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门:第三自然中的诗意飞行
http://www.cflac.org.cn     2011-01-12     作者:怡梦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海南三亚美丽的大小洞天景区,有一块巨大的“观海”石刻,海边的岩石与山光水色相融,石上刻着这样的诗句:“饮尽一条条江河/你醉成满天风浪/浪是花瓣 大地能不缤纷/浪是翅膀 天空能不飞翔/浪波动起伏 群山能不心跳……”若放声吟诵,立在天海之间,心怀能不跌宕,灵魂能不飞扬。近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这位“观海”的诗人——82岁的罗门瘦削而矍铄,在他的诗歌理论作品《我的诗国》发布会上,谈起诗来激情洋溢,浓重的乡音把我们带向海的那岸,带向他的诗国。

    罗门,1928年出生于海南文昌县一个大家庭,祖父是清代进士,父亲搞远洋航海生意。和余光中、郑愁予等同时期的台湾诗人一样,罗门的童年贯穿了烽火乱离与奔波流徙的记忆。正如鲁迅目睹国人的不争与不幸,曾立志学医以为世人之疗救,罗门后来决然考入空军学校,又随学校迁到台湾,但生命的航向却渐渐转舵,1952年,他进入台湾民航局图书室担任管理员,获得了读书与写作的良机。1955年,他与台湾著名诗人蓉子女士结为伉俪,向诗国的飞行也就此起航。

    1966年罗门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7万美军在太平洋地区战亡所作的长诗《麦坚利堡》被誉为伟大的作品,我们读这些隽永的字句,“你们的名字运回故乡 比入冬的海水还冷”、“战争都哭了/伟大它为什么不笑”,可以感受到他“对全人类的大悲悯情怀”(评论家张清华语)。诗国的召唤让罗门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提前退休,专心从事诗的创作。半个世纪的诗歌生涯,著有《曙光》《第九日的底流》《死亡之塔》等诗集共17部,《时空的回声》《诗眼看世界》等论文集7本。杖朝之年发表诗论巨著,足以证明这位在时间与空间、心灵与自然中从容来去不知疲倦的旅人还远未停止他的飞行。

    台湾师范大学学者戴维扬在谈到罗门诗歌创作持久的生命力时说,太阳落山之后,并没有休息,而是化为皎洁的月光,继续烛照世人万物。这是比喻蓉子女士在罗门诗歌创作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她是诗人也是诗人之妻,他们因诗结缘,在相互促进、共同创作的几十年里,爱情、婚姻、家庭生活莫不为诗歌所照亮。她与诗人在台北筑起的“灯屋”,空间极其狭小,摆设极其简朴,其间居住的两颗心灵却有无限广阔,世上万般华美都付与诗,我们读到的“遥望里 你被望成千翼之鸟/聆听里 你被听成千孔之笛”(《窗》)、“把酒喝成故乡的月色/空酒瓶望成一座荒岛”(《流浪人》)皆是自“灯屋”创生。

    诗人在新书发布感言中说,创作生涯中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诗国的恩人”蓉子,一个是“心灵的老管家”贝多芬。他写给贝多芬的诗作《第九日的底流》题序中写道:“不安似海的贝多芬伴第九交响乐长眠地下,我在地上张目活着,除了这种颤栗性的美,还有什么能到永恒那里去。”他说,当世界在深夜里沉睡,听贝多芬的《命运》《英雄》交响曲,一行行诗句醒成不断流淌的泪水,如果艺术是一种宗教,泪就是接受洗礼的圣水。诗人认为一个人来到世上,社会的哈哈镜扭曲了生命,只有艺术才能守护心灵。人们铸铜像,建纪念馆,著百科全书,为了对抗存在终被时间否定的命运,然而,存在唯有在艺术中才能获得永恒。听着这些玄妙深美的诗的言语,我们也可感知诗人与贝多芬在永恒中的相遇,是贝多芬生命与精神的意志力一直激励着诗人,赋予他创作的灵感。

    诗人最为人称道的,除了诗歌创作,还有他以毕生创作经历与思想火花凝结而成的艺术创作美学理念——第三自然螺旋型架构世界。或许是早年在空军学校播种下的灵感,他独创了以几何图形解读人类艺术境界由现实世界演化提升的螺旋型过程。诗人指出,早在王维的《使至塞上》诗中,古人就擅用几何图形表达艺术至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包含了直线与圆最简单却最美的组合。他认为圆形给人的直观感觉,既有圆融、包容、和谐等积极方面,也有保守、闭关、缺乏突破等消极方面;而三角形给人以突破、创新、向上的生命动力感,也给人以对抗、紧张、焦虑的存在悲剧感。

    在罗门看来,人类在第一自然基础上创造了第二自然——都市,偏于西方科技与物质化的文明处于强势,冷静的理性压抑了温润的感性,呈现三角形吞没圆形的状态。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物化生活中,人类逐渐体验到生存的机械感,于是偏于提升心灵境界的东方文明反弹,人本与人文思想的圆形开始融化三角形。螺旋型即是包容三角形的圆形不断向上旋转衍生持续而成,它隐喻了人应是存在的主体,不断感知与超越客体而存在,从“真实”到“非真实”再到“真实”,经过“二度超越”,进入无所不在的“第三自然”。过去、现在、未来汇合于“第三自然”共同面对存在。

    艺术如此,罗门的艺术生命也是一律,正因为这样,他的“灯屋”才能穿透隔山隔海的岁月,照亮诗歌也照亮我们。艺术本无左岸与右岸,沿螺旋型轨迹向“第三自然”跋山涉水的人们,必在灵视的光中相遇。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