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协授予陕西横山“中国秧歌之乡”
http://www.cflac.org.cn     2011-03-18     作者:张堃     来源:中国艺术报

    2月18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陕北民间历来有“跑旱船、扭秧歌,红红火火闹元宵”的习俗。2011年的元宵节,对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而言,意义格外不同。元宵节当天,来自横山县直机关、双城乡、党岔乡、衡山采油厂等12支秧歌队,用横山老腰鼓、横山说书、横山民歌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了表演,参加演出的达到上万人,场面极为壮观。中国舞蹈家协会也特别在元宵节当天,派出《舞蹈》杂志社社长赵士军赶赴横山县,代表中国舞协授予横山县“中国秧歌之乡”称号。至此,横山县成为继山东胶州、山西忻州之后,中国舞协命名的第三个“中国秧歌之乡”。

    “横山老腰鼓”广泛流传于横山县各乡镇村落,是当地最为普及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深受陕北群众喜爱,有“腰鼓正宗窝子”之美称,更是安塞腰鼓的前身和鼻祖。横山老腰鼓是劳动人民长期在生产、生活和战争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有2人、4人、8人对打。其动作矫健有力,威武豪放,步法多变,舞姿优美,鼓点清晰,打法交替穿插。横山老腰鼓与吹打乐配合,生动活跃,看了使人振奋,给人以力量。横山老腰鼓一般穿插在秧歌队中进行,但也有单独表演的。传统腰鼓只限男性踢打,20世纪60年代后,女性也打,只是有别于男性的动作风格。横山老腰鼓逢节必闹,遇节必舞,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它产生的具体年代久远,据横山文化馆调查及部分庙宇石碑的文字存证推测,至少可追溯到明代中期。2007年,“横山老腰鼓”成功申报为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又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