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真伪考量网络伦理——杂话《忐忑》之二
http://www.cflac.org.cn     2011-04-08     作者:牛寒婷     来源:中国艺术报

    去年从网络上开始走红的“神曲”《忐忑》,一直站在大众娱乐的“神坛”上尽情地“舞蹈”。《忐忑》早已跨越流行音乐的地界,而成为网络娱乐文化的暴风眼。网络已经成为娱乐狂欢的舞台和竞技场,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娱乐至死”精神。

    前不久,在网络上各种模仿版本的《忐忑》中增添了一道更为“亮丽”的风景——“郎朗版”现身了。在视频上,郎朗在庄重的音乐会上演奏的画面,被配以龚琳娜的歌声,被截取的郎朗的夸张表情和动作配上龚琳娜高低起伏的歌声,增添了十足的搞笑效果。在网络恶搞之下,“郎朗版”《忐忑》迅速传开。这里,暂且不提郎朗本人在个人情感和工作上所可能受到的伤害,无疑,《忐忑》作为娱乐文化的“斗士”,已然在肆无忌惮和毫无限制的游戏之中,侵犯了高雅艺术的庄严舞台。而网络这个娱乐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再一次遭遇了它的文化和伦理危机。

    同任何现代科技成果一样,网络带给人们快捷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种种问题。网络诈骗、网络犯罪、网络色情文化、人肉搜索、黑客现象、垃圾邮件等层出不穷,网络论坛、跟贴等虽然通过表达民意等方式参与到社会发展建设之中,但也存在严重的网络话语暴力、网络推手、网络炒作等问题。随着网络生活在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网络环境和网络秩序将成为人们不得不关注的重要社会课题。

    网络作为一种与现实生活相对的虚拟空间,给人一种虚拟存在的不真实感。但随着网络生活对现代人现实生活的不断介入,网络空间和网络生活也成为人的一种现实生活的实实在在的形式。但是,因为网络空间缺少物质实体的客观指认,网络虚拟的感觉会伴随网络生活的始终,所以,人们在网络上往往不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理性而克制地自我约束。相反,网络往往成为人们表达自我、展露内心、自我宣泄,甚至放逐自我、发泄非理性情绪、放纵欲望的空间。而网络娱乐文化正是借助和利用人们的这些心理和网络的虚拟现实性,以娱乐和恶搞之名,达到各种各样的目的。

    网络环境的改善和网络秩序的规范,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实践和深入的课题。虽然国家在网络立法的问题上已经开始有所作为,并通过网络监管、监督等法律和行政手段加以实施,但依然有许多现实问题等待解决。如果说,网络立法和网络规范需要国家“硬”性的手段、政策,在较长时间内来建立的话,那么,网络文化和网络伦理的建设问题,就将是一个在短期内会越来越凸显的网络“软”实力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化应是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伦理建设也应成为整个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

    就网络的虚拟存在而言,谈及网络伦理看似有些天方夜谭。而这正需要建设上的积极引导。伦理建设的对象不是人的外在物质现实,而是人的内在心灵,所以,也应从人的内在心灵入手。网络伦理同样应该如此。在人的内在心灵的成长和塑造上,也许没有什么比文学艺术更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学艺术“化”人、“养”心的意义和独特方式即在这里。就此而言,网络文化的建设,更需要给艺术一个健康发展的独立空间,给艺术一个保护的场域;让好的、真正的艺术滋养心灵,让伪艺术和非艺术为大众所辨识。就如同现在已经走到娱乐极致的“神曲”《忐忑》,网络上质疑它的声音,以及关于它是否是真正的艺术的口水战,已昭示了它的末日的到来。网民们能够超越娱乐的视域,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这不仅仅是一种音乐欣赏上的自觉和觉醒,更是一种“真”性情的表现,是一种网络伦理的自觉。在这个意义上,也许,《忐忑》这一高度娱乐化的事件,可以在极致中走向它的反面,为网络伦理问题敲一记警钟,也为网络伦理建设的漫长之路,添一块砖,加一片瓦。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