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中国,看中国,触摸中国——孔子学院“周游列国”
http://www.cflac.org.cn     2011-01-12     作者:云菲 阎玺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00多年前周游列国的中国圣贤,今天则一步步“游走”于世界各地。从2004年开始,在中外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在90多个国家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300多个孔子课堂。2010年,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到36万人,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近8000场次,参加者500万人。孔子学院,被称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而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也成为其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了解与交流的点睛之笔。

    语言教学中的艺术支撑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孔子学院是个教授外国人中文的地方。其实不然,昆曲表演、书法展览、艺术品收藏……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已经成为提升孔子学院品牌形象、扩大孔子学院影响力的又一个有效举措。因为,对于很多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而言,他们想更多地了解中国,而不仅仅是学习中国的语言。

    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孔子学院学生汇报演出上,来自28个国家33所孔子学院的学生代表轮番献上了中文歌曲、汉语小品、中国功夫等节目。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大学校长、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理事Fred Hilmer认为,其中的意义在于,大家应该知道如何与不同文化、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协作,来自那么多国家的学生在台上共同给我们呈现了这么棒的表演也证明了这点。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我们要解决许多共同的问题,要这么做就必须进一步与其他国家分享知识和文化,孔子学院就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问题随之而来:如何办得有特色?很多地方的孔子学院用其实践给出的答案是:用艺术来支撑。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孔子学院即是一例——开办一个中国电影资料馆和电影学院。“我们应该是全球孔子学院系统中中国电影藏品最多的。”该院院长叶坦说。就像中国电影评论家们常常把好莱坞作为商业电影的代名词一样,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电影也存在“同一印象”的情况。“其实中国电影有很多不同风格,通过我们的工作,让大家可以知道陈凯歌最好的片子是《黄土地》,因为那时候他真诚地回忆历史;张艺谋是最开始把自己的语境纳入西方的中国电影导演之一,《大红灯笼高高挂》是西方很喜欢的东西;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在国外的影响也很好。”他说。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美国瓦尔普莱索大学开办的音乐型孔子学院,通过合作将中美表演家聚集在一起为大家共同呈现精彩演出。“我们每年邀请不同国家的学生与我们的乐队一起混合表演中国和美国音乐,这些作品表达中西方语言之间的不同和中西方文化、音乐的不同之处。”该校校长David Rowland说。而更令他感到艺术特长的优势是,跨文化学习体验让学生们毕业之后能够在音乐界找到相关的就业机会。

    从“中国文化来了”到文化的相互浸润

    几年来,孔子学院建设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认同,但在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干事许琳看来,孔子学院一定要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而这一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中国文化艺术的传播:“为实现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2010年,我们共组织2000多名师生赴50多个国家的300多所孔子学院和有关单位开展文艺巡演、教材巡展和文化巡讲活动,拓展了孔子学院的文化交流功能,提升了在当地社会的影响力。”

    然而,创新并非易事。中国人民大学2005级学生丁旭就是“孔子学说”的众多传播者之一。在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教课的一年中,她在领略了那里优美自然环境的同时,也遭受着基础设施匮乏的困扰,“停水停电都是家常便饭,教师们靠着井水和发电机过日子”。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作为宣传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丁旭和她的同事们依然热衷于组织各种活动——“在一次春节活动上,学生要表演红绸舞,可是当时没有红布,连红纸都找不到,他们就从使馆拿来了用过的横幅;还有一次他们去播放动画片《宝莲灯》,找不到DVD的遥控器,不能把字幕调出来,所幸对话比较简单,就‘同传’了。”但也许正因如此,对于孔子学院的意义,丁旭们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其实语言是次要的,它只是一个桥梁、一个工具,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有了一个真正可以直接接触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渠道,而不是从西方媒体那里得到关于中国的印象。”

    从推广汉语到致力于中国文化与各国文化的相互浸润,这是孔子学院的发展轨迹。德国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院长徐艳的做法是“全方位地把握中国”:设立电台专栏“酸甜中国”;举办中国电影节,放映反映中国现实情况的片子;以及邀请德国记者赴华开展实地报道、在西门子文化展厅举办相关展览。徐艳说,他们通过“听中国”、“看中国”、“写中国”、“触摸中国”,让德国人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有一个了解,也让中国人知道德国民众的文化需求。对此,希腊雅典商务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杨秀琴深有同感。2010年春节之际,该院在希腊召开了华人首次户外广场的文化活动“和谐之春”。“当时来了6000多人,在这之前他们见到中国人的第一句话就是‘Where is your shop?’他们认为中国人来这里只是经商,但现在他们发现中国人是这么热爱文化,这么富有艺术。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几个中国学生深情朗诵了一首希腊语的诗歌《春天来了》,打动了全广场的希腊人,有一位导演对我说,那一刻他的眼泪都掉下来了。”杨秀琴说。不仅在传播中国文化,进一步发扬渠道作用和连接作用,孔子学院正通过与国外教育机构的“联姻”,在宣告“中国文化来了”的同时,建立起一个中外文化的交融平台。

    声音

    在教师指导下,埃塞俄比亚政府19部委汉语培训班的学员们用毛笔认真学写“元旦快乐”几个字;6位塔吉克族姑娘身着色彩明丽的中国传统服装、手舞红扇整齐出场,舞动出动人的节律。分别发生在埃塞俄比亚的斯亚贝巴孔子学院和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孔子学院的这一幕,见证的是外国学生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度过的难忘新年,然而这只是全球众多孔子学院辞旧迎新活动的缩影。    

    中国在美国高校扩展语言学习机构

    美联社: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孔子学院是60个美国孔子学院中的一所。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老师在课堂遇到了很多学生的疑问,包括“是不是每个中国人都会功夫?”一位汉语教师称,大多数学生“非常想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中国发展文化软实力

    路透社:中国代表什么?这个问题因最近儒家思想家与非洲思想家在南非孔子学院进行的会谈而被提出,这种对话是相对较新的,他们在非西方的议题下进行,资助方为非西方的组织。

    孔子学院是沟通的桥梁

    卫报:爱丁堡大学副校长Geoffrey Boulton称孔子学院是沟通中国的一座桥梁,“中国认识到经济的飞速发展上了轨道,现在是时候恢复他们200年前的形象了。孔子学院将促进对于汉语学习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