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鸭子》:追求属于自己的春天
http://www.cflac.org.cn     2011-02-18     作者:高小立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首《春天里》让农民工演唱组合“旭日阳刚”从网络走上央视春晚,感动了上到省长下到普通百姓的亿万观众。同样,刚刚在央视八套热播的现实题材电视剧《野鸭子》亦创下3年来该频道收视的新高,并在春节期间两次重播。二者的共同点就是主角都是底层普通百姓,无论是“旭日阳刚”组合还是该剧女主角野鸭子,他们都经历了社会转型期的种种人生艰辛与坎坷,但是他们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坚忍不拔,敢爱敢恨,始终用一颗滚烫的心在歌唱,追求属于自己的春天。

    《野鸭子》是一部现实主义青春励志剧,该剧从故事题材、人物刻画到剧情发展、矛盾演绎,都在同类电视剧中有重大超越和突破,改变了从专家到普通观众长此以往对青春励志类型剧的看法。《野鸭子》深深植根于现实矛盾中,从上世纪80年代出国热的风潮中引出这样一个故事:野鸭子的母亲为出国,抛弃丈夫,扔下襁褓中的女儿。该剧近乎残忍地直面现实,把现实的残酷、人性的私欲层层剥开,把人物真实的内心挣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引起了观众对那段历史的记忆共鸣。另一方面,人性中那些闪亮的、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道德伦理的一面也同样在剧中得以体现。野鸭子被其母抛弃,但并没有被社会抛弃,无论是她的外婆、奶奶,还是她的养父母、村长、村民,都在她的成长中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关爱。可以说,野鸭子是喝百家奶长大的。

    在刻画人物方面,性格刻画是最难的。该剧对野鸭子的性格刻画却经得起推敲,能让观众信服。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无父无母的野孩子,野鸭子备尝艰辛。出于对自己的保护,野鸭子变成了一个敢于和男人打架摔跤、走路晃着膀子、说话粗俗的假小子。该剧的人物性格直抵其命运和现实矛盾。尽管命运是不幸的,但是野鸭子没有屈服于命运,她有理想、有抱负,敢爱敢恨、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该剧深刻反映了在当下社会发展中,弱势群体和强势一方在社会资源分配中的角力,从而呼唤公平、公正与法制的健全,这一点实属难能可贵。另一方面,该剧力图通过人物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来说明这些矛盾并非是不可调和的,而需要我们的社会提供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对话平台和机制,这也是该剧想要表达的思想。

    按照以往套路,在其生母从国外回国寻亲找到野鸭子后,剧情将会以野鸭子在城市生活、工作中,通过自己的打拼与奋斗,最终获得事业与爱情的成功来展开。但是该剧的故事发展另辟蹊径,比如让野鸭子成为其生母家的小保姆,从而展现出作为社会底层的野鸭子与上流社会的生母之间,由于教育、生长环境不同而产生的种种格格不入。自母女相认后,野鸭子无论是想让父母破镜重圆,还是希望自己的男友——其生母的司机杨顺,重回其母亲公司工作,都是以失败告终。同时,该剧也没有回避野鸭子身上的缺点,比如爱占小便宜的毛病。当然,社会生活这所学校最终让野鸭子认识到了自身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其实,这恰恰是该剧通过对城乡之间差异和矛盾的表现引发了整个社会对城乡二元文明存在的反思——我们需要勇气和决心,正视整个社会在城乡融合、教育公平上的诸多问题。该剧能在央视播出,恰恰反映了我们的社会从上到下已经敢于直面社会问题,并敢于在文艺作品中展示出来,这恰恰证明了社会的进步,证明了我们的自信。

    作为青春励志剧,该剧的结尾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于一身,尽管结尾处理有些争议,但我个人认为,这是该剧主创的核心思想表达。笔者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当下农民弃农和农业断层的文章,颇有感慨。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三农”问题又有了新的特点,农村面临着农业种植的代际传承可能将出现断层,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安耕乐种者越发稀罕的问题;新一代的年轻农民面临着即使城市工作干不了,也绝不会再回村里种地的困境。而该剧中的野鸭子与其男友最终回到村里办起养鸭场并结为连理。这个结尾至少有两个积极意义:一是告诉年轻人,只要敢爱,这个社会还是有真爱的,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二是告诉年轻人,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城市职场竞争,退一步也许海阔天空。农村不能单纯作为我们国家劳动力的输出地而存在,农村也应当有一批有志青年甘于扎根、勇于创业。

    总之,该剧启示我们,任何一种类型剧的成功都离不开创作的生活土壤,只有把根扎得深,才能汲取足够的养分,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的优秀电视剧作品。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