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美协组织的赴革命纪念地写生创作活动,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美术界最大规模的一次美术家群体写生活动。从活动组织策划到具体实施,得到了中宣部领导、中国文联、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广大美术家积极参与,热烈响应,营造出近年来最集中的一次对写生创作命题的广泛研讨与创作实践。
总结这次写生活动,我觉得有几点值得重视。首先,这是一次洗涤心灵之旅。从书本网络等途径间接了解和亲身参与,差别在哪?主要是对心灵的震撼。通过参观旧址、听报告并与老区人民亲密接触,美术家能真实感受到革命纪念地的现状,它是鲜活的、令人振奋的,这些是从书本里无法看到与感受到的。
其次,这是美术家提升创作境界的一次好机会。了解老区人民的新生活,感受他们自改革开放以来,生产生活变化带来的精神面貌的改变——淳朴善良与坚定的人生信念,对美术家来说,都是其体味人间真善美的良机。这些新的变化以及老区人民的新面貌,必将对他们未来的创作提供更为广阔的视角,也会对其创作反映新时期人民精神风貌的精品力作提供丰富素材。
看一看,走一走,与停留在书本上是完全不同的,动动笔,画一画,与每天面对照片创作也是截然不同的,想象中的老区与实际感受到的确实有天壤之别。但是我们也知道,仅仅几天的参观与写生是不可能完全了解这些地区的,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或者说是一个“引子”。让美术家走出书斋,走进人民群众,无论是路途的颠簸还是现场写生的激动,都是这个“引子”带给美术家的感动,也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明年是建党90周年,美术家也都有意愿结合这次写生活动,创作出一批反映新时期以来人民生产生活新面貌的作品。中国美协也在积极筹划建党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从展览内容上,我们觉得还是以反映新时期以来革命纪念地的新变化为主线,以催生精品力作为主旨。这个展览不是历史画创作,也不是经典回顾,而是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中国人民国际形象与当代精神的集中展示。老区人民的精神面貌和奋发图强的意志是美术家需要着力表现与刻画的。能否创作出比肩前辈画家曾经创造过的载入史册的作品,是这次展览为美术家出的一道难题,美术家能否交出满意的答卷,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用作品说话。在作品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有所创新,更重要的是要体现美术家对时代与人本身的思考,反映美术家的自觉担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用美术这种视觉语言反映生活,这是美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为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