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力提升感性文明——由“艺考”热说开去
http://www.cflac.org.cn     2011-02-18     作者:周海宏     来源:中国艺术报

    “艺考”大幕火热拉开,公众不约而同地聚焦于此。“艺考”承载着无数人的艺术之梦,也寄托着人们对国家艺术水准不断提升的殷切期望。对“艺考”的关注体现了人们对艺术的重视,体现了艺术人才地位的提升;火爆的报名应试,诸多艺术院校的扩招,不禁让人觉得中国艺术人才队伍正在不断壮大。但事实上,我们的艺术人才并没有获得真正的重视,艺术人才资源还非常不足。更重要的是,我们艺术教育的匮乏,直接导致公民“感性文明”的缺失,也因此严重影响国家的健康发展。

    感性文明是由公民的感性素质提高所决定的。人的素质可分为3种:理性素质、情感素质、感性素质,这3种素质分别代表了真、善、美。前两种素质,尤其是理性素质在目前我们的教育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重视和强化,但感性素质可以说尚未获得起码的认识。空前的经济发展让中国进入了“享受社会”,但是,与当下物质文明这条又粗又长的“腿”相比,感性文明这条“腿”可谓又细又短。为什么城市脏、乱、差的现象还比比皆是?为什么随地吐痰、乱扔脏物、非法广告随处可见?城市的文化品位遭遇的这种破坏,正是感性文明缺失所致。实际上,在公共环境乱扔垃圾的人,和在工作岗位上大笔一挥破坏规划的人,是一个人。因为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没有审美要求,不在乎环境,因此才会表现出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小而言之随地吐痰,大而言之乱排污水等。想一想,如果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公民都发自内心、来自感官上对美有强烈的追求,我们的环境何致于此?如果每个公民都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他就会自然而然地顾及环境。环境与艺术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一种审美要求。在欧洲,我们可以随意地在凉亭中闲坐,在咖啡厅雅酌,但北京大街上的凳子却可能因太脏而无法入坐。我们的物质文明很发达,感性文明却很低下。这如同我们建起一幢摩天大楼,里边却没有一件艺术品,这背后意味着艺术人才的大量缺乏和国民感性素质严重低下。所以,我们的艺术应该把创建社会感性文明、培养国民感性素质、提升中华民族的感性智慧作为我们的核心理念。这样,我们的国民素质才能真正提高,艺术人才才能真真正正地承担起不可替代的和必须担当的社会责任,也才能真正获得应有的重视。其实,经济增长的实质也正是感性文明的增长,而感性文明的增长需要国民感性素质的支撑,但我们往往没有将这两者联系起来,便无法让中华民族的这条“短腿”变长、强壮起来。

    感性素质是审美层面的东西,它表现为能够敏锐地感受到环境当中所有的感性信息,并且对美、对感性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我们没有感性素质,就只能拥有幸福生活条件的能力,没有体验幸福生活感受的能力。然而,感性素质的支撑取决于艺术教育的深入和扩大。社会对“艺考”的关注,实际上一定程度体现了我们的固有观念,即我们通常认为只有绘画、音乐等艺术专业学习和研究才需要艺术人才,而没有意识到从办公桌摆放到物业管理等,这些从事最简单工作的普通公众也非常需要艺术教育。艺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公共教育入手,确立更加合理的教育导向。例如我们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与干部任免考核中如若能增加审美修养的内容,会大大推动全社会对艺术与审美重要性的认识,为国家提供一个提高感性文明水平的抓手。

    一个社会是有层级的,艺术院校精英诚然可以拉动整个社会的艺术水平,但精英群体水平的提升又有赖于整个社会艺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培养热爱艺术的公民,就如同国家的体育发展。想想美国有多少人在大街上跑步?而我们现在某种程度上只需要体育明星,而不需要每个公民都热爱体育,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对艺术而言,我们现在不仅需要郎朗,而且需要每一个人发自内心地热爱艺术。现在中国的艺术人才太缺乏了,中国热爱艺术的国民太少了!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艺术教育,从人才选拔体系、教育导向等方面反思和调整自己,让艺术教育深入到国民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去,深入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当中去,惟有如此,我们国家才能两条“腿”并重,走好均衡发展之路!

    (作者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