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座谈会发言摘登
http://www.cflac.org.cn     2011-01-28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欢乐基层 全国联动

胡振民(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在刘云山同志的亲自倡导下,在中宣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文联从2005年底开始,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广大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深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受灾地区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工地,开展“送欢乐、下基层”公益性文化惠民活动,目的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展演展映展示,为广大基层群众送去美好的精神食粮、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去欢笑和快乐,营造文明、健康、团结、和谐的节日氛围。

    6年来,经过努力探索,活动规模不断扩大,由最初中国文联及所属文艺家协会组织开展,到2007年,中国文联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团体会员共同开展相应活动。在中国文联的影响下,各省区市文联、产(行)业文联以及基层文联同步组织本地区、本行业文艺工作者,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进一步强化了上下呼应、全国联动的整体效应,形成了“全国一盘棋”的生动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底到2010年初,仅中国文联及所属的文艺家协会就派出200多支慰问团队,近万人次知名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参加“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活动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直接受益群众已达1000多万人,其中包括受灾群众、下岗职工、矿井工人、进城农民工、贫困大学生、艾滋病患者等,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普遍欢迎,李长春同志、刘云山同志、吴仪同志、回良玉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对“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惠民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为了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2009年3月,中国文联表彰了82名积极参加“送欢乐、下基层”的艺术家代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文联开展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得到中宣部和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中宣部新闻局每年都专门下发通知要求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充分报道。中央各大新闻媒体每年都专门安排记者跟踪采访报道,并拿出重要版面和重要时段刊播活动新闻。6年来,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各大新闻媒体共刊播新闻1000多条,有力地扩大了“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的社会影响,提升了文联组织的社会知名度。

    回顾这6年“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开展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成效:

    一是进一步唱响了主旋律、壮大了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文化。二是进一步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进一步密切了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四是进一步净化了文艺工作者的心灵。总体来说,几年来,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活动逐步形成了“把握导向、弘扬正气,坚持公益、注重实效,统筹规划、多方合作,上下联动、覆盖广泛,领导带头、名家参与”的鲜明特点,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文联工作的一项知名品牌。

    2011年元旦春节期间,中国文联已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做好2011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和中宣部的要求,对继续开展“送欢乐、下基层”公益性惠民文化活动做出全面部署,在2010年11月1日,中国文联就向各会员单位发出了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的通知,确定今年“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的主题是: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共享成果。考虑到今年是建党90周年,今年活动地区和对象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尤其是重点照顾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求各团体会员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活动计划,统筹安排节日慰问活动。

    截至目前,中国文联及所属各文艺家协会共安排25支慰问团队近千名文艺工作者,分赴河北西柏坡、四川羌寨、贵州遵义、广西百色、海南灾区、青海玉树、甘肃舟曲、福建南安、河南、吉林、山东、安徽、北京、上海、云南等地的革命老区、革命纪念地、少数民族地区、受灾地区、大型国企进行慰问,目前已经举办了近30场演出活动。1月7日至8日,中国文联和贵州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了赴贵州遵义“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广大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冒着严寒,用精彩的文艺表演,向和低温凝冻灾害作斗争的遵义人民表示慰问。1月26日上午,中国文联组织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各个艺术领域的150名艺术家在四川绵竹灾区开展慰问演出,现场观众约25000人。

    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中国文联及所属文艺家协会还将派出7支慰问团队奔赴各地进行慰问演出。比如,中国舞协将邀请著名舞蹈艺术家赴大别山革命老区安徽金寨县举行慰问演出活动;中国书协将分3批组织书法家奔赴海南西沙、山东滕州、北京京郊等地开展慰问活动;中国视协将与上海视协共同组织知名艺术家赴上海金山区举行演出活动,慰问金山区和金山石化总厂坚守工作的一线职工;中国艺术报社将组织知名艺术家赴河北蔚县举行慰问活动;中国文联将组织知名艺术家赴国际救援队医疗队举行慰问演出活动等。

“三下乡”送去关怀与温暖

蔡 武(文化部部长)

    2011年元旦、春节期间,文化部将按照中央总体部署,继续加强“三下乡”工作力度,组织国家京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国交响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民族乐团9个国家艺术院团,分赴受灾地区、革命老区以及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为广大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慰问演出80余场,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在此期间,文化部于2010年12月下旬和2011年1月中旬组织知名艺术家小分队赴江西井冈山地区、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牡丹画村开展下基层慰问演出以及送年画、春联活动;国家京剧院将于2011年2月中旬赴黑龙江省亚布力、东方红等林区进行慰问演出;中国国家话剧院于2010年12月中旬赴新疆,2011年1月下旬赴重庆进行慰问演出;中国歌剧舞剧院于2010年12月中下旬赴贵州遵义以及福建等地进行慰问演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组织艺术家小分队于2011年2月下旬赴云南红河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进行慰问演出;中央歌剧院于2011年1月下旬赴河北西柏坡等地进行慰问演出;中国交响乐团于2011年1月下旬赴陕西延安进行慰问演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于2011年2月下旬赴海南和广东受灾地区进行慰问演出;中央民族乐团于2011年2月下旬赴苏北革命老区进行慰问演出;中央芭蕾舞团于2011年1月下旬赴海南进行慰问演出,并在北京举行农民工专场演出。

    此次“三下乡”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团队演出和小分队演出相结合,包括京剧、话剧、儿童剧、歌舞、小品、短剧、器乐等多种艺术样式。同时,文化部还将邀请知名书画家开展送春联、年画活动。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在复杂经济环境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在元旦、春节期间深入开展“三下乡”慰问演出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是文化战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文化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广大农民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0年12月24日,由中宣部、文化部等8部委会同福建省委省政府联合举办的201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在福建省平潭县举行,文化部组织中国歌剧舞剧院参加了文艺演出活动。12月26日至28日,文化部组织知名艺术家小分队,赴革命圣地江西井冈山地区为基层群众送上精彩的文艺演出,并带去了书画、春联,以此表达党和政府对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关心与慰问,现场人头攒动,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气氛异常热烈。2011年1月7日至8日,文化部组织知名演员和专业美术家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牡丹画村开展慰问演出、美术指导和交流活动,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响应。1月22日至24日,中央芭蕾舞团在海南省海口市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的广大群众奉上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使当地群众重温了这一红色经典。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现场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中央芭蕾舞团的精湛表演,唤起了大家心中的红色回忆,激起了长时间的共鸣。1月8日至20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天蓝色的纸飞机》演出团奔赴广东湛江、海南儋州、澄迈两省三地,开展文化下乡慰问演出活动,演出18场,观众2万余人,用优秀的艺术作品慰问全力抗击水灾的群众和少年儿童,用真情温暖灾区各民族少年儿童的心灵,让少年儿童享受到儿童戏剧带来的快乐,受到当地政府、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很多学生们久久不愿离开剧场,有的还与演员互留通讯方式,交上了朋友。

    随着新春佳节的临近,我们将继续按照既定部署,进一步做好2011年“三下乡”慰问工作,组织艺术家和国家艺术院团深入到乡、镇、村,把优秀的艺术精品送到基层群众身边,让最基层的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

新春走基层 秉笔写真情

张研农(人民日报社社长)

    新春走基层,秉笔写真情,既促进社会和谐,又提升自身形象。我们体会到,“新春走基层”活动,对于贯彻“三贴近”、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切实改进作风文风、巩固和提高“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成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春走基层”活动是主旋律宣传的创新。主旋律宣传是否产生好效果,关键在于是否真正深入实际,把话说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新春走基层”活动,是新闻媒体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实践创新。

    “新春走基层”活动是新闻队伍建设的课堂。走进基层、融入群众,了解国情、见证时代,这是新闻记者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的必修课。去年“新春走基层”活动,我们收获很大:稿件接“地气”、冒“热气”,报纸吸引力说服力增强;记者受锻炼、长见识,使命感责任感提高。今年,我们将延伸这个“课堂”,把采访报道和队伍建设、把服务群众和向群众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

    “新春走基层”活动是对国家面貌和民族精神的展示。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到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受灾地区等地做新春现场报道,既宣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又报道基层群众的生活;既反映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变化,又展现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成果,有利于增强信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发挥新闻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对今年的“新春走基层”,人民日报编委会高度重视。在接到中宣部通知后,制定了活动方案和报道计划。1月19日,专门召开多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要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亲自抓,抓实、抓好、抓亮。目前,已选派记者组成多路采访小分队,到新疆、甘肃、贵州、吉林、广西等地集中采访报道。为扎实做好这项活动,强调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深入。深入是“新春走基层”活动的灵魂。唯有深入,才能生动。一定要在深入上下功夫,捕捉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感所议所愿,挖掘节日期间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展现基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成果,讲述各级领导干部察民情、解民忧、纾民困的行动。

    二是注重创新。这一活动要想一年比一年搞得更好,必须力求创新。创新包括策划、内容和形式。要抓住时间节点、重点内容统筹设计,力争推出一批有分量、有看点、有影响的稿件。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将针对国外受众推出特色报道。

    三是注重形象。文风是一名记者的形象,记者是一个报社的形象。要改进文风,增强新闻报道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息,多采写现场新闻、一线新闻。

    “春节,到基层去!”在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行动,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通过体验和记录,观察和思考,回眸和展望,努力营造欢乐、祥和、安定的节日喜庆氛围,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舆论支持。

从基层中挖掘新闻

何 平(新华社总编辑)

    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宣部统一组织中央新闻单位记者深入基层采访,这一举措对于今年乃至“十二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舆论支持具有积极作用,对于编辑记者转变采访作风、改进报道文风也有特殊意义。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周密安排,抓好落实。

    接到中宣部关于“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通知后,新华社党组提出明确要求,总编室及时召开报道协调会,结合新华社实际对报道作出安排部署。

    做好传达动员,明确报道要求。我们要求,各编辑部要高度重视这次采访活动,把握好中宣部提出的总体要求,并与新华社春节报道安排有机结合起来,集中报道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新变化,全面展示各条战线改革发展的新成就,为新春佳节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舆论支持。

    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总编室牵头制定全社报道方案,对全社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网络、报刊,对内对外等报道作出全面安排,并把责任具体落实到部门、分社和记者编辑。目前,方案已经初步确定400多个选题。

    组建报道团队,多路深入采访。为完成此次报道任务,我们从总社编辑部和国内分社抽调了100多名编辑记者,分成56路,奔赴200多个地点进行采访,特别是赴玉树、舟曲等受灾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重点采访。《新华每日电讯》头版以通栏版面挂栏刊载,图文并茂,浓墨重彩。新华网推出多媒体专题,在首页头条位置突出展示。

    努力改进文风,注重报道实效。我们要求采编人员把采访作为改进文风的一次难得契机,要多让典型说话、让细节说话,以情感人,以小见大,要突出新闻性、增强贴近性、体现生动性、具有可读性。

    加强统筹协调,发挥整体优势。我们特别强调要努力创新报道形式,充分运用全社各种报道手段,展开全方位、多媒体、立体式报道。新华社还将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提高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

    为了切实完成采访任务,我们还对采编人员提出以下要求:

    思想认识要到位。充分认识完成这一采访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宣部的统一部署安排上来,把行动落实到深入基层采访调研上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报道工作中去。

    组织领导要加强。总编室要对全社报道加强统一指挥,安排部署,统筹协调,督促检查。

    采访作风要深入。我们要求记者切实深入基层,真正贴近群众,力求使报道联系群众的生活实际,讲述群众的身边故事。

    保障措施要跟上。为了使记者在基层采访顺利,我们除了做好发稿安排外,还为记者配备了必要通讯器材,如海事卫星、移动发稿和即拍即传设备等,以确保记者能随时随地发稿。

报道进入“春节时间”

焦 利(中央电视台台长)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从农历小年开始就进入“春节时间”了,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大型系列报道也从这天开始。

    我们围绕“新春走基层”主题,设计了“喜庆中国年”、“回家的礼物”,“在岗位上”、“问暖”、“一年之计”五大系列,从每天的《朝闻天下》开始,逐项启动,并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2月18日)。

    对于这类重大主题报道,我们必须要用最强的频道和栏目阵容作保障。在“新春走基层”报道中,我们有综合频道、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等8个频道,《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10多个重点新闻栏目参与。在大的主题设计下,我们还形成了内外宣各频道共享播出的安排,比如中文国际频道、英语新闻频道,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等外宣频道,可以用符合自身定位的方式,改编和摘播“新春走基层”精品节目,网络电视台还开设了网络播出平台,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频道和栏目集群行动、多语种横向联动、电视和新媒体互动”,来放大报道的影响力。

    新闻中心数据显示,我们派出的92路报道组、226名记者已经全部到县、到乡、到村,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就这次报道力量布局和投入来说,今年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创下了“覆盖最广、人数最多”的纪录。

    点面结合,全国电视系统联动,形成合力。“新春走基层”这样一项重大主题报道,是中央电视台开年重中之重的报道任务,也是全国电视新闻界的一次“大会战”。所以在报道启动前,我们一方面成立了专门的策划团队,另一方面通过辐射全国30多家省台的远程选报题管理系统,以及面向3000多家省台地面频道、城市台、县级台的新闻协作网,吹响了作战的“集结号”。

    创新报道方式,提高宣传效果。在采访中,我们强调,记者一定要采用最具电视特色的表达方式。借鉴去年“新春走基层”报道的经验,我们倡导记者多发“体验式”的报道,去发掘人物最朴素的情感世界。我们要求所有采访都要在一个“拉家常”、“唠嗑”的语境下去完成,在一种平等、自然、松弛的状态下,捕捉被采访人最真实的表达和感受。

    在去年“新春走基层”活动结束后,有一个记者在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只有真正到了下头,才能真正对上头有了解”。“新春走基层”正是我们记者熟悉国情、民情,了解基层情况,了解群众生活,熟悉群众语言,增强群众意识,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的一个极好机会。在我们这次派出的报道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80后”的年轻人,通过参加这样的报道活动,既是对他们思想行为的一次塑造,也是为个人和电视新闻事业未来储备的一笔财富。受报道活动启发,我们要把“新春走基层”促进队伍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机制化、常态化,改进我们的常态报道,提升我们的传播能力。

把欢笑送到百姓身边

姜 昆(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秘书长)

    2004年12月24日,我和刘兰芳同志还有一些曲艺演员,到北京一个街头上为农民工慰问演出。第二天早上,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看到了媒体报道的消息后做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批示。他说,希望你们能够组织曲艺家经常到下面为基层的群众做一些演出。次日中国曲协就决定每个月搞一次“送欢笑、下基层”活动,进行义务演出,提倡奉献精神,体现曲艺家队伍的战斗作风。

    从此曲艺家就以乌兰牧骑的方式到老、少、边、穷地区,到工厂、军队、农村生产的第一线义务慰问演出,从第一场开始,一坚持就是6年,今年已经是第7个年头了,一共近100场演出我全参加了。在实践中,我深深地感觉到“满足广大基层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真不是一句空话,这是我们的社会现实,是党和政府实实在在对老百姓做的实事。

    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找到了曲艺的位置,让我们感到自身的价值,让我们看到了民族艺术的传承是从优秀的作风做起。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我感到,我们的“送欢笑、下基层”活动正是符合了党和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

    时代要求文艺体制要改革,要适合经济规律,研究市场,讲究效益;同时,时代也要求我们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我认为,这一点并不矛盾,在这些公益活动的艺术实践当中,一点也不影响我们不断创作和展现我们的艺术新作,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

    在长期的深入生活演出中,结合广大观众的反映,许多曲艺家认识到:传统的、强调概念的“说教式”宣传已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改革势在必行,文化不能再板起面孔说教,而应提供寓教于乐且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优秀精神文化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民族精神。大家在实践中创作,在实践中修改,在实践中不断打磨作品,这样的演出为曲艺培养新人、出精品,也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送欢笑、下基层”作为一种文化事业,坚持走曲艺下乡、走贴近群众的路子,将健康有益的、愉悦身心的文化,送到渴望艺术而又难以承受高额文化消费的老百姓当中,这是针对文化艺术市场化的一个有力补充;同时,“送欢笑、下基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措施,为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送欢笑、下基层”活动讲的是“义务”,突出的是奉献,重要意义在于导向和示范作用。文艺工作者要通过实际行动,向社会、向群众展示文艺家良好的精神风貌。

    刘云山同志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文化的品格、道德的力量,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至关重要。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唯有先立德,才可以立功、可以立言。

    “送欢笑、下基层”这样的义务演出必将在中国曲艺史乃至文艺史上立下一块不朽的丰碑。我要向基层的观众们保证,“送欢笑、下基层”义务演出虽已6年,但还是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在今后的岁月中,再演100场,1000场!永远为大家的和谐生活,送去不尽的欢笑。

一本小字典的背后

张 芸(中央电视台记者)

    今天晚上,我将和我的同事飞往广西,走进崇左、马山等山区农村,这是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第三次去那儿。原因是农村孩子手中的一本小小的字典,和这本字典所传递的温暖。

    第一次去,是有一位山区的小学老师当时向我们反映,他们那里大多数孩子认字、识字能力非常差,而原因竟然是缺乏字典。凭着记者的职业敏感,当时我就判断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民生选题。当我经过6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第一次来到广西崇左市龙州县武德乡科甲完小时,我被一本被翻得封面快脱落的字典震惊了,它的扉页上歪歪扭扭写着4句话:“本书值千金、破了伤人心、朋友借去看、千万要小心。”这本字典是三年级全班孩子们仅有的一本字典。字典是孩子无声的老师。据广西教育厅的统计,在广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600多万,缺字典的人数为340万,占到了一半以上。

    第二次再去广西,我们带去的是孩子们最急缺的字典。在我们的节目播出后,商务印书馆决定为我们采访过的学校每位孩子免费捐赠一本字典,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个人购买了12000本字典捐往广西,广西自治区政府划拨了2000万元,专门用来解决孩子的字典问题。作为一个新闻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报道,推动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职业价值的最大体现。

    作为参与“迎新春走基层”的记者,我今天将第三次踏上奔赴广西山区的旅途。通过各界的捐赠和政府的拨款,广西山区农村孩子能够真正实现人手一本正版字典吗?广西解决小学生缺字典的做法能够推广到全国其他偏远山区、贫困地区吗?在刚刚结束的广西“两会”上已经有政协委员针对字典问题专门提交了提案,并得到了立案。作为教育跑口记者,我们能否敏锐抓住像字典这样看起来很小、影响力很大的选题,能否在一个孤立的选题背后挖掘出更深的背景?能否发挥媒体的影响力,从制度建设上推动问题的解决?我想这是我们的职责,多层次、多角度的报道,就是不辱使命的最好体现。

    “迎新春走基层”,是一次让我们一线记者提高素质,把握导向的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中宣部领导和台领导多次提出新闻报道要立足民生视角,突出展现人物命运,反映民情、民意、民生,并在报道中发现和寻找社会真情、人间大爱,我们的报道不仅要给缺字典的孩子送去字典,还要把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故事讲述展现出来,把这种新鲜和温暖传递给全国观众。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