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之际,央视一套电视剧《毛岸英》的播出,再次唤起人们对英雄的怀念和深思。电视剧《毛岸英》作为一部历史性的人物传记作品,通过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口述的形式,叙写了一个革命青年追寻父母足迹、坚持父辈理想并最终为国牺牲的短暂人生。此剧以毛岸英丰富的情感线为主体,完整再现了毛岸英艰苦、朴素的生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真实感人,颇富艺术感染力。
在市场经济秩序与国际逐渐接轨的现代化中国,如何守护与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创造具体存在的人物形象,高扬颇具浪漫精神的现实主义,成为时下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在这方面,《毛岸英》以其高度的真实感,扬弃虚构性的叙事,尽力忠实还原当时的历史,给人以丰富而可信的认识、思想及审美价值。
从题材上看,该片对毛岸英成长的刻画是结合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的。如岸英1922年出生时,毛泽东正领导着如火如荼的湖南省工人罢工运动;5岁时与父亲再次团聚,毛泽东刚完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其他如1946年回延安后,前往山西解放区搞土改,1950年加入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等等。当一个人从青少年走向成年的过程中,构成其人格的语境与主体的多重因素,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急剧变化和强烈互动。其中,作为生理和精神心理表现的感性源泉会倾向于寻找心灵、信仰寄托的对象,即“偶像崇拜”。成长中的毛岸英也无法避免“偶像崇拜”。剧中那首“七古咏蛙”被吟唱的频率,不仅将毛岸英和毛泽东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毛岸英的精神渊源。不消说,他的偶像是父亲毛泽东。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剧中的毛岸英就像毛泽东的一个侧影。在这个意义上,此剧编导对他的刻画,其实就是对毛泽东形象的刻画。有这么一幕,新中国成立后,杨开慧家的一位亲戚托毛岸英将一封信转交给毛泽东,希望利用毛家的关系为其取得一官半职。毛岸英替毛泽东回了信,信中道:新中国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在这一幕里,与其说我们是在看毛岸英如何处理小家与大家的关系,不如说是毛泽东在这种问题上的态度对其的影响,以及他对毛泽东的精神维度的把握与传承。
在叙事上,作品对剧中人物的刻画以情和义为主导,通过毛岸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与毛岸青的手足之情、与刘思齐的夫妻之情以及和志愿军彭德怀司令等人的关系处理,以及对彭老总等人的形象描绘,都表现了真实英雄所应该具有的情怀和脉络。这种普通群众也同样拥有的情感的感性表现,使得全剧显得尤为真实、动人,具有吸引力。英雄同样会犯错误,所以毛岸英为结婚的事儿闹情绪的时候,毛泽东没有责骂,只是讲了个苹果园的故事:你从果园中摘走一个苹果,别人就能挖走一棵苹果树……告诫毛岸英要以身作则,作为一名革命干部,需要严于律己。而赴朝作战,毛岸英主动提出请求,并在战争环境下严格要求自己。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儿子,也是普通青年,更是接受召唤的国家需要的普通一兵。而这些,无疑拉近了毛岸英与我们大家的距离,并从而勾连起与当下人们情感表达息息相关的感性源泉。
英雄不能重生,但通过电视剧对英雄生平事迹的再现,或许能为当下不安且浮躁的人们提供一种真实的历史语境,以进一步接通历史与现实,重构我们这个时代的心灵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