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文艺腾飞的有力翅膀
http://www.cflac.org.cn     2011-04-18     作者:徐珂     来源:中国艺术报

    科技和文艺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分化出来的两个不同门类的学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巨擘和两朵奇葩。从历史看,科技的革命和进步带来了文艺的繁兴。但为什么在科技时代的今天有些人把焦点集中到对文艺科技化的怀疑甚至否定上了呢?

    一方面,科技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和人类未来文明发展的基础,它将不可遏止地融入到文艺之中,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冲击甚至变更传统文艺的观念、表现方式方法和内容,使得一些文艺工作者跟不上文艺科技化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正如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那样,科技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会带来科技异化现象,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引导而被滥用,也可能带来危害,而目前文艺自身存在的道德和价值混乱、缺失甚至沦丧的现象又促使人们反思,超越科技的认知和工具理性,站在人文精神的高度关注科技的发展,保证科技始终沿着为人类服务的正确轨道健康发展,文艺能否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因此,尽管科技与文艺相互渗透打开了“潘多拉的匣子”,但是,这并不仅仅是科技带来的异化造成的,而从根本上还是由于文艺自身存在问题,致使其不能承担起督导科技伦理和道德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所致。

    事实上,科技是促使文艺腾飞的有力翅膀。科技的发展不仅在不断更新创作者和鉴赏者的文艺观念、文艺表现方式方法、文艺表现内容,形成新的文艺起源、文艺创作、文艺构成、文艺鉴赏的观念,而且在不断推动整个文艺观念、方式方法和表现内容的发展。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科技发展环境里,对世界的认识、审美和评价是不同的,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创作者和鉴赏者的文艺观念。尽管由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科技的发展和文艺的观念、方式方法和表现内容有时并不一定处于同一个水平,但从整个人类历史看,科技和文艺观念、方式方法和表现内容还是基本一致的。

    在西方,古代科技并没有使人走出蒙昧时代,人们创造了模糊、描述性的文艺观念、方式方法和表现内容。这些文艺的观念、方式方法和表现内容,总体上是当时人类在对宇宙自然的探索中,在不断强化的思辨力量尚未战胜神秘主义时分化出来的,基本反应了当时文艺科技化的水平。自文艺复兴到现代,文艺的人文精神对西方科学的产生、成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尊严与价值,为近代科技的产生创造了自由的文化氛围和主体。而科技的发展又将超自然力量和神秘实体清除出去,有力地推动了知识体系的独立、成熟和完善,为更新文艺观念、方式方法和表现内容奠定了坚实基础,文艺从此从神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附属地位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17世纪,为了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古典主义文艺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唯一源泉,要求作家摹仿经过主观选择的现象、描述人性,并用“逼真”的方式合乎情理地加以表现一般性的类型,文艺的任务在于道德说教和劝善,其主要形式是美术、音乐和文学等。这种文艺观念、方式方法和表现内容是当时科技尚不发达,发展水平不高,新的生产力无法推翻王权所造成的。而当科技进一步发展,新的生产力推动人们提出了个性解放的要求,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便出现了浪漫主义,它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其主要形式是美术、音乐和文学等。

    到了现当代,现代文艺和后现代文艺先后在西方盛行,它们分别是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产物,而正是科技文明剧烈地改变着现代社会的面貌,从精神上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和后现代文艺观念、方式方法和表现内容的迅速变化。现代主义文艺把丑和恶表现在作品里,就是对工业文明采取回避和超然的态度,对工业社会人性的贬值、机械的升值和科技异化表示不满的体现,出现了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意识流、黑色幽默、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体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在形式与技巧上表现出随意性、不确定的特征,作品内容被形式所替代,即被文体的语词、句法、反讽性修辞效果所替代,总体上体现出反讽嘲弄、黑色幽默的美学效果。当人所创造出的科学技术反过来控制了人的思想行为与文化生活时,后现代主义文艺不得不用无休止的文字解拆方式反对统一、连贯、权威和确定的解释,形成了跨学科和跨创作媒体的哲学、建筑、文学、绘画、设计等形式,并且思维和风格各不相同。

    在我国,文艺观念、方式方法和表现内容经历了一个由非自觉到自觉再到不断发展的演变过程,充分说明了文艺科技化的合理合法性以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我国古代文艺观念最早见于“诗言志,歌永言”等观念中。随着科技和文化的进步,汉文字的逐渐形成并广泛使用,以屈原作品为标志,“情”、“象”、“神”等观念进入文艺领域。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强调“缘情”和“情性”,逐渐发育为真正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观念。从文艺功能看,我国很早的古代文明时期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如孔子的兴观群怨说,《诗大序》强调“风”的感动染化作用。从文艺表现方式方法上看,诗歌是我国最早形成的文艺形式,《诗经》里大都是比较简单的四言体的诗歌,发展至隋唐前后则逐渐出现了对偶整齐、音韵和谐的绝句和律诗,逐渐形成了四言、五言、七言和绝句、律诗、长短句(词)等多种样式。我国最早的小说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源于上古神话和传说。到了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给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传奇小说便进入成熟、发展阶段。从志怪小说到传奇小说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上被征服,神也就消失了。由于我国古代科技并没有战胜经验主义上升为体系化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加之科技推进的生产力并没有突破专制统治的压制,无论是隋唐以前还是在随后的宋明清朝甚至是近代,在总体上文艺观念是具有神话色彩的言情志的浪漫主义、在文艺形式上是文言文、在文艺表现内容上是对心灵和现实世界模糊的认识,这鲜明地反映了科技的发展对文艺进步的巨大影响。

    现当代特别是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人的内心世界了解得越来越多,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研究越来越深入,对文艺的本质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走向了高度的融合和升华。我们逐渐把文艺反映再现现实和心理世界与文艺是人的情感抒发结合起来,认识到了文艺的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等功能,明确提出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以及在国家综合竞争力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文艺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出现了电影、电视和网络等多种文艺科技化形式,科技与文艺相伴相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更加凸显。

    我们要旗帜鲜明地推动文艺科技化,让文艺乘着科技的翅膀高飞。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