张宝珠 字还浦,号苍斋主人,1945年生于济南。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山东泰山国画院院长、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世纪60年代师从黑伯龙、陈维信、许麟庐等先生,孜孜于笔耕墨田五十载。他擅长山水、花鸟、书法,尤以松柏为长,故画坛有“张松柏”之美誉。
大艺术家性情里大都有冰炭共处、水火相容的特质。而将这矛盾和谐的统一,又能将其提炼升华至审美的境界,并且表现在自己的作品里,方可称得上真艺术。我初见张宝珠的山水画,只从中看到激情之火。的确是笔墨雄健、气势磅礴,但总感受不到柔情之水的细致入微,只能给人些许震撼,却无法平息人心躁动纠结的情绪。近日再见张宝珠此番山水画扇面展,我大有对此茫茫无语之慨。这批小作品中有大格局。豪迈放达里内含着精微,痛快淋漓中透露着典雅,真是笔笔深情、色色动容!
也许随着岁月的消磨,其人生哲学与审美观念业已趋于清静、自然,返璞归真。热闹快活的张宝珠在似水流年里亦品尝了孤独与无奈,笔墨技巧归根结底融入了对生命的感悟之中。一味的欢快与一味的伤感都是残缺的,只有这矛盾复杂的悲喜归于纯粹简单,所有的烦躁紧张消失了,只剩下一片晶莹的宁静……这时候的艺术与人生才是高境界。
人品与艺品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艺术才情与道德交流合一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质。在我看来,真正的好作品必是他的人比他的画更好。而若他的人不及他的画,那作品虽看似好,其实并不曾与人世肝胆相见。张宝珠首先是一个快乐的人,他的人生态度是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求极量的丰富和充实,不为将来或过去而放弃现在的价值体味和创造。他寄兴趣于生活过程的本身价值而不拘于目的,超然于礼法之表,追寻活泼真实丰富的人生。他的智慧不在断绝心念,而在无所不能,即不执著于外相亦不执著于空。这颗赤子之心坦荡豪迈里亦有脆弱无奈,这脆弱亦是对空茫虚无生命的无奈。故纸上风光、笔端气韵都是性情心迹的传写。
这个在生活中宽和质朴的人,在艺术上却从未动摇过自己的坚持。他是数一数二的天才,目有所触,心必有所悟,有个人独到鲜明的见解,决不追求时尚人云亦云。他从传统中走来,传统固然是前人创造的,但艺术发展到今天必须借鉴传统。对传统理解不深刻的人无法创造出高明的艺术。他古典的气质和违俗的格调,并非观念上的复古、立场上的守旧。惟求古法写真山,不标新立异急功近利,不囿于传统更不脱离生活而侈谈神韵,始终遵循“笔墨当随时代”,故张宝珠的山水画大作,气象雄伟,笔墨清健,其起伏之间多以苍松古柏贯通全幅,构思不凡,布局新巧,树法粗笔恣肆,雅逸沉厚,近梁楷牧溪一派。山峦树木变幻多奇,宫室隐现,云烟卷舒,真有一览无际、目不暇接之势。其小品更是笔笔贯气,互相照应,气韵生动。以最精微的笔墨达到最强烈的效果,无论文雅蕴藉、飘逸狂放,绝无刻板、粗陋、鄙俗之病,但觉一片化机,是为极致。
老子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之则不足以为道也,岂可执冰而咎夏虫哉。”曲高而和者寡,自古依然。真风告退,大伪斯兴的时代,虚浮的价值得到肯定,深刻的本质受到歪曲……要守住自己的心需要何等勇猛无畏的精神。张宝珠一路走来一路辛苦,可为了心中那不熄的艺术之火,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
今天他将自己的倾心之作呈现在人们面前,除了是给自己这一时期的付出做一个交代,亦是对那些给予他点拨扶持的人以回报。他念念不忘黑伯龙、陈维信、许麟庐等诸多良师益友的帮助。在他无人能及的勤奋执著背后亦离不开他们的谆谆善诱。作品能得到同道朋友们的欣赏肯定,即是他追求的幸福。“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张宝珠的人生但求这样的才高情深。
庄子曾感叹至道之言不能显于外,世俗之言胜过一切,把二缶一鼓放在一起奏乐,钟声就被扰乱,得不到适合的乐声。而今天下都迷惑,我虽有祈求向往,又怎么能达到呢?明知不可得还要强求,所以不如不去推究,不去推究又有谁与你一道忧思呢?寂寞穷困了一生的庄周至死不渝对大道热忱的爱慕。相比之下,张宝珠却乐观豁达,积极向上,既超脱更务实,内心始终燃烧着对万物的挚爱,徜徉天地间,惊自然之美,忘世间之苦,扬人类高尚纯洁之审美精神而无负于社会。其精神之坚强、宗旨之正大、行为之稳健,真乃知天不忧、达性忘情的人间豪杰。
我于书画是外行,为张宝珠写此文是循“知人论世”之理,欲识其画必先知其人。张宝珠的人品与艺术皆值得推广,并且我相信在以后的岁月里张宝珠的艺品之路会再攀高峰。灵机既经触发,弦音也已校准,从此轻拢慢捻或重挑急抹,信手弹去都是绝调!人生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犹为夭。借张宝珠此展,道一番自己的肺腑之言,亦乃快事。
黄山烟云
一山一水一圣人
石湾上人
吟松
松声泉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