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主义时代——西班牙电信艺术珍藏展不是一次一般意义上的外国公司来华的藏品展,而是一次其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还有待认知的展览。它提示中国涉足艺术品投资收藏的企业:与其不自觉地成为外国藏家炒作的接盘者,不如成为某种艺术思潮传播的助推者,并由此提升企业的文化形象与品牌价值,进而担当国家文化形象塑造与推广的重任。
去年,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的庞薰琹作品展上,一件上世纪20年代,庞薰琹留学法国时创作的具有立体主义风格特点的《母与子》引起了美术界的关注,与徐悲鸿前往法国学习西方写实艺术不同,以庞薰琹、林风眠为代表的一批中国艺术家在上世纪20年代来到法国,接触与感受到了当时最为流行与前沿的现代艺术,他们有意或不自觉地成为各种流派风格的实践者。
100年后,我们不用再去巴黎,便可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立体主义”所带来的视觉与观念上的革新与变化:由中国美术馆和西班牙电信集团共同主办、中国联通大力支持的“立体主义时代——西班牙电信艺术珍藏展”于11月30日的开幕,展览展出西班牙电信集团收藏的43件珍贵的立体主义作品,展期持续至2011年1月9日,成为中国美术馆跨年度的一次重要交流展,并以此向立体主义诞生100周年致敬。
来了胡安·格里斯,暂时忘记毕加索
“这个展览举办后,至少有3个关键词会让我们记住,胡安·格里斯、西班牙电信、立体主义。”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的一席话,点出了这个展览最大的3个特点。
对于中国艺术界而言,立体主义并不陌生。在西方艺术从古典形态走向现代形态的进程中,立体主义是一个标志性的流派,通常被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开端。立体派画家试图在画中创造结构美,他们努力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再现性,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立体主义运动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1912年之前的“分析立体主义”,1912年以后的“综合立体主义”。而中国流行的西方美术史教科书中,大多是以毕加索、布拉克作为立体主义流派的代表画家,而关于立体主义的发展与延伸则语焉不详。
此次展出的作品倒是为我们更全面了解立体主义与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中国美术馆3个展厅,稀松而别有意味地摆放着大多为1914年与1933年间创作,属于“综合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西班牙画家胡安·格里斯的11件画作最具有代表性。按照策展人欧亨尼奥·卡尔莫纳的说法,立体主义在现代主义美术运动中产生的两大价值在最近几十年时间不断受到重视:一是对传统艺术语言的重新定义,二是为新的艺术理念发展打开了大门。
相比在上世纪20年代已经放弃了立体主义风格创作的毕加索,胡安·格里斯的作品无疑成为这两大价值的最佳阐释者。在他的作品中,画家把“面对自然来构图”与画面非客观的空间结构相结合。胡安·格里斯的作画方式是,先经营画面的结构,再将题材与客观物象依附在这一结构上。“我创作抽象来转变成实物,如果把过去的绘画比作散文,那么我的画作则是诗集。”胡安·格里斯曾经如是说。
胡安·格里斯将塞尚对事物结构的提取进一步深化,并为抽象主义的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尝试,正是从这点出发,我们得以反观与重新定位立体主义在现代主义运动中的位置。而这个展览的重要价值就在于,为中国观众呈现与解读西方艺术史提供了另一个脉络。因为在胡安·格里斯作品旁,还有来自俄罗斯和拉丁美洲国家的近18位立体主义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呈现了立体主义发展的多个侧面。
企业能为艺术思潮的传播与发展做些什么?
本次展览的主办方之一西班牙电信集团,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就是展览中大多数作品的创作年代,还处于创始阶段。立体主义艺术的现代气息激发了西班牙电信集团对其收藏的灵感。据西班牙电信集团负责人介绍,收藏立体主义精品的原因在于:立体主义用艺术将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呈现出来,与“通信改变世界”的理念不谋而合,由此不断发掘以胡安·格里斯为代表的西班牙艺术家对立体主义延伸与发展及其在现代艺术运动中的价值。
在西班牙电信集团的努力下,他们珍藏的立体主义精品,曾在圣地亚哥、圣保罗、杜伊斯堡等地展出,吸引了超过60万的观众前往观赏。也正是在西班牙电信集团的鼎力支持下,“立体主义时代——西班牙电信艺术珍藏展”得以在中国美术馆中呈现,让中国公众感受上世纪初叶欧洲现代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的创新热潮。
与美国在上世纪中叶,通过政府引导将以波洛克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推向世界,并借此成功将纽约打造成世界艺术中心不同,西班牙电信集团则是利用企业的力量通过各种途径将散落在各个博物馆、私人藏家手里的以胡安·格里斯为代表的综合立体主义作品收集起来。这种有目的、早动手、不惜重金的集中收藏某一思潮作品的做法,不仅丰富和提升了企业的文化价值,更重要的是,为一种思潮在世界的传播,为美术史的研究与推进,为国家文化形象的塑造做出了贡献,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本。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早在新世纪初,一批江浙企业就开始在海外有目的地回购中国官窑瓷器,最近一段时间,借由金融危机对西方经济的冲击,不少中国藏家(大多为实体经济掌门人)开始在国际拍场大显身手,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立体主义时代——西班牙电信艺术珍藏展”的举办,诚如展览的主办方西班牙电信集团与中国美术馆的代表所说,“这不是一次一般意义上的外国公司来华的藏品展,而是一次有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展览”。
这种现实意义就在于,让中国企业明白:与其不自觉地成为外国藏家炒作的接盘者,不如成为某种艺术思潮传播的助推者,并由此提升企业文化形象与品牌价值;与其以靠耳朵和追高为投资收藏策略,不如为其提供成长土壤的国家分担部分国际文化形象塑造与推广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