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中央 国务院参事室 中国文联 全国政协书画室主办
大型画集《冯骥才画集》在京首发
严隽琪陈进玉胡振民出席 文艺名家热议“冯骥才现象”
一部厚重、精美、缤纷的大型绘画作品集,让众多只知小说家、文化学者冯骥才的人大吃一惊。美术界专家认为他是中国新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各门类文艺家惊叹他为奇才、大家。一本画集的首发式转而成为文艺名家讨论文艺界如何回应钱学森之问的聚会。2月15日,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参事室、中国文联、全国政协书画室主办,开明画院、中华书局、中国民协承办的“水墨诗文——《冯骥才画集》出版首发式”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开明画院名誉院长严隽琪以及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朱永新,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开明画院院长冯骥才,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中央画院秘书长何丕洁,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毛福民出席首发式。
严隽琪在首发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充分肯定了冯骥才在全国性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紧急普查与抢救工作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赞许他为人、为文与为画都堪称“冬日的阳光”。她说,冯骥才先生为民间文化保护而吃苦受累、无私奉献的铁肩担道义、“天下情怀”让我们钦佩;冯骥才先生集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为一身的大家风范让我们景仰;冯骥才先生的确有一双天赋妙手、巧手,让我们羡慕;可他的勤奋、他的专注、他的创新精神更让我们看到了学习的榜样。严隽琪指出,中国的文化正处在现代化和全球化双重变奏下,中国文化发展如何既有效地学习西方国家,又保持中华民族的独立,一直困扰着近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家。出路何在?既不应是单纯传统文化的复兴,也不应是单纯西方文化的移植,应体现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全球性的统一。中国必须面向未来、自觉开放;中国又须慎终追远、文化自强。
胡振民在讲话中回顾了冯骥才作为著名作家和文化学者的成就,并指出,冯骥才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作家,更是一位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画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临摹宋代绘画算起,已经有50多年的绘画经历。胡振民说,他的画和他的文学情怀紧密相连,从绘画风格上来看,他的画非常讲究文学性,所塑造的意境是文学与绘画融为一体的高度升华与提炼。在继承古人绘画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文人画风格。胡振民说,摆在大家面前的这本画集,就是对他50年绘画的一种总结,代表着他在绘画艺术上取得的卓越成就。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著名画家王明明,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也分别就冯骥才的绘画创作发表讲话。“冯骥才先生是著名作家,他积极投身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他的绘画又被认为是现代文人画。他的艺术经历让我有三点启发:艺术家要真诚,要有真性情和激情;中国绘画艺术尤其重视修养;中国画的境界不是只需技巧就能达到的,而讲究随性和偶然,没有偶然,也就没了激情。”王明明如是说。“他的画来自于文人画传统,但又不同于古代文人画那样富有诗性的雅致。”对冯骥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作品有过深入了解的邵大箴这样评价他的画,并提出“要成为当代文人至少应该达到尊古晓今这个起码的要求:艺术家尊古不晓今,容易做古人的奴仆;晓今不尊古,容易追逐时尚,流入俗气,丧失应有的精神品格!”
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中国舞协主席赵汝蘅、清华美院教授李燕分别就冯骥才的艺术人生和绘画创作发表即兴讲话,盛赞冯骥才总是对艺术充满激情,并从冯骥才的多才多艺、文化责任与使命、艺术功力与文化素养、打通艺术门类等方面讨论了文艺大家的出现成为可能的文艺大问题。大家指出,现在像冯骥才这样扎扎实实做学问的真正的文化人实在太少了。学者张颐武总结冯骥才的绘画主要有两点,一是他的文化关怀超越了他的创作边界,特别是从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打捞;二是贴近中国社会、日常经验和大众百姓。后者给其文化关怀以强大的动力,因此这种关怀也就是对中国社会、日常经验和大众百姓的文化关怀,因此有了超越自身的意义。
“我喜欢王维、苏轼、郑板桥、达·芬奇、黑格尔式的平行工作方式。”冯骥才在答谢辞里总结了自己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民间文化抢救,二是文学创作,三是绘画,四是教学。“我是为自己的心灵而画,是为了看见自己的心灵。画出来,还要别人看见你的心灵。我也希望与人共享,但途径只有画展和画集。我大量精力用于民间文化抢救,千头万绪,所以就出了今天的这本画集。”“绘画与文学都是我生命的需要。上世纪80年代我曾说,我面对文学不面对文坛,今天我要说的是,我面对绘画不面对画坛。我追求的是充分的理想的表达,把自己奉献给艺术,奉献给社会。丹纳所说的‘为艺术而活’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冯骥才说他常常自己遮挡自己,以致他的绘画难露一面。他近些年在北京、天津、江苏所办的几次画展,都是为民间文化保护筹集资金而举行的义卖。即使人们想去关注和欣赏他的画,却也被义举带来的特定气氛淹没了。冯骥才希望他的画单独地站在人们面前,希望人们从纯粹的艺术角度来看他的画。
出席首发式的还有来自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文联及所属各协会、高等院校、艺术团体、出版界的著名作家、艺术家和评论家罗成琰、罗杨、向云驹、郁钧剑、卫小春、高友东、王鲁彬、徐菊英、龙瑞、李前宽、言恭达、滕矢初、张抗抗、王铁成、唐勇力、李昕、李岩、张子康、李世跃、雷达、何曼玲、黄和平等。首发式由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张泽群主持。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是当今文艺界少见的集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为一身、在众多领域都有建树和广泛影响的人物。新时期以来,冯骥才以《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等数百万字作品为读者熟悉和喜爱;近十几年,则奔赴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沿,用呐喊、呼吁、演讲、游说、针砭时弊的文化批评,以及大量身体力行的田野行动,呼唤社会的文化自觉,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这次由中华书局和雅昌出版集团设计和编印的《冯骥才画集》,遴选了他近20年(1990年至2010年)百余幅精华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