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开》:人与城的生命地图
http://www.cflac.org.cn     2011-02-18     作者:朔 石     来源:中国艺术报

    1.一位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诗人曾用“长兄如父”来比喻与北岛的关系,这个定位实在恰如其分。对晚生一辈来说,这种关系里有着丰富的内容。

    北岛是“长兄”的标本和象征。他与共和国同龄,欣逢共和国初建之时充沛元气的滋养,是祖国第一代含苞欲放的花朵;但“长兄”一辈又生长在巨大的传统断裂带上,挣扎、反叛、凄惶、探险,注定是一生的宿命。

    作为晚生一辈,我们一降生便四顾茫然,东突西撞,唯与“长兄”的血缘最为亲近。

    2.在太久的时间里,北岛都是一座神秘之岛。他声名远播,却无从近观;他深入人心,却萍踪难寻;他启示了我们,又抽身而去。

    “长兄”身影的消失曾带来长久失怙的痛楚,坐标的迷乱。

    多年后,“长兄”归来,风尘仆仆,满身创痕,却携来丰厚的礼物:《北岛诗歌集》《失败之书》《时间的玫瑰》《青灯》《蓝房子》《午夜之门》……神秘之岛的秘密在始料未及的坦荡和真率中被揭秘解密,一部部新书成为一把把钥匙,推开一重重厚门,解开一个个悬念。这个过程卓然有序、层层入里,与我们的心理期待不谋而合,好似刻意递进,又似乎浑然天成。

    现在,北岛奉赠给我们一部最新的《城门开》,它追根溯源,直抵内核——北岛以主人迎客的亲切姿态,从内向外将造就养育他的北京城的城门打开,将一张亲手绘制的私密的生命地图交付到读者手上。

    3.在对北岛怀着“长兄如父”感念的读者心中,北岛的所有叙写无论从任何角度展开,其心灵史的意义、命运自传的意义永远都会大于其他,其他只是陪衬和烘托。

    在这样的视角下跨入北岛的北京“城门”,我们看到的并非古都风物考古怀旧,更不是风花雪月伤逝滥情。城与人的交相辉映中,《城门开》续写的仍是“长兄”一代的往世今生。

    北岛亲手绘制的这幅北京城图,落笔精准,标示清晰,且多维立体,意趣盎然,声色味俱全。因它更贴近生命本真与少年心事,也多出些温情细腻,驻足流连。但它一如北岛的其他文字、极度的克制内敛下仍是激流汹涌,惊涛拍岸。虽然北岛的文字从来看上去都很美,但它们震栗人心、予人教益的品质却是沉痛——沉得拿不起来,放不下去——这种品质也正是我们始终敬重和信任这位“长兄”的理由。

    没有什么能够超越对“长兄”身份来历、人生故事、心灵悲喜的好奇与追寻;也没有任何其他主人公的命运比“长兄”更令人心碎、愁肠百结,因为其中不仅潜埋了一代人、一个群体、一种品性的命运符码,其中也有我们后生一辈的人生映像。

    4.一个人的命运也即一座城的命运。北岛与他的北京是一体的。

    北岛们是京城某个历史时期暗藏的真正灵魂与典型象征,他们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精神品性,而曾经的北京城也正是因为拥有了北岛式的人物而愈显厚重。

    北岛所象征的那个北京,实际上并不是一般习用的老北京文化符号——胡同、叫卖、四合院、红墙绿瓦……所能覆盖的。与北岛相辅相成的北京,更醒目的标志是一种共和国风云际会时生成的宏大气象:刚健,激扬,狂傲,忧患,理想主义气息浓厚,精英权力等级意识也颇充裕。这种精神气质向四方辐射开去,构成了一个时期的社会内在基调。

    北岛高中就读的北京四中正是这一时代风尚的代表。这个在京城现代文化“野史”中理应给予更多关注和记述的精英名校,曾是新中国“贵族”青年的荟萃之地,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志存高远,除学业优异之外,更以思想早熟、富于激辩、人才辈出而闻名。

    北京四中是《城门开》中北岛成长地图上最醒目的地标。北京四中也正是北岛重要的身份符号之一。以北京四中为代表的一个时代京城青年文化风潮中那些优异可贵的元素,铸造了北岛,催生了北岛们所创办的《今天》和“今天”诗派,而《今天》和“今天”诗派则将一种永久值得记取的高贵气质,发扬光大,凝为诗章。

    5.城与人难分难解,北岛与他的北京是同构的。

    经过前前后后、细细密密地连缀、拼接,北岛的面目轮廓日显清晰。不曾料想,那个穿云裂帛的诗人竟持谦谦君子的儒雅风范,俨然忧思满怀的传统士子,但他的静默、严正中又分明凿刻着现代思想者冷峻明敏的警醒、怀疑与批判,这两种并不谐和的气质平行并置,一方来自他士风渊源深久的家族血脉,一方来自地域时代的豪爽馈赠——或许,这正是造成他心灵苦难和命运多舛的根源,他必须背负着历史,走向未来。这是造化弄人,也叫天降大任。

    铺开那张曾经作为北岛栖居之所的北京城图,种种崩毁、断裂、挥别、新生之痛已缓缓落墨。雄伟古老的帝都残阳临照,一轮红日跃出新的地平线正喷薄欲出,成长中的北岛们既守望着某个时代隆重落幕前的最后一缕高贵,又勇敢无畏地充当着未来时代的开路先锋。

    新的北京让去国多年的北岛回到故乡后彻底找不到北。这个历史悠久又活力四射的古都在传统与现代的奇异两极中分裂着、疯长着、进步着、腾飞着,故宫与巨蛋、什刹海与瓜皮帽、鸽哨与鸟巢、城门楼与大裤衩……美自无言,风自无语。

    在熟悉而陌生的故乡,北岛送走了自己的父亲;试图“在纸上重建”自己的北京时,他与父亲在私密地图中达成“和解”。

    我们如父之“长兄”,忧悒地穿行于种种正剧与荒诞剧、悲剧与闹剧之中,他终于在种种对峙与裂变中惊险而成功地保持住了平衡——但愿我们热爱的北京城也能这般幸运。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