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文联组织编写,旨在为文联工作提供基本遵循、规范手册、培训教材的《文联工作概论》,举全国文联之力、汇各级文联之智,历时两年,数易其稿,新年伊始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中国历史上首部文联工作教科书,一问世就受到广大文联工作者的欢迎,我通读后感受较深的有3个方面。
思想性 可敬
该书旗帜鲜明,就事论理,思想性强,内涵丰富。一是,开宗明义第一章就从“文联工作的指导思想”入手,高度概括并简要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学艺术的理论观点和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为全书奠定了科学的理论起点。二是,重点阐释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和邓小平文艺理论,以及江泽民、胡锦涛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重要论述。把我们党近90年来对文艺和文联工作的理论贡献、思想成就梳理归纳出来,从而升华了全书的理论高度。三是,回顾文联创建和发展历程,也侧重以逻辑的力量、理性的光辉、党性的原则,阐发我党文艺思想发展轨迹。四是,全书注重加强对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基本问题的理论阐述,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系统性、思想性。五是,阐发理论既引经据典,又深入浅出。比如引用毛泽东1953年9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第二次文代会筹备情况汇报会上所说的“文联,‘文’是核心,‘联’是关键”等论述,言简意深,精辟透彻。总之,可以说该书是一个关于文联工作的理论集成和思维盛宴,大有裨益于增强文联骨干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武装。
实践性 可贵
该书既高点起步,总揽全局;又结合实际,承接地气,突出了资料工具书的实用性和骨干培训教材的工作指导性。一是,书中阐述了文联的性质、职能及文联工作在党和国家大局中的地位、作用;系统阐明了文联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方针原则以及特点、方式、载体等;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联工作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及其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把这些散见于各种文件、书籍、资料中的重要基础信息系统地归纳整合于全书系统框架的各章节中,对于各级文联实际工作者来说有着重要的辅政资料价值。二是,在认真总结全国各级文联组织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书中援引了大量实际工作经验和基层文联组织的成功案例,对文联实际工作更具指导示范意义。三是,文联工作的重心和基础、生机与活力、希望和前景、出发点及落脚点都在基层。该书重视基层、面向基层、倾斜基层,专章深入探讨了加强文艺家协会建设和基层以及产业(行业)文联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着力点,典型经验和案例也大都来源于基层,这就使该书的最大读者群——基层各级文联工作者既感到亲切,又受益多多。
创新性 可喜
创新是文艺工作的灵魂,也是做好新时期文联工作的希望所在。一是,该书在文联成立60多年历史上具有填补空白的开创意义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创新之举。而且采取上下结合,开门编撰;整合资源,精心打造;一边内部试用,一边征求意见等做法也是创新举措。二是,特别注重把握新形势新阶段党和国家对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吸收近年来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研究探索的最新成果,对诸如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依法维护文艺工作者的权益、基层文联组织建设、团结和服务体制外的文艺工作者等新命题,特别是从实际出发,对文联“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维权”5项主要职能的归纳概括等,无不体现了编撰集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文心、文胆、文脉、文风。三是,由于编撰工程启动时就确定了要注重处理好“四不五关系”指导思想,即“不包打天下、不面面俱到、不平均用力、不就事论事”和“学理性与工作指导性的关系、继承与创新即历史性与前瞻性的关系、中国文联与基层文联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所以该书既有根有据、郑重规范,又令人感到春风拂面、振心亮眼。
诚然,书中也还存在个别内容的叠加重复、基层文联建设内容有待丰富等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是白璧微瑕,难掩其美。相信经过各级文联人的倾心砥砺,该书一定会日臻完善,真正成为文联工作骨干培训的经典教科书。
(邹卫平 济南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