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菲齐博物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http://www.cflac.org.cn     2011-03-16     作者:林子     来源:中国艺术报

    包括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提切利、丁托列托和提香画作在内的82件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品,在经历了上海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南省博物馆的巡展后,将其在京城的落脚点选择在一个学院的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可能会让人有些“小意外”。其实,早在乌菲齐博物馆馆长安东尼奥·纳塔利半年前看到这座由矶崎新设计的美术馆时,展览的项目就已经敲定了。

    这个于3月12日正式开放的展览,从展品选择上与首次出现在上海博物馆的乌菲齐博物馆珍品展并没有什么区别,依然是风景、静物与肖像3种类型的绘画。只是在布展方式上,充分发挥了中央美院美术馆展厅空间不规则的特点,将展览3部分的营造体现出中国园林“曲径通幽”之意境。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布置的基色绝对是高水平的选择,大都打着黑底的肖像画衬以红色背景墙,而明丽的风景画则是映衬在绿色墙体之下,色彩鲜艳的静物画配以白色衬墙,追求细节品质的意大利艺术,显然在展览布置上更注重观者的视觉感受。此外,依旧是意大利在中国展览的“老三样”,纪念品、葡萄酒和各种艺术图书在本次展览上也是一应俱全。

    作为一个并非首次亮相中国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珍品展,乌菲齐博物馆珍品展来京的看点到底在哪里呢?有特色的收藏序列或许是一个。在展览的肖像画部分,艺术家的自画像系列是个相当有特色的展示。这个17世纪以来乌菲齐博物馆形成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而如果挖掘历史,就不难发现,所谓的乌菲齐博物馆以及收藏,基本上依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梅迪奇家族的收藏,而且绵延了几个世纪。家族收藏向来是西方博物馆界藏品来源的一条主线。而不久前,同样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二层展厅举办的卢浮宫藏意大利文艺复兴珍品展,也是来自爱德蒙·德·罗契尔德的家族收藏。这对于只懂得在拍场上盲目追高的部分中国新贵买手来说,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感受人类文明独特的气质和无法替代的文化气息可能是另一个展览看点。关于这点,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特别提到,文明是一种气质,它伴随珍品来到你身边,通过画作观者能感受到一种强烈而恒远的人文主义精神和不朽的艺术创造力。或许,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原作的力量,它远非翻看画册和记住几个大师的名字所能比拟。

    说到这,不由想起,美院美术史系有位教授西方美术史的老师,总喜欢给学生讲述上世纪80年代他们谈到文艺复兴艺术时的场景,有一个细节特别有意思。按照这位老师的说法,那时的美术圈是用这样的口吻:米-开-朗-基-罗(一定是上扬调)来介绍文艺复兴大师的,仿佛讲述者的口吻连同被讲述的名字一样具有不知从何而来的自豪感。其实,对于大多从书本上窥测到的“最熟悉的陌生人”(西方艺术史大师),那时的美术家第一次密集看到大师作品出现在眼前时,更多的还是如艺术家徐冰所说的,有种莫名的紧张感和不知所措。

    然而,与他们不同,成长在新世纪的年轻美术爱好者得以不出国门,就可不间断地看到印象派、现代主义杰作以及卢浮宫、乌菲齐博物馆等珍藏的西方艺术史上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也只有在这种不间断地与西方经典原作的相遇中,中国观众才能心平气和地站在那些伟大的作品面前,感受我们的差距,反思我们的优势,真正知晓什么才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