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1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3:28:58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要 闻地 方维权行动文艺评论九州副刊书 缘艺术星河特别关注百家论艺艺海春秋世情写真
重大报道专 题钟鼓楼艺苑走笔名家访谈记者专栏报社动态刊登广告订阅报纸联系方式|报社简介|
滴水乾坤
http://www.cflac.org.cn    2010-09-28    作者:王文杰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文杰 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少将军衔。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书法课题班成员,兰州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名誉院长。自幼习书,近年专攻“二王”,作品形成自身风格,沉静而有书卷气。书法、文学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著有《大风歌与垓下歌》作品集、《中国书画博览·当代名家王文杰卷》。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滴水置于两个地方:有一滴水被放在一架钢琴旁,钢琴流淌出了肖邦的小夜曲,在优雅舒缓的音乐中,这滴水的形态悄然发生着变化,多楞多边却似有规则,富有变幻可神态安祥,表里闪光,通体透明。你想象不到,一小时后这滴水的形态竟呈一颗完美的宝石状。还有一滴同样的水被放在架子鼓边上,随着剧烈音乐的震颤,水滴在躁动中不断扭曲变态,表象凹凸不平、起伏不定。同样是一小时时间,这滴水最终被蹂躏得体无完肤。

    惊讶之余,笔者不免有一番感慨。水是清淡的,但它隐含于内的象征意义却是深刻的。水是透明的,可它藏在其中的哲学意味却是凝重的。一滴水似乎在折射着什么,似乎让人感觉到这滴水的不同形态也在暗喻着生命的不同状态。一滴水的境遇和人生的境遇有某些勾连,从某种意义上讲,水之形态,人之状态;水之结果,人生之果。喧嚣与清净,躁动与安宁,飘浮与沉静,是人挥之不去的两种生命环境,随之也会必然带来不同的对应的生命状态和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人要善于守静。静,是一种境界。《礼记》上讲:“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意思是感物而动是人之天性,有所感,有所动,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如何以静制动,不为所动。《五灯会元》上有几句佛语很有禅味:“止动规止,止更弥动……止动无动,动止无止。”看上去很拗口,实际上是讲动与静的辩证法。孤独是化了装的苦难,苦难是未经剪接的幸福。成大事者大寂寞,成小事者小寂寞,无所事事者无所谓寂寞,一事无成者根本无寂寞。

    人要善于守清。清,是一种基调。唐代有个书法家叫怀素,他酷爱书法,整天拂砚伸笔,埋头写字,写坏了的笔头堆起来成为一座山丘,于是就挖了个坑来掩埋,并赋之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笔冢。中国人造字在造出“冢”字的时候,另外和它相像的字也诞生了——家。家与冢,两个有血缘关系的近亲字:秃宝盖上有个点叫“家”,也许古人造字是用那一“点”比喻房梁上升起一颗太阳,喻示生命的起始;宝盖上的那一“点”挪到下面就成了“冢”,可能是那颗太阳落山,人入土为安了,比喻生命的终结。家是人生的起始,冢是人生的归宿,一个“点”构成两个字,简洁地标示了人的一生。从山丘一样的笔冢,可以想象怀素当年独守清净、潜心练字,用了多少精力。

    人要善于守寂。寂,是一种克制。嗜欲的拘牵、情欲的撩动、利益的驱动,常常搅得人心烦意乱、投足无路。世上因为有太多的不肯平凡者,才使得路上坎坷不平。愈是坎坷不平愈需要有更多平凡的追求者去修复一条没有尘埃的平和之旅,平平和和地对待名与利,平平和和地对待荣与辱,得意之处不得意,失意之处不失意,平平和和地对待自己,平平和和地对待别人,以平常心态看待不平常的事情,容不平常的事情于平常心中。

    人要善于守一。一,是一种专情。其实,人的一生神情专注、集中精力地干好一件事就不容易了。专注,一时一事易,一生一世难。从孔子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可窥见其知识储备。一个人只有内心储备着能够感知的资质,长期专注于他所钟爱的事,才可能被感动。专注,实际上是一种自控和调节,是一种在徘徊和悠荡中的心理平衡和毅力坚守。人生有时难免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纷扰,贵在喧嚣中坚守那份寂静、纷扰中守望那份淡泊、孤独中保持那份清醒。这份清醒是甘于寂寞的理智,是面壁十年不求显赫的修炼,是黄山孤松独立峭壁的镇定,是云端苍鹰对一个目标锁定后的凝视,是平湖水面上躲在薄雾中将水汽聚敛成珠的荷花仙子的淡雅清净。一位盲人说:“约好明天的太阳,我们不怕天黑。”这话很有嚼头。

    一滴水告诉我们什么?许多,许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