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1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要 闻地 方维权行动文艺评论九州副刊书 缘艺术星河特别关注百家论艺艺海春秋世情写真
重大报道专 题钟鼓楼艺苑走笔名家访谈记者专栏报社动态刊登广告订阅报纸联系方式|报社简介|
中国占全球艺术品市场份额飙升
http://www.cflac.org.cn    2010-11-30    作者:宸睿    来源:中国艺术报

    金融危机中,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逆势上扬使全球艺术品市场格局产生东亮西暗的深层调整,不仅内地拍卖巨头三分世界前15强拍卖企业,中国藏家也开始走出国门,拼杀于全球各大拍场。

    11月12日,一件清乾隆珐琅彩“吉庆有余”转心瓶在英国一家不知名的拍卖公司以约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超过估价40倍,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新的世界纪录,也成为目前世界上交易额最贵的第11大艺术品。拍卖师彼得·班布里奇(Peter Bainbridge)甚至将拍卖槌都砸坏了,声称“真是火透了”!11月23日,中国嘉德秋拍落槌,总成交额达41.33亿元,刷新了中国艺术品的单季拍卖纪录,相比半年以前的嘉德春拍21.28亿元的总成交额,几乎翻了一番。这种火爆势头让人对即将登场的保利、翰海等秋拍也充满期待。没有人敢预测这次中国艺术品秋拍的顶点将到达哪里。

    “艺术投资就是一个富起来的国家买回他们的历史和文化”,这句话印证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虽然这件瓷器的拍卖备受争议,但这一成交结果,让人们对国内秋拍有了更多的价格想象空间,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世界上的占有份额有了更多期待。秋拍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动向如何?中国拍卖能否再创新高?中国艺术品价格上升空间还有多大?又将在世界艺术市场上如何演绎角色?

    演绎飙升神话

    2006年,柏林艺术品市场统计分析家克莱尔·麦克安德鲁就表示,“法国长达一个世纪在艺术品世界中的卓越地位将被中国取代”。在2005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当代艺术令人刮目相看,整体价格飙升500%。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额不断上升,成为全球第3大艺术品交易市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比2007年下降10%以上。受此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一落千丈。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和可持续性遭到质疑,人们对市场前景感到迷茫。然而,就在短暂调整之后,艺术品板块轮动,中国书画异军突起,成为带动艺术品市场攀升的板块。

    金融危机成为中国艺术品争霸世界的转折点,内地艺术市场的强势崛起令全球为之侧目。当欧美各国还处于危机的阴影中时,中国艺术品市场却逆势上扬,在世界艺术品交易中扩大占有率。当代艺术重新洗牌,人们的目光转向古代和近现代大师作品。更多场外资本进入艺术领域,在多元买家的推动下,整体提升了中国艺术品的价格,带领中国艺术品跨越千万元大关,进入“亿元时代”,占据2009年中国拍卖市场的半壁江山。

    进入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延续2009年的强劲势头,与国际市场整体走势一样:坚持“精品化”路线,经典名作创造新的纪录。中国有5家拍卖公司进入世界拍卖公司前15位名单,保持其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到目前为止,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一直呈现增长势态,虽然潜藏危机,但人们对艺术市场的发展依旧充满信心,秋拍已表现出来的强劲势头表明,中国必将是2010年全球市场的亮点。

    博弈世界拍场

    世界权威艺术市场网站Artprice2009年年度报告中强调,“2009年值得记住的关键点是艺术市场历史和格局的转变”。该机构创始人及董事长蒂里·艾尔曼和其他一些市场分析人士总结了21世纪前10年世界艺术市场格局的变化。一系列新兴艺术品市场的出现,使国际艺术市场更趋多元化,全球市场必将形成多个交易中心。中国、俄罗斯、中东、印度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的地位不断加强,而中国具有长久发展的持续力。

    的确,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崛起促使了世界艺术品市场格局的变动。200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313亿欧元,比2008年下降26%,其中,美国和英国分别占全球交易总额的30%和29%。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42亿欧元,占全球份额的17.4%,与世界艺术市场整体衰退趋势相反,中国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份额却不断增大,继续保持其第3的位置。

    对此,艾尔曼表示,“中国艺术市场的出现无疑为全球艺术发展创造了新的需求和新的增长点”。因为有了中国的参与,全球艺术市场总额在2004年至2008年并没有下降,因为有了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兴起,世界艺术市场整体上升了135%。

    而就中国艺术家在国际上的成交排名来看,在金融危机波及的这段时期里,中国艺术市场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古代大师作品一路飙升,在“世界古代大师作品成交排行榜”上占据半壁江山。2009年之前,中国艺术家跻身国际艺术家交易前50名的寥寥无几,然而,在经过2009年的调整之后,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林风眠、常玉、李可染、吴昌硕、赵无极、吴冠中等艺术家进入全球艺术家成交前50的名额中,且总数量占据排行榜的近1/4,齐白石更是以7000多万美元的成交额名列毕加索和安迪·沃霍尔之后,位居第三。

    在Artprice2010年10月底公布的当代艺术家成交排行榜中,中国艺术家陈逸飞、曾梵志等均在排行榜前50中,占据整个榜单的近1/3。难怪麦克安德鲁评价,“全球艺术市场争夺中,中国是最大的赢家”。

    谁引发了格局之变?

    在谈及中国艺术品市场占有份额上升的原因时,有分析人士表示,“国家的强盛和经济增长是这一切的根本的和重要的原因”。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收入提高和富裕人群不断增加成为拉动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动力。据《全球财富报告》显示,身价上亿元的中国富豪近50万人,占全球富豪人数的5%左右。艺术品市场发展与经济力量和财富分布成正比,财富的增长拉动了文化消费。

    实际上,拉动中国艺术市场份额上升的根本原因在于大陆地区强劲的购买力。金融危机之后,来自金融、房地产、奢侈品行业的买家不断增加,寻求新的投资点的流动性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投资倾向显得更为重要,很多人看重艺术品的保值功能,购买艺术品成为他们合理配置资产的方式之一。

    内地买家的购买力让各大拍卖公司印象深刻。据香港苏富比行政总裁程寿康介绍,作为苏富比全球第三大拍卖中心,香港苏富比之前在全球生意额的百分比并不高,2004年到2008年维持在4%-6%左右,但在2010年秋拍后的总额已经远远超过10%。“正是内地强劲的购买力促使了香港苏富比生意额的提高。”程寿康如此评价。据他介绍,2005年,内地买家的比重只占6%左右,而从201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买家的份额来看,中国买家占79%,其中,内地买家份额为38%。

    2009年,佳士得全球销售总额中,大陆买家的购买金额比2008年增长了94%;买家消费总额占2009年销售总额的35%,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20%。据保利拍卖公司赵旭介绍,购买他们拍品的90%以上都是中国藏家,“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出现了很多新的藏家,一些高端人士在有充分的余钱时需要收藏,国内很多藏家刚刚起步,发展空间不可限量”。

    在伦敦和纽约的拍卖市场上,中国买家也显示出极大的热情。伦敦邦翰斯“中国瓷器与艺术品”专场数据统计显示,中国藏家占到45.46%的份额,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在他们举行的白玉专场上,90%的拍品被中国藏家购买。11月12日,以5.5亿元人民币在伦敦拍得“吉庆有余”转心瓶的是来自中国内地的藏家。内地藏家在海外购买力的提高使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为世界亮点。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