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中期,当我在台湾创立五月画会、发起现代艺术运动时,虽然已写下了以下的座右铭:艺术的本质是创造,艺术的目的在表现;艺术的思想跟时代,艺术的风格重个人。
但是,对创造的本质仍是模糊不清。那时只看到传统派的保守,没有发觉自己追随西方流行艺术样式的不当,等我反省到自己是五十步笑百步般的幼稚时,才又大声疾呼: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旧的;抄袭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袭中国的。
那时我才真正觉悟到,作为一个现代的中国画家,必须认清自己所在的方位与坐标。我们既不是生活在宋元的时代,也不是生长在欧美的社会,死抱传统和全盘西化都是错误的。因此一种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油然而生,促使我一生以倡导中国画的现代化和创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绘画的新传统为己任。
我与白海相识,是6年前在上海艺术博览会上的事。当时他很亲切地对我说:“几十年前就喜欢您的作品,尤其在绘画理念上受益匪浅,使我在传统与创新的过渡中少走了很多弯路。”当时我见他带有浓厚的东北腔,为人诚恳、忠厚而谦和,不像一个阿谀奉承的人,于是与他谈了很多的想法与作法。
第二次与他见面,是前年他在台北中山纪念馆举办画展的时候。那次展出的作品,比起6年前我所看到的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出现了一种“雾凇”的山水,采用了泼墨留白的半自动技法,表现出北疆山林树枝上雾气结冰现象的奇景,相当美妙,使我眼前一亮,我为他取得这一新技法的创造深感高兴。
今年1月,香港举办“冬韵:水墨雪景展”,我推荐他参加,立刻得到主办单位的接纳。他又展出了5幅黄山雾凇雪景。我为他的这种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殉道精神”而感动,但是仍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他在画面上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笔法,显得与雾凇意象的新技法不太协调。于是我毫不保留地指出这一点,并一再地强调:不要舍不得丢弃你练了多少年的传统笔法,而造成画面的冲突,应该依据自己创新的路子,重立个人笔墨的新规范,他听了一直点头。果然在半年之后,我去北京之际,白海约我去看他的新作,真是感觉焕然一新,一种独特的白海画风建立起来了,我真为他叫好。
白海经历了50多年的奋斗,从传统到创造一路艰苦磨炼,已确立了自己创造的理念与体系,在“雾凇意象山水”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它既非传统的,亦非西方的;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他堪称为当代中国画家。
今年11月,白海在日本东京举办他的山水作品展,并将他的创造出版为一本专集,邀我写篇序文,在此我将他的成就介绍给艺坛与社会,并希望他继续努力将个人的风格做得更专、更深、更精、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