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电影界的老人,也是一个电影界的新人。老人是我从影50多年,从小参与电影演出,参与过多部影片的制作;新人的意思是讲《还有一星期》是我执导的第一部影片。”这是1月8日晚澳门导演蔡安安在该片北京展映之前的致辞,赢得了与会人员热烈的掌声。
作为首部澳门独立制作出品、反映澳门人现实生活的影片,蔡安安执导的《还有一星期》在北京大学举行的2011年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与首都观众见面。故事以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为背景,讲述“小人物”王天生由于学历低、年龄大,在公司改革的情势下面临着失业危险时所遭遇的苦闷、困扰。影片细腻地刻画了“小人物”在应对危机中所饱尝的酸甜苦辣及化解难题时的智慧表现,其中配音使用澳门本地方言,富有戏剧色彩和本土特色,使观影者在体验人物生活的艰辛时常常发出会心的微笑。
蔡安安出生于电影戏剧世家,曾参与《表》《鸡毛信》《祝福》《烈火中永生》等多部影片的演出。1989年蔡安安与弟弟蔡元元两兄弟移居澳门成立“蔡氏兄弟(澳门)影业公司”,填补了澳门电影业的空白。其和内地合作出品的《夜盗珍妃墓》《大辫子的诱惑》均取得良好的口碑。相比较影片《大辫子的诱惑》的历史文化故事叙述,蔡安安的《还有一星期》将视角投射到土著澳人的身上,以普通的民众为关注对象,真实地再现了澳门中下层民众的喜与忧。蔡安安谈到:“我在澳门生活了20多年,对澳门的普通人非常熟悉。这部电影就是以我身边的澳门人作为蓝本来创作的。关注澳门人的现实生活是我的拍摄目的,要让澳门人在观看影片时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无疑使影片具有了更强的现实针对性,也更切实地体现了导演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正如北京大学向勇教授所指出的:“作为一部澳门题材电影,《还有一星期》的突破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其现实主义题材的取向所富含人文精神更值得关注。因此,《还有一星期》在这两个层面上所做出的尝试是值得研究的。”
澳门风情仍是这部影片的一个着力点,大三巴牌坊、妈祖庙、葡京赌场等地标性建筑显影在影片当中。蔡安安深情地说到,澳门数百年来形成的文化包容性使这片3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上生活着操几十种语言的人,他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都兼具东方韵味和西方情调,这些文化资源是影视创作的丰厚土壤。
蔡安安说:“值得欣喜的是,澳门在回归后经济获得巨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特区政府对澳门的电影及文化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对电影产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不仅扩大了资金的投入,而且在文化局下专门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厅指导产业发展。”可以相信,在澳门政府和以蔡安安为代表的澳门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澳门电影将会有大踏步的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