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特别是当我们面对自然灾害时,艺术家何为?这是当代艺术工作者不可回避的命题。
今年8月21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联、陕西省美协、陕西省书协、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西安中国画院等单位主办的“天灾无情人有情”——陕西书画界为陕南、舟曲灾区义捐义卖活动在陕西美术博物馆举行。此次活动共募集善款235万元,所有款项悉数送往遭受暴雨泥石流灾害的陕南、舟曲灾区。
义捐义卖活动当天,共有50余位陕西书画家以及数百名书画爱好者、收藏者、热心市民冒雨前来参与,刘文西、吴三大、茹桂、王西京、雷珍民等书画名家在活动现场挥毫泼墨并捐赠作品。此次活动共收集书画作品700余幅,捐赠作品和款项的陕西书画家达300多人,最终募集善款235万元。西安中国画院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在短短5天内就动员上百名画院画家,共募集到110余幅作品,在义卖现场3小时内全部售出。陕西省美协主席、时任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西京个人现场捐款60万元人民币,加上画院其他画家所售作品,共计捐出善款78万余元。
对此,王西京表示,此次义捐义卖不是偶然之举,陕西书画界一向都有扶危济困、为国分忧的传统。
王西京的一段话,也让我们的记忆回到2008年的春夏。
回首两年前,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震惊全国乃至世界,灾情惨烈牵动人心。5月16日,西安城含光路口千头攒动,在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红十字会和西安中国画院院委会的组织下,一场气氛热烈的义卖捐款活动在画院大门前展开。
在现场,作为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的王西京曾有过一段令人身心振奋的讲话:“我们从媒体、电视上看到一幕幕地震造成的惨烈场面,看到那些呼救的孩子们,我们的心被震憾了,一种巨大的揪心的刺痛,是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在我们的祖国大家庭里,他们是我们血浓于水的骨血同胞,我们怎么能熟视无睹,怎么能不忧心如焚!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性的救灾活动已全面展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又一次大凝聚。我们是党的文艺工作者,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衣食父母。我们西安中国画院的100多位画家,情系灾区,用泪水就合着水墨完成了近百幅赈灾作品,今天在这里举办这个救灾义捐义买活动,是用艺术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希望得到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地震无情人有情,让我们和全国人民一道心连心、手牵手共同筑成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共同抵御这场地震灾害,让13亿人作灾区人民的坚强后方,与他们共渡难关,重建美好家园。”
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语,是一个文化工作者对自己同胞的爱心倾注,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西安中国画院的画家们,群情激昂,个个挥毫舞墨,倾心在为灾区尽情地奉献着自己火热的爱心。
在义卖活动现场,王西京在地震后刚刚绘就的八尺大画——《竹林七贤图》和六尺画幅《南海观音图》以50万元成交;随后,他又乘兴挥墨,一连创作出几幅作品,为灾区群众筹得善款8万元,连同西安中国画院的江文湛、范华、杨霜林、李亚亭、王犇、田钧、刁呈健等70余名画家的部分作品善款一同捐献给了西安红十字会,托转往四川受灾地区,以表示对灾难中受苦同胞的爱心。在活动结束后,王西京再次出资近20万元购买了方便面、矿泉水、药品、棉被等赈灾物资,满载5辆卡车,送往宝鸡重灾区。
为配合全国抗震救援工作,在王西京的主持下,西安中国画院还召开了抗震救灾紧急创作会议。王西京号召全体画家以汶川地震救灾的有关英雄事迹、感人故事、震撼场景等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意在塑造、弘扬坚强不屈、团结友爱、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借以重塑中华民族的力量和凝聚力,鼓舞士气,与灾区人民共渡难关。
这些义举和美术创作工作,最终呈现为2008年7月1日在陕西美术博物馆展出的“情撼5·12——西安中国画院大型美术作品展”。展览所展出的近百幅作品,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无不见证着文艺工作者在面对灾难之际的应有作为。
2010年4月18日上午,“情系玉树·奉献爱心——陕西书画界大型赈灾义捐义卖活动”在钟鼓楼广场举行。著名书画家刘文西、王西京、雷珍民、江文湛、吴三大、王改民、钟明善、茹桂、肖云儒、胡树群等陕西省300余位书画家踊跃参加,积极响应,带着对青海人民的深情厚谊,在现场写字作画,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中,共募集善款206万元,为青海玉树震区的灾民献上一份浓浓爱心。作为整个活动总指挥的陕西省美协主席王西京,更是跑前跑后,忙得不可开交。在活动之前,他本想像在5·12汶川地震中那样画几张画表示一下自己的爱心,但由于自己是活动的倡导人和总策划,许多工作要自己亲自去做去抓,抽不出时间进行创作,所以,他决定拿出自己60万元的存款,让家人送到活动现场,投到募捐箱里。在地震之前,他已定好去河南郑州参加重要展览的车票,但是在地震发生后,他毅然退了车票,专心致志地倡导、筹划这次活动。王西京说:“听到玉树受灾的情况后,我们全院的画家非常震撼,青海人民和我们西安画院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帮助玉树人民渡过难关,是西安中国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玉树是西安中国画院的采风基地,多年来,西安画院的画家们14次到青海采风写生,其中4次到过玉树,并在玉树地区捐建了几所希望小学。作为活动的倡导者,不在乎我们捐出多少钱,我们只希望可以和灾区人民一起共渡难关,一起共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经历了血与火的砺炼,今天的中华民族正是在这种艰苦卓绝的逆境奋争中重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成就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这就是历史。我觉得中国人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团结、这样血脉相连、这样意气风发、这样无所畏惧而坚忍不拨。灾难过后,迎接我们的必将会是又一个新的世纪的曙光。”王西京曾经在社会公益活动中这样表示。
王西京这样的言语与行动,自上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1989年,为宣传西安美术创作的成果,他出资20万元,编辑出版了《西安当代美术作品集》,回赠给西安市。从2002年始,王西京出资10万元,给村上修建了800多米长的水泥路,解决了乡亲们行路难的问题。2005年,东南亚发生特大海啸,闻听此事后,王西京率领在广州办展的西安中国画院画家们,在广州白云区乐山广场现场挥毫,举行赈灾义卖活动,所得款项10万余元,悉数捐献给东南亚海啸地区。2005年8月,借西安中国画院院庆活动之际,王西京与百位画家联袂创作了《百卉凝春 润泽桃李》10米长卷,筹措资金22万多元,一次性解决了50名贫困大学生的求学问题。2006年2月,在西安中国画院组织的文化下乡公益活动中,王西京再次带领近50位画家义务为临潼区斜口镇的广大农村群众义务写春联;王西京将现场创作的价值近10万元的画作亲手送到了当地最贫困的五保户和家境困难的大学生手中。同年9月,王西京与西安中国画院的两名画家、两位西安企业家前往青海黄南州尖扎县尖扎滩,捐资30万元,为当地的牧民孩子兴建了希望小学。10月,王西京又带领30余位画家赴新疆写生,为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创作了一幅丈二匹的巨作,此举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库尔勒电视台、吐鲁番电视台等媒体都予以报道。
2007年,王西京通过西安市慈善协会捐助了两名贫困大学生4年的全部学费共计12万元。在青海玉树采风期间,为保护藏传佛教文化,他又捐资60万元用于玉树赛巴寺的修缮。年底,王西京又专程为安康危校联红民族小学的整体搬迁专门捐出价值10万元的艺术作品;负责此项工作的原陕西省副省长徐山林亲笔为王西京院长赠言:“为学子送去温暖,为人间播撒阳光!”
多年来,王西京曾为各种灾害救援事业、公益事业、残疾事业、希望工程组织捐款、捐物、捐画,举行义卖。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王西京向社会奉献爱心、捐画捐款合计价值1000余万元。
自然灾害和社会公益事业面前,艺术家何为?对于这个问题,王西京正在以他的文化责任感、使命感,以扶危济困的人格精神做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