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雅致 尽得风流——走入潘裕钰的书画世界
http://www.cflac.org.cn     2011-04-11     作者:邵大箴     来源:中国艺术报

    潘裕钰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曾任苏州版画院院长。现定居北京。1944年5月生于苏州,1959年考入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196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2年起创作水印木刻,曾获全国版画鲁迅奖和全国版画铜奖。

    主要艺术成就体现在水墨花鸟画及人物画方面:

    1999年,苏州会议中心举办第一次中国画个人展,同时首发《潘裕钰中国画集》。

    200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潘裕钰昆曲百戏图》,冯远撰序。

    2005年,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出版《当代名家潘裕钰》花鸟作品集。

    2006年7月30日,北京瀚海拍卖公司潘裕钰《闹春》以1.9万元成交。

    2007年10月,“新吴门画派”苏州国画院晋京展,潘裕钰参展八幅人物、花鸟画作品,编入新吴门画派大型画册。

    2007年10月,应北京京丰美术馆之邀创作《群鸡图》《昆剧集萃图》并由京丰美术馆收藏。

    2008年5月,《牡丹独争图》入选中国当代花鸟画展并获“桂华奖”收入画册,获奖金3万元。

    2008年7月24日,中央电视台九套播出片长30分钟《当代中国画家——潘裕钰》一辑。

    2009年5月,京西宾馆收藏《千里送京粮》《贵妃醉酒》布置26层餐厅。

    2009年12月,国家京剧院收藏《贵妃醉酒》。

    2010年2月,外文出版社出版两本专辑——花鸟、戏剧人物各一本。

    2010年4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走进画家》一辑,收入作品六幅。

    2010年6月24日,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收藏潘裕钰大型戏剧人物画《中国戏剧集萃》(493cm×128cm)。

    2010年7月26日,北京国家大剧院“清风徐来”扇文化活动展出潘裕钰戏剧人物扇面40幅,并出版线装本《戏》一本。

    自1980年起先后出版画册,挂历、台历、邮票、明信片十余种。

清新雅致 尽得风流

——走入潘裕钰的书画世界

    大师级画家的笔墨总是在师法自然、师法中外艺术传统和锤炼自我性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的,著名画家潘裕钰也一样,他出身于山灵水秀的江苏,浸染于吴文化,深受吴门画派以及海上画派的影响,承袭了一身的风雅气息,即使在商业化泛滥的今天,依然能坚守自己艺术上的精神家园,以清冽平和之气,不躁不狂,超越迎合世俗的小格局小情调,显得尤为可贵。

    绘画形态与内在修为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家的绘画技法和个人修为决定了他能否运用恰如其分的绘画语言。潘裕钰先生早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一位学艺广博、多面发展的画家,他曾在版画和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领域里建树非凡,创作戏剧人物画也有20余年的经历,而在花鸟画的创作中,他更是以“有所求又无所求”的淡泊,展现出写意花鸟画水色交融的意境,并“自用我法”,把写意花鸟画营造出一个旁人无法复制的境界。

漫游

    水,是潘裕钰作品中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或许是水乡的生活背景让他极度迷恋于水。他的画不施重墨,随水而推笔,应流而引色,如此更能体现墨分五色。如他的花鸟画《信步》《大渊》中,均不着一色,却尽得风流,鸟或盘旋或栖息枝头,或三五成群相依相偎,或单飞花丛,那平和淡然又充满神韵的作品,是在古今一致的水面上念天地之悠悠,凸显出一种返璞归真的原始本色,一种经过风霜流变洗礼后的真实、质朴、平和与从容,充分体现了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力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待秋 

    而在他的许多牡丹题材的作品里,则鲜亮生动,更具生命之状。画家自称喜好画牡丹已数十年,于学生时代起就钟情于写意花卉,“那纸上的洒脱和信笔涂抹的快感或许是如山水等其他品类所难以获得的。”他透露自己先效辛稼先生,运用湿笔,一气呵成,而后重色复加,体现花之碗型结构,在未干之前添枝加叶,出现形状姿态。后来稍加改进,以速度用笔,使其枝叶之间形成水印分离,让其自然体现前后层次,增加厚度。而我们也可从他的牡丹图上看出其用笔用墨的挥洒自如,已臻化境。他且将书法的韵味融入画中,将牡丹表现得高洁富气、脱俗别致,体现出画家在笔墨经营上勇于突破传统,勇于实践探索的创造力,以及在笔墨经营中的绝佳表现力和控制力。

    画里画外,潘裕钰始终在探寻一种生命内在与外在契合的张力,醉心于一种看似纯自然状态下发挥而又不同表现自然本来面目的创作。他尽情放飞想象,提炼着自然中那一抹平和下的生动,在错落有致的空间与气象沉郁的笔墨中,挥洒出一方生动雅致的灵性天地。他崇尚传统又不拘于传统,一方面结合传统,一方面又“自用我法”地构建着自己的心灵花园,在不经意间,呈现出巧妙的构图。细看那笔触中的质感、线条的丰富变化、色与墨之间的交汇,无不暗示着画家惊人的笔墨与自然契合之功力,这里没有活色生香,但却清新隽永,于古朴娴静中总能让人得到一种心灵上的超脱和放松。这与黄宾虹先生所说的:“用力于古人矩镬之中,而外貌脱离于古人之迹,此是上乘”相一致。

    不求青史垂名,但求云端曼舞;不为千古流芳,但为不负众望。

    清新雅致,尽得风流。

迷津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