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刘国松——“刘国松创作大展——八十回眸”印象
http://www.cflac.org.cn     2011-03-23     作者:张亚萌     来源:中国艺术报

社会的变迁是一个整体,绘画也应该跟上脚步来变革,所以我提出中国画的现代化,并为之付出终生力量。 ——刘国松

 

    80岁了,刘国松说话,依然有着山东大汉的直、壮和口音。说起艺术来,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80岁了,刘国松的白发依然有隐隐的青丝。方正的脸庞,眯缝着眼睛,孩子式的笑容,如同老舍在《四世同堂》里描写的祁老太爷:他的小眼放出一点点光,倒好像是有无限的智慧而不肯一下子全放出来似的。黑色的唐装,矫健的步子,端庄有派头,而绝无架子,此番“刘国松创作大展”,80高龄的刘国松“回眸”自己自1949年至2011年创作的150余件代表作。展览分4个部分:气——气势磅礴刘国松、空——无垠太空画我心、境——山云有我西藏行、美——波光耀影九寨中,让来中国美术馆的观众有机会一览台湾画家刘国松所提倡的“中国画的现代化”理念,以及在这样的理念下所演绎出的80载传奇艺术人生。

    “东西”:践行中国画现代化

    2007年,刘国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主题为“宇宙心印”的个人作品展,笑眯眯地、滔滔不绝地在记者面前讲他的作品,讲他的创作理念和五月画会以及台湾文艺界的逸事,但面对那些“宇宙的景观”,不少记者还是质疑:这还是中国画么?4年后,刘国松的作品又一次来到大陆,透过作品,看他的思索与成果,观众应该自有答案。

    1951年,刘国松考入台湾省立师范学院艺术系(今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得以在学院教育下系统学习中西绘画。1955年,他从师大美术系毕业后,有感于台湾画坛的保守沉闷,联合同班同学郭东荣、郭豫伦、李芳枝,在1956年秋天成立了台湾艺术组织——“五月画会”。

    “人们总问我画会的名字是从哪来的,其实就是巴黎的五月沙龙啊。那些年,我感觉必须要向西方艺术学习,将台湾的艺术转变为现代艺术风格。”在展览中,《儿时的回忆》《又梦塞尚》等油画、水彩作品,回应“全盘西化”的岁月。1959年,刘国松逐渐认识到攀附西方文化的弊端,写下“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旧的;抄袭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袭中国的”的座右铭,重拾纸墨,倡导“中国画的现代化”。

    “今年我来大陆办展览,恰好也是辛亥革命100年纪念。百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制度。文化上,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有林风眠的探索、抗日漫画的产生……但我想,社会的变迁是一个整体,绘画也应该跟上脚步来变革,所以我提出中国画的现代化,并为之付出终生力量。”

    付出力量的成果,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刘国松在画坛引起轩然大波——他“革中锋的命”、“革笔的命”,甚至“革纸的命”——实验许多新技法,发明世称“刘国松纸”的粗筋棉纸,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现代西洋绘画观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突破传统文人画的藩篱,在“传承与创新”中开拓现代水墨的新天地;以“制作”代替“写”,借助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形式,创作出多个系列具有实验意识的“纯粹绘画”——如1999年的纸本水墨作品《冬之变奏》,蓝、绿、灰、褐、黑的雪景,“变奏”出中国画更为雄厚的创作力量。

    “变奏”也引发刘国松“目光的转移”。2000年开始,他走向西藏和四川九寨沟。“在雪山顶,我赔上一只耳朵,但画了一大批雪山,在九寨,那个美啊,那个色彩,我用过去的技法怎么都画不出来,最后我尝试用建筑系学生描图用的硫酸纸……”谈及创作,刘国松根本不像一耳失聪的80岁老人。 

    “南北”:给女儿找个好婆家

    刘国松骨子里充满中国情结。虽然他强调艺术的形式语言,追求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视觉之境,但他依托的却是中国画和书法固有的写意性与抽象性;虽然他的艺术个性十足,强调自我意识,表达的却多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哲思。明信片大小的一张《妈妈,您在哪里?》是他1949年刚到台湾后不久所画的一张水彩,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哭泣的男婴。这可以视做刘国松的一张自画像,表达着对海峡对岸母亲的思念之情。

    早年间刘国松虽然向南走——1949年以后定居台湾,但他的目光却不断“回望”大陆,穿梭于海峡两岸,为现代水墨画的发展煞费心力。

    1981年,刘国松应中国画研究院的邀请,到北京参加该院的成立大会并参展,借此机会结识了李可染、刘海粟、陆俨少、黄胄、程十发、叶浅予、吴冠中等画家。1983年春节,刘国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他在大陆的首次个人画展,此后多次在大陆各地举办个展和巡回展并做多场演讲。他对传统文人画理论的全新阐释,影响了大陆中青年画家,推动了30年来中国当代水墨各种风格的涌现。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有着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文化。”刘国松说。可以说,在现当代美术史上,他是现代水墨画的推动者,是中国画革新的代表性画家之一;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史上,他作为改革开放之后在大陆举办画展的第一位台湾画家,作为曾经在故宫博物院举办回顾展的台湾画家,为两岸文化交流之典范。

    80回眸,不经意间,我们望见刘国松1972年创作的《一个东西南北人》系列。湛蓝的背景中,地球上空的宇宙间,一枚阳文红底的“东西南北人”“印章”,仿佛刘国松80载人生自况。——80年东西南北,刘国松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国画家,一个画中国画的画家,一个致力于推进中国画世纪进程的画家。

    就如同在作品捐赠仪式上,刘国松谈及好友吴冠中,“我把作品看成自己的女儿那样珍视,我得给我女儿找个好婆家——我看吴先生捐给中国美术馆10张,那我也捐10张!”台下数百名观众掌声雷动,台上刘国松豪气干云。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