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几次大灾难,令国人永世难忘:南方百年不遇大旱、玉树地震、映秀和舟曲地区的特大泥石流灾害,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军民奋起救灾。就在抗灾救灾的第一线,电视工作者用他们的摄像机记录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展现了人间的真情大爱,电视荧屏成为传递灾区讯息、鼓舞军民斗志的重要平台。为此,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于2010年底在北京组织了“2010年抗灾救灾优秀电视作品总结推选活动”。
经推选的优秀之作都闪动着电视工作者对节目品质执着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不管地动山移,他们都要到现场去。
现场报道:贴近,再贴近
电视专题报道具有很强的新闻属性,能不能对新闻事件零距离地抢占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往往是成败的关键因素,在突发事件和抗灾救灾报道中,这一要求便显得尤为突出。在2010年抗灾救灾电视专题报道中,记者们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了灾区现场,并且在灾情最严重、现场最危险的地点展开报道。正像国外一位有名的摄影记者所说过的:你觉得你拍得不够好吗?那是你离得不够近。在不影响正常抗灾抢险工作的前提下,离新闻现场近些、近些、再近些,不仅是记者胆识和操守的表征,也是艺术创作风格和个性的张扬。
由山西广播电视台报送,获得特别奖的《八天八夜——“3·28王家岭矿透水事故”救援纪实》,就是一部时效性高、现场感强的代表作。这部片子以纪实的手法,通过丰富的现场报道,特别是近距离抓取的生动细节,讲述了在与生命赛跑的八天八夜中,矿井上下、一线和后方所发生的感人故事和难忘的历史瞬间,再现了从事故发生到115名被困矿工成功获救的惊险过程。通过展示这一世界救援史上的奇迹,显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凸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坚强信念和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永不放弃的顽强品格。从艺术手法上,这部片子以事件发展的时间轴线为结构,层层解读救援过程。同时,又在救援工作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难点上进行横向拓展,以现场报道为基准线,补充必要的背景材料,呈现出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救援工作图。
此外,广西电视台选送的《记者旱区行》、四川广播电视台选送的《四川抗击8·13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实》等作品,都坚持“近些、再近些”的报道原则,不仅是贴近了新闻现场,更重要的是贴近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内心世界。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有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保证,我们一定能战胜各种灾难,一定能有更美好的明天。
电视故事:真实,再真实
在抗灾救灾的现场,总有一些最平凡、最普通的小人物,然而当灾难来临时,他们临危不惧,坚韧不拔,发挥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他人带来生的希望,传播着人性的美好和光辉。在选送的电视作品中,有大量的感人故事,记者编辑深入一线,通过“体验式”采访。“伴随式”采访等方式,将事件情节化,将情节人物化,将人物故事化,将视角着重放在刻画人物个性上,将一个个电视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催人泪下。
玉树地震之后,青海省委书记强卫来到扎西大同村指导救灾,在村里,没有找到党员干部,这让他十分生气。后来经过一个救灾物资的临时发放点,他发现村干部全在这里忙碌着。这时强卫书记才知道,村里所有的党员干部这几天一直在忙着救人、分发物资、安顿群众,基本上都没有合过眼。扎西大同村第三村社社长才哇家里有3人遇难,仍坚持救灾,这让强卫尤其感动。他在现场流着眼泪对才哇说:“你家里3个人遇难,但是你没有顾上自己的家。这两天一直为村民在奔波、在忙碌、在服务。你的身上体现了我们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我感谢你!”
这件事的全过程都被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现场捕捉到了,经过精心组织与编辑,做成了一期真实的报道《震不垮的战斗壁垒——玉树,我们在一起》。由于突出了强卫书记一怒一悲的情感反差,村干部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尚品德,令人肃然起敬。一个真实的报道演绎成为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电视寓言:深刻,再深刻
如果说把电视报道做成电视故事,是电视叙事艺术的一个提高与演进的话,那么,在2010年抗灾救灾优秀电视作品电视专题报道中,已有一些作品成功地为电视故事注入更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基因,使之具有深刻的哲理而上升为电视寓言,在传播信息、情感的基础上,更传播智慧,引人深思与回味。由云南电视台选送的《悬岩引水路》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云南定威市家俄村,接连5个多月饱受干旱之苦,饮水越来越困难。由于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村支书决定带领全村留守的老人与妇女100多人,从村外5公里的地点开渠引水。山高路远,地势险峻,100多位老幼妇孺,在山坡上排开长蛇阵,仅仅靠手刨肩担,挖出了一条新世纪的“红旗渠”。在海拔2380米的偏僻小山村,老人妇女们用缓慢而坚毅的动作,划开大地,引来生命之水、希望之水。电视画面上,一条蜿蜒的水渠,从左下角盘旋到右上角,忙碌的身影往来如织,铁镐刨动土石的撞击声此起彼伏,一幅中国农民的“愚公移山”图,令人震撼与深思。
我们之所以把这些优秀的电视作品称为电视寓言,是因为它们在真实素材的基础上,将生活中的闪光点捕捉出来,展示出来。同时,这些电视寓言式的作品,还依托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视觉元素,比如“当代红旗渠”,这些精巧的构思来源于生活,也来源于编导人员的细心观察和刻意打磨。它让我们看到一个新的希望,继电视报道故事化创新之后,将电视故事寓言化,也成为提升电视作品文化品位和观赏美感的叙事创新,在这一领域中,电视艺术工作者将大有所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