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的第83个派对
http://www.cflac.org.cn     2011-03-21     作者:李一鸣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1年2月27日,第83届奥斯卡颁奖仪式在平静中落下帷幕。

    平静可能意味着平庸,也可以意味着平常。奥斯卡不是奥运会,谁也不能指望美国电影艺术与技术学院倾尽全力,把每一届奥斯卡都办成激动人心的世界电影盛宴,尽管他们未必不希望如此。

    但前提是,这一年究竟有哪些激动人心的电影可供他们选择。人们常常会在无意识中忘记一点,奥斯卡只能从现有的电影中选出一部获奖片,而不是自己去制作一部轰动的电影。

《黑天鹅》剧照

    2010年其实缺少那种题材震撼或者是众望所归的电影。不像上一年度有了轰动全球的视听盛宴《阿凡达》之后,又冒出一部来自现实且同样令人震撼的《拆弹部队》。于是,2011年,为争夺奥斯卡奖而提前于美国上映的英国“黑马”《国王的演讲》凭借其端庄的艺术品位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主角4项大奖,符合人们预期中的“游戏规则”,但绝不激动人心。所谓游戏规则,无非是说奥斯卡在找不到众望所归的“头羊”时,会选择的一种常规的保险路线图,而不是指某种“阴谋论”。尽管不少人论及《国王的演讲》赢在公关,而《社交网络》显然有点托大。不过,公关是奥斯卡评选中的正常行为,其背后不过是一种如竞技体育般希望获胜的渴望。至于之前的美国导演工会等先期进行的评选大多都选择了《国王的演讲》,倒显出了业内锋芒的退化——此前的工会奖其实是经常露出些锋芒的。《社交网络》一头栽了下来,的确让人不够服气。这是绝对的不服气。《国王的演讲》和《社交网络》在艺术上并无优劣之分:一个优雅、严谨,表演一流;一个张扬、激烈,充满现代视听风格。不同之处也不过在于一个是典型的英国式的独立制片的艺术电影风范,另一个则是好莱坞式充满激扬的电影,潮起潮落,颇为撼动人心。而同为传记片的类型,一个创造了现实中的社交网络帝国并代表了时代潮流的青年先锋的创业历程,凭什么要输给一个早已失去活力的王室的国王的传记;更何况,这个国王是在百般无奈和尴尬中登上王位,有着表达上的先天障碍,连对自己的国民发表一篇演讲都如此吃力,电影中也没有人们一直期待着的真正的高潮。

    但奥斯卡的评委们选择了“口吃的国王”。基本上只能是这个结果,《社交网络》在结束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创始人马克的身价达到了一个亿”,这种赤裸裸地宣扬金钱英雄的结果,肯定会给奥斯卡评委们制造出一种心理障碍,作为优秀的电影艺术的代表者,谁愿意显示自己的价值观是金钱至上?而《国王的演讲》的故事大概也不乏平民的趋势,那种英国式的优雅、克制和平静,也足以制造出一种艺术的品位。

    当年奥斯卡的设立,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这样一种现实:1915年,在好莱坞企图摆脱各州电影审查的诉讼中,美国最高法院判定电影是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因而不受言论自由的保护。于是,本来就出身低微而力图获得美国主流社会认可的好莱坞大公司的领导者们在其后的十几年中做了两件事,一是成立海斯办公室,自己主动对电影进行审查,以免授人以口实,另一个就是创立了美国电影艺术与技术学院,设立奥斯卡奖,以向世人表明自己是在为世界创造艺术。当然,这个艺术的标准自然也要向主流社会靠拢,而不敢过于激进。因此,在奥斯卡评选规则中,设置了到目前已经高达近6000名的投票者,这足以制造出足够的平衡力量——这包括在价值观上的平衡和对艺术潮流的认知。而评委们平均57岁的年龄结构,则确实显得令如今几乎全部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组成的影迷们“不寒而栗”。这常常成为人们指责奥斯卡守旧、迟钝的一个重要论据。其实,奥斯卡的确不会太前卫,但也未必一定守旧,重要的是需要有能与社会达成足够共识的足够好的电影。至于奥斯卡犯下的错误当然也足够多,例如1982年迪斯尼出品的科幻片《土轮》,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电脑数字影像制作,其实应该看做是《阿凡达》的先声,但竟被评委们认为是计算机制作的“假动画”,而拒之于奥斯卡提名之外。因此,有研究者专门列出了表格,历数奥斯卡历年评选的失误,那上面逐年举出的被奥斯卡评委们“冤杀”的电影名单之长,看起来的确令人毛骨悚然。不过奥斯卡倒是有一点值得“赞扬”,就是除了第一届之外,从来不制造“双黄蛋”。这当然会给自己惹出无数的麻烦。可是,数千人的评委(当然这是近几十年来的数字),你能让谁对此负责?!欧洲电影节就不一样了。评委只有可数的那么十几个,所以,连戛纳都在无奈中制造过“双黄蛋”。可见评奖有时候选择之难。

    回过头来说,《社交网络》当然不会仅仅输在最后那句话上。传记片一直是奥斯卡较为中意的题材,当没有太好的电影时,传记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传主的影响力和他们的传奇式的故事有时候确能弥补好莱坞虚构故事的不足。历数奥斯卡历史上的最佳电影,从《左拉传》《莫扎特》直到近几年中的《美丽心灵》,优秀的传记片往往既有艺术的品位,也有激动人心的剧情效果。而和这些开宗立派的巨人们相比,《社交网络》的传主可能确实年轻了点,也缺少一点更有辐射力的传奇故事。例如此前的《美丽心灵》,虽然讲的是一个公众并不熟悉的数学行业中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但其曾经为美国情报部门服务的特殊经历所导致的主人公陷入可怕的幻觉的故事,其实占据了电影的大部分叙事,足以让观众大开眼界。再说在如今这个三年即出一代风流人物的21世纪,谁敢说Facebook就一定永远代表世界的潮流?就如影片中可怜的比尔·盖茨到哈佛去演讲,导演大卫·芬奇竟然只从斜上角给了一个昏暗的远景,而现场那些年轻的大学生们对这位制造了微软的“老英雄”几乎已不屑一顾。比尔·盖茨的第一个创业趣事还没有讲完,许多学生已经冲出来追上新的偶像马克,拼命地向这位大孩子似的创业者表达自己的敬意了。目睹此场景,中规中矩的奥斯卡评委们会不会也不寒而栗——放“艺术”走,也许总比跟着潮流走更保险一点。

    至于其他的候选者,入选也是荣誉,倒无太多的遗憾。在中国人气十足的《盗梦空间》绝对属于充满原创才华的一流作品。但它是太纯粹的商业电影,奥斯卡一般不会颁大奖给这些影片,因为它们已经不需要奥斯卡再去为其提振票房。当年的“才气王子”科恩兄弟的《大地惊雷》其实是一部有足够品质的好片,不过它毕竟属于传统的题材,还要借助于传统的类型,所以科恩兄弟的大名并不能保证它再获青睐。类似的还有《斗士》等影片,不是在题材,就是在艺术上,多少缺一点能够让奥斯卡增添光芒的气质。倒是动画中的《玩具总动员3》从提名到获奖,了无悬念。

    对中国观众来说,奥斯卡的第83次派对倒不乏特殊的亮点,甚至差不多也可算个赢家。最佳男配角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胜出,让正在和张艺谋赶制《金陵十三钗》的张伟平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这个贝尔正是他们选定的中国故事《金陵十三钗》中的男主角!“谋女郎”如今又扩展到了“谋男郎”。《金陵十三钗》未出,奥斯卡已经为它做了绝好的宣传。甚至连中国人也被奥斯卡做了点形象广告:《社交网络》一开始,著名的Facebook创始人马克和女友的一段令人炫目的快速对话中,第一主题就讲的是中国人如何聪明。或许在美国的年轻一代中,对崛起的中国倒没有太多的偏见。

(本文作者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