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减质提升 荧屏正气扬——2009年电视剧艺术创作述评
http://www.cflac.org.cn     2010-11-05     作者:刘莉莎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09年,国产电视剧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截至12月8日,2009年我国共生产电视剧11469集、359部,比2008年减少3000多集、100多部。这是国产电视剧自2000年开始连年攀升之后首次出现“减产”。在管理政策作用下,国产电视剧从数量竞争时代进入了品质竞争时代,产生了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探索出许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创作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法。

    一大批带有献礼性质的电视剧取得了艺术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献礼剧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一年

    献礼类电视剧在2009年占尽风光。据统计,1—9月份晚间18:00—24:00时段在卫视频道播出的带有明显“献礼”性质的电视剧达50多部。在2009反映新中国成立的革命历史、军事题材电视剧中,如《解放》《北平战与和》《东方红1949》《红日》《江阴要塞》《战北平》《保卫延安》《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兄弟连》《沂蒙》《狙击手》《最后的99天》《狼烟北平》等一批作品形成了题材上的集群效应。这些电视剧共同的特点就是主创阵容强大,制作精良,有些电视剧引起的社会反响甚至超越了电视剧本身题材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表现革命历史的剧作中,“谍战剧”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从2008年的《暗算》到2009年的《潜伏》《冷箭》《绝密1950》《红色电波》《剑谍》等,观众通过这些作品,感受到特殊环境中的人性表现以及信仰的力量。

    《潜伏》是2009年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这部电视剧突破了谍战剧的传统模式,在紧张的悬念中融入诙谐的成分,极为动人地表现了特定情景中人的命运,在人物关系充满戏剧性的演变中,寄予了对于理想和信仰的执著追求。该剧演员的选择和配置颇具匠心,表演细致入微,准确地把握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捕捉到了角色最具魅力的特征,作品将这些元素推向极致,悬念横生,扣人心弦,体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戏剧技巧,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电视剧一经播出,就引起强烈反响,引发社会关于信仰、理想问题的大讨论。《人间正道是沧桑》提供了独特的坐标,用亲情叙事和家族叙事演绎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聚焦人物情感和生命感受,以人物命运诠释历史进程,规模宏大,视野开阔,思想厚重,虚实相生,张弛有度,视听语言和人物造型追求完美,画面具有强烈的冲击性,在看似平实的叙事中蕴含着动人心魄的力量。《解放》是有史以来制作规模最为宏大的解放战争题材作品,电视剧人物形象丰富立体,用最平实的叙事讲述重大历史,起到了文献片的作用,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共产党”。

    在献礼类电视剧中,军事题材占了很大部分,代表性的有《我的兄弟叫顺溜》《高地》《沧海》《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我的兄弟叫顺溜》叙事技巧娴熟,举重若轻,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是具有年度意义的作品之一。其中该剧表现的“顺溜”的家人遭受日寇残酷杀害在他心里形成的认识,富有特殊价值,令人深思,具有引发人重新认识历史的意义。电视剧《高地》是根据“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贵祥的同名小说改编,被誉为《历史的天空》的姊妹篇,它描写了两个军人兰泽光和王铁山,为了捍卫荣誉与爱情、争夺精神高地,展开历时40年的“争斗”的故事。两个军人形象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该剧情节安排快捷流畅,大开大阖,处处体现出军人在战争与和平年代同样拥有的那份可敬、可爱之情。这些军旅剧形象地诠释出这样一个真理:无论什么年代,无论有没有战争,军人都会用青春、生命去守卫。

    以上这些献礼性质电视剧在多个平台交叉反复播出,以厚重的历史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感人肺腑的故事,在荧屏上掀起了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壮观景象。这些电视剧代表了电视剧艺术的当代水平,它们不但在艺术造诣上可以毫不逊色地站在任何艺术门类面前,而且在社会影响上也是当下任何一种艺术门类都无法企及的。

    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有新亮点,但整体品格和诗意有待提升

    2009年现实题材创作在不断深化。农村题材作品《喜耕田的故事2》《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2》《金色农家》《八百里洞庭我的家》《绝地逢生》等,以喜剧形式居多,寓庄于谐,表现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在一定意义上触及到环境、道德、贫富等现实矛盾。以《空巷子》《穷爸爸,富爸爸》《我的丑娘》等为代表的家庭伦理类题材脱颖而出,取得了一定的收视率。在林林总总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中,青春偶像剧《我的青春谁做主》、家庭伦理剧《王贵与安娜》、反映知青生活的《北风那个吹》和女性题材的《女人的村庄》成为2009年的亮点。

    《我的青春谁做主》富于时代感,真实地揭示了当代社会青年特别是“80后”的精神面貌,展现了青春的魅力。该剧敏锐地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转化为生机勃勃的艺术形象,既不回避痛苦又体现出积极的生活态度,尤其是对两代人如何沟通情感做了很好的艺术阐释,提出青春做主的时代话题。全剧轻松而又不失严肃,节奏舒缓流畅,表演自然而富有活力,演员个人魅力和角色特征浑然一体,是最受青年欢迎的电视剧之一。和《双面胶》一样,《王贵与安娜》也是“城乡配”的叙事模式。来自农村的工农兵学员王贵和有着上海小资情结的文学女青年安娜结成了夫妻,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该剧具有很多看似喜剧实则无奈的冲突。尤其是林永健饰演的王贵,一口难以改变的河南乡音,一身无法扫掉的农村习气,但是却是那样的善良,对老婆体贴入微甚至有些迁就,对孩子充满父爱甚至有些溺爱,对母亲充满着报答之心甚至有些纵容,这使他在那位上海出身、有一张利嘴、又有些矫情的妻子安娜面前几乎是永远的低调,但就是这个王贵,却并不改变自己的朴实,他认认真真地教书,老老实实地做人,不改本色,最终赢得了妻子的理解和尊重,也赢得了自己的幸福。

    《北风那个吹》极富“文革”年代感,客观地讲述了特殊年代的情感故事,亦庄亦谐,唤醒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歌颂了那段岁月里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情以及善良的力量,塑造了农家姑娘“牛鲜花”向往文明、心地善良、泼辣果敢的性格,形象鲜明、生动、丰满。《女人的村庄》是以农村留守妇女为表现题材的电视剧。该剧主要反映的是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状态以及她们创业的艰辛和喜悦,以轻喜剧的形式反映了农村妇女的理想追求和情感世界,用新时期、新农村、新妇女的生活和创业故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美好画卷。这部没有大牌明星加盟、没有传奇剧情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以3.85%的收视率创造了2009年央视八套电视剧的最高收视纪录。以上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在艺术创作质量上有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在思想主题上更加积极健康向上,对和谐社会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推动作用。

    2009年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电视剧主旨模糊、指向性不明确,如《地上地下》等。这些作品只注重故事情节复杂离奇,而忽略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和正确艺术价值的确立,在思想高度和诗意化追求上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2009年底出现的《蜗居》,对现实生活中非主流现象加以放大,如对腐败、“小三”等社会丑恶现象加以艺术上的渲染,模糊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把社会上非主流现象扩大成主流现象,在电视观众中造成思想混乱,值得重视;三是电视剧跟风现象比较突出,如《潜伏》的成功,引发了谍战剧的播出“热浪”,反映出电视剧创新性不足的问题。

    一些题材的电视剧艺术创作观念有重大突破,主旋律作品创作走出一条值得肯定的新路

    从电视剧艺术创作上来看,2009年最有突破的就是电视剧艺术创作观念的创新。这充分体现在《潜伏》《我的兄弟叫顺溜》《人间正道是沧桑》《走西口》等“通过重塑英雄的叙事策略与重建信仰的精神探求”上;体现在《解放》《北平战与和》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中对于“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关系的多样化探索上”;体现在《我的青春谁做主》等现实题材创作的“去理想化和现实指向力度的增强上”;体现在《女人的村庄》和《北风那个吹》的“人物塑造典型化和生动性上”,等等。这些电视剧在艺术观念、艺术手法和题材创新方面有突出的表现,有些艺术创新对于电视剧艺术观念具有“革新化”、“重建性”意义。

    2009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有了很大的突破,《解放》《北平战与和》等一些既“宏大”又“好看”的电视剧吸引了广大观众。这些作品在艺术创新上,尤其是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有了突破性进展。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由于“跟历史离得很近”,主要塑造领袖人物,因而比较难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出现两种方向:一是历史再现虽真实,但不生动,二是虚构过火,缺乏历史真实。《解放》对此问题就处理得相当好,中国文联荣委、评论家李准在谈到《解放》的艺术创新时,提到三点:“其一,创作者是在尽量多地占有并消化了第一手史料包括最新研究成果之后,才投入创作的,因此剧本对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既忠于史实、定位准确又能放开手脚;其二,编剧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有深入把握和领悟,对蒋介石集团及其军政体系的历史也有长期钻研与发现,甚至对我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同样有深切的了解;其三,在深入把握历史本质的基础上从全局来写局部,使局部的真实与全局的真实交相辉映并增强了新鲜感。”

    2009年,红色主旋律电视剧创作观念豁然开朗,走出一条开阔的创作道路。有学者总结《潜伏》《我的兄弟叫顺溜》《人间正道是沧桑》《走西口》等2009年“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剧时说道:“通过重塑英雄的叙事策略与重建信仰的精神探求,使其内涵的独特魅力以一种信仰的力量形式征服了最大多数的电视观众。”过去,“红色主旋律电视剧”题材的创作曾走过一段弯路,因为过于强调教育功能而忽略了艺术的独创性。而这些优秀电视剧则在再现革命历史进程和英雄人物的丰功伟业时,注入了很多既有历史感又有人情味的描写,在英雄身上也能见到可亲可爱的人性光辉,使观众能够自觉去读解历史的真实性和历史人物的性格内涵,并从中寻觅历史与现实的共振点。平民化的叙述视角使得原本距离我们很远的崇高感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不再是“政治宣传片”,而是将人性中最闪光的部分激发出来与观众分享。其中,设置情感便是最巧妙的叙事策略。

    《潜伏》里余则成走上革命道路是通过对左蓝的爱恋,翠萍由一名普通的游击队员到成熟的谍报工作者也是因为对余则成的爱,至于晚秋,就更不用说了,从一个温婉的大家闺秀到我党成熟的战士,这种转变也是因为爱情的力量。这种关于信仰的建立,看后并不让人觉得矫揉造作,反而更加真实可信,生动感人。《人间正道是沧桑》也类似,几对主人公的情感归属决定于他们是否有共同的信仰,可见,信仰的力量在那个年代超越了爱情,甚至亲情。《我的兄弟叫顺溜》里兄弟情引导英雄叙事、《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家国叙事、《走西口》里“自强不息”精神的彰显,都颠覆了之前刻板、单调、脸谱化的塑造英雄的手法,使得英雄走下神坛,让人颇感新鲜。更为重要的是,这批电视剧还通过一些颇具收视号召力的影视明星,将此前已经被程式化甚至口号化的国家理念和政党意识,表述为一种更能为一般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所接受的精神价值,亦即对英雄言行的肯定,以及对执著的信仰、生命的激情和浪漫理想主义的向往和追逐,成功地实现了国家意志和大众想象的契合。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