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与萧淑芳
http://www.cflac.org.cn     2011-04-01     作者:张扣扣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大丽花、小菊花及杂花 萧淑芳

    春天去看花。

    春天去北京画院看萧淑芳的花。

    作为北京画院举办的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中第一对伉俪画家,此次“容淡华伫——纪念萧淑芳诞辰100周年水彩画精品展”,不同于前年吴作人的油画写生展,主办方特别挑选出萧淑芳上世纪50年代有代表性的水彩写生作品,其中不仅包括她的“招牌画”——花卉,也囊括了她随同吴作人到新中国建设基层和传统文物保护地区写生的水彩共80件。单看萧淑芳的作品,也能让他们夫妇的大批忠实粉丝回想起吴作人的画——浑厚与清雅,大气与婉约,两者映照在春天的花朵里,令人神爽气清,而这也是主办方将此展作为该系列推出的第二位女性画家作品展之用意所在。

    7年前,日本导演岩井俊二拍出《花与爱丽丝》,透明,轻盈,一如少女的呼吸。这种气质,也透露在1946年吴作人的油画《萧淑芳像》中,流露在萧淑芳笔下的花里。

    “百花之友”

    月季、芍药、太平花,苍兰、丁香、柱顶红,绚丽烂漫,质朴淡雅,生动别致,惹得北京画院美术馆里一派春光。爱花,爱画花,于萧淑芳而言,“源于天籁,我天生喜欢人世间美的事物”。

    生于辛亥年的萧淑芳,在1926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1929年到中央大学艺术系旁听,上世纪30年代游学欧洲,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美院任教的漫长艺术生命中,她始终爱花,拿起画笔心之所至。

    在“花作”的处理上,萧淑芳用皮纸作画,把水彩写生技巧融于中国画设色水墨花卉的创作之中,在处理紫鸢、山兰的花瓣时,用水彩颜料与花青混调,创造了一种被中央美院教授孙美兰称作“极度单纯简洁”的偏蓝的紫色。萧淑芳的友人知道她爱花,拜访她都会送花,于是萧淑芳就面对这些鲜花作画。据萧淑芳的家人介绍,她在90岁之后的3年时间里,画了不下200张花卉。

    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皆可入画。油画家艾中信视萧淑芳为“百花之友”,评论家万青力更用李清照的《庆清朝》词句“容淡华伫,绰约俱见天真”来形容萧淑芳的画作。“萧先生这批水彩画尺幅皆不大,也没有宏大壮阔的场景,随意摆放的静物,素朴的花瓶中静静盛开的鲜花,静谧的乡间小景,浪花轻拍的海岸,庄严的佛教造像……都流淌着一股冲淡清雅的气息,可以感受到她作画时平和的心境。”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说。

    自言9岁第一次见到萧淑芳的王明明,自然和我们一样,只能从泛黄变旧的照片中感受萧淑芳举手投足之间的“民国范儿”,但画家侯一民则不然:“她特别喜欢滑冰,画了很多滑冰和冬天北海的作品。”这个爱玩、爱生活的女子,从少女时期就滑冰骑马打网球,晚年更是喜欢看花样滑冰比赛。如果说花是她的“心境自喻”,那么滑冰就是她生命力的源泉。“她有一双白色的滑冰鞋,一直保留着。”侯一民回忆。

    女性画家的另一条道路

    《麦积山004洞七佛阁右天王》有历史风物的神采和油画笔法的坚实;《哈尔滨大教堂》旁边,红黄蓝三原色的公共汽车,来自萧淑芳内心的可爱与小幽默;《我的蓝棉袄和红围巾》这样的生活中的小事物,有着棉布的质感表现和近乎永恒的温暖平和。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风云变幻的年代里,萧淑芳在画中的签名始终细雅安静,若不仔细品味,那里就没有时光的痕迹。

    但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却将萧淑芳比喻为一朵鸢尾花:“一片清香,飘漾百年,婷婷立于一段苍茫的历史之间。”一个时代在一个女性画家的身上留下的痕迹,从来就不是简单而直接的,但是她们又不能脱离和回避时代,不同的女性画家于此做出了不同的艺术选择。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经历了艺术思想的重要改变,这段时间也是萧淑芳的创作高峰期。她赴广东参加土改,去京郊煤矿体验生活,画下的诸如《大兴安岭》《北京展览馆工地》《草原小学》等风景画,都有人们学习、劳作等暗示主题的场景。对于这些创作,她曾说:“我对劳苦大众从心底更为尊重,这对我一生很重要。”

    与此同时,萧淑芳和当时很多美术家一样,致力于民族美术遗产的学习和保护。50年代她和吴作人一起去甘肃考察炳灵寺和麦积山石窟,画下的大量水彩写生也展示于展览之中。这样的旅程,直接促使她成为参与绘制新中国第一件大型壁画——北京天文馆藻井壁画的唯一女性画家。

    她画水彩,画花,却不似李青萍如在炼狱中的瓶花,不似周思聪积聚血泪困苦的墨荷,更不似弗里达那些如同伤口上绽放出来的花朵。和她同处一个时代、有着民国背景的女画家,以特有的身心体验,赋予作品强烈的女性意识,思想越明朗,命运却越迷离——与蔡威廉的早逝、潘玉良的争议、孙多慈的遗憾、关紫兰的寂寞相比,“萧淑芳无疑是新中国成立后活跃在大陆画坛非常优秀的女画家”,王明明说。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时刻看萧淑芳的画,似乎也在为艺术史佐证20世纪中国女性画家的“另一条道路”。

    这条道路里,有的是安静平和,和在日常世界中发现点滴美的眼睛。我们也发现,萧淑芳的百年诞辰纪念展开幕式,没有那些对于百年大师的崇敬而产生的压抑,反而大家都笑眯眯的,一派和谐,仿佛与她老友相见。

    一派和谐之中,创作于1948年的《小慧读报》映入我们的眼帘。画中的小姑娘在古朴的客厅里读报,圆脸、皮鞋、麻花辫,小大人一般;60多年后的今天,女儿萧慧在展厅中透露:“今年是母亲百年诞辰,在北京和她的老家广东中山都计划举办纪念展呢。”

    春天的“容淡华伫”,观《紫白丁香花》中紫白黄绿的色彩,观众甚至都能闻到它散发的香气。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