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艺术才能 搭友谊桥梁——“2011海峡两岸青少年艺术交流展演”侧记
http://www.cflac.org.cn     2011-02-18     作者:张叶     来源:中国艺术报

    “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

    1月18日晚,在台湾台北教育大学创意馆雨贤厅内,一曲透着浓郁中国风的歌曲拉开了“2011海峡两岸青少年艺术交流展演”活动的帷幕。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台北教育大学音乐系等多家院校,深圳市青少年芭蕾舞团、台北艺术文化交流协会舞蹈团、广州凤凰培训艺术中心、深圳吉思文化艺术中心等舞蹈团体的近百位青少年演员们同台竞技,交流和分享彼此对艺术的感悟和理解,联袂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集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彩演出。

    本届海峡两岸交流展演活动,是由黄埔军校同学会、中国舞蹈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台北教育大学承办,台北艺术文化交流协会、北京博览同盟文化交流中心共同协办。活动旨在以文化艺术为媒,加强海峡两岸青少年的交流和理解,使新年伊始,海峡两岸文化艺术活动又添新亮点,这也是继“2009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展演”在台湾高雄举行之后,两岸青少年的又一交流盛会。在近两个月的准备过程中,两岸各界积极响应,彼此共通,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艺术交往 真情永存

    海峡两岸血脉相连、文脉相通。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艺术是情感的载体,文化是心灵的桥梁,这次两岸青少年以艺术展演的形式,既交流了艺术,又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同时共同弘扬了中华文化。

    本次展演活动,两岸青少年共有21个节目,近百人参加表演。其中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学生们表演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维吾尔族舞蹈《快乐的跳吧》和蒙古族舞蹈《青青的草原蓝蓝的天》,热情欢快,动作整齐漂亮,给现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正如首都师范大学的带队老师所说的那样:“之所以选择这两个舞蹈,是想让台湾同胞们更加深切地了解和体会我们中国各民族不同的民族特点和舞蹈文化特色,以及我们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和传承。”来自广州、深圳的青少年则以芭蕾舞为主,有滑稽可爱的群舞《猫咪》和生动逼真的《木偶娃娃》,还有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吉赛尔》的经典片段,充分展示了芭蕾的新生力量。独舞《扇舞丹青》更以时缓时急的舞步,挥洒自如的折扇,让现场观众在品味舞蹈之美的同时,也欣赏到了传统绘画的美丽。

    在晚会上,台北艺术文化交流协会舞蹈团表演了舞蹈《花舞绢飞》,是以东北秧歌为主要素材创作的汉族民间舞,在场的舞蹈专家评价其“对秧歌的理解很到位,看起来就是东北人在跳民间舞,没有任何的陌生和隔阂。”该团表演的芭蕾舞《六人舞变奏》,也博得了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两岸的青少年们还相继表演了系列声乐和器乐节目,其中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台北教育大学音乐系表演的作品,堪称一流。在一首海峡两岸都脍炙人口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中,两岸青少年一起共舞,将晚会推入了高潮。

    对这次交流,大家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展艺术才能、搭建友谊之桥。两岸青少年同台交流,各展所长,将促进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台北教育大学校长林新发观看演出后说到,两岸青少年交流对于增进两岸的相互了解相当重要,艺术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桥梁。他表示,学校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加强这种交流,并将为之搭建起一个平台。

    汲取营养 增进共识

    此次交流团在台期间,还走访了台湾多所著名高校,其中有台北的台北教育大学、台北师范大学、花莲的东华大学、嘉义的南华大学等,并展开了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一路走来,收获颇丰。位于台湾花莲的东华大学设有“原住民”民族学院,对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相当重视,成立了“原住民”舞蹈团,这让交流团的舞者们颇感惊喜。对于传统的“原生态”舞蹈文化,如何挖掘保护,是两岸艺术及学术工作者共同面临的课题。通过交流,团员们对了解“原生态”的台湾少数民族舞蹈,以及传承保护的做法上,学到很多东西。

    在嘉义县,交流团参观了南华大学雅乐团陈列室。根据古文典籍和考古发现复原的古代乐器,琳琅满屋,团员们感到很震撼。据南华大学校长陈淼胜介绍,这些不是演化而来的乐器,而是保持了古时的模样,还有雅乐团表演的古典乐舞,都是根据典籍等整理而来的。这让团员们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创造精神的结晶,也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传承和培育的结果,如何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如何更好地复原及再现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是两岸文化艺术工作者共同思考的课题。

    交流团在台期间,恰逢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临近,更为此次两岸青少年的文化交流增添一份欢乐、喜庆、祥和的氛围。此次交流团访台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用艺术建立友谊,用艺术共创未来的美好目标。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