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间2010年11月13日,来到这个城市已经整整65天了,虽然每天很忙很累,但很幸福,幸福来源于开始慢慢感觉融入这个陌生的城市了。
融入一个城市,对于我,意味着融入它的节奏,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殊节奏。在纽约,时间与节奏永远是快速地前进着,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一本精确记录日程的笔记本,因为每天发生的信息太多,速度太快,没有逻辑的安排就会乱了这个节奏。几点上课、几点排练、几点看演出、几点会面全在很早就制定好的计划中,这种环环相扣的节奏如果让喜欢悠闲的人感受下,一定会累得喘不过气了。不过这种疯狂的节奏却让在纽约生活的人享受到一种不同的生活趣味,思维的活跃多面,节奏的严谨快速,这就是我此刻融入的纽约。
融入一种文化,对于我,意味着变得更包容。在学习新的理念的同时,时刻清醒地反观自己的文化,时刻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最后发现,此刻最想念最渴望的是去深入了解自己拥有的中国文化与历史。对于生于兰州、长于上海、学于北京的我,作为中国人、亚洲人、东方人的我,带着年轻人对艺术与生命的渴求与冲动来到纽约,踏上这片西方的土地,去学习新的文化;而作为访问学者,充满对西方文化学习的热情外,意味着更深入的考察与研究,创作与思考的视野并非仅仅停留在技术形式的层面,而要更深入到理念的把握。在这里的两个多月中,我通过演出观摩,课堂考察,参加工作坊去慢慢深入这种不同的文化;同时也通过自己的讲座、作品呈现、课堂交流去展现我们的中国文化,还有对当代艺术创作的思考。
本人受到邀请参加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的系列讲座活动(PS1 Lectures Forum)。此次,我的讲座主题为《移动的能量——气》《Moving the Chi,气》,“气”在国外学者的眼中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对于我们却是那样真实而自然地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是文化,是能量,也是生存之道。因此讲座的关键词我紧紧围绕气、根、源、古典舞蹈、民间舞蹈、传统、现代展开,通过图片与视频向国外的学者与学生介绍中国舞蹈的历史与它自身的延续与发展,并分析传统的文化如何延续到我们今天当代舞的创作中。
整个讲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亲自现场表演了我的新作品《霞谐帛瓦——梵》(XIA XIE BO WA- Brahma),旨在让大家通过现场的表演,更直观地感受到“气”在身体中的流淌。作为一名舞者,从小开始接受传统舞蹈的训练,传统文化已经深深刻在身体记忆中,并成为我此刻创作的根源。所以我希望大家带着对身体观看的真实记忆去进入对理论观念的了解。
第二部分是理论的讲解分析,在传统舞蹈部分的核心内容是解读身体的隐喻在中国舞蹈历史中的延续与发展,通过敦煌飞天、汉唐舞、戏曲舞蹈的介绍,我带领大家梳理中国舞蹈古典舞部分的脉络,一同了解身体语言的变迁。同时我也介绍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创作中我们又是怎样通过对传统形象的运用,进行文化形象的再生产。
在当代舞的部分,我以“歆舞界——表演实验室”的作品为主要分析文本,探讨中国传统舞蹈在当代中国舞蹈创作中的延续发展,探讨身体语言经历了历史的延续演变后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新的呈现。我们观摩并一同讨论了工作室的主要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1.身体的能量——《霞谐帛瓦:觉、白、梵》;2.历史记忆——《圆明园》;3.城市文化——《空城》;4.政治——《面具的世界》。
此次的讲座非常顺利地完成,反响很好。由于观众来自不同的国家与文化背景,使得现场的讨论变得更加精彩而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