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认,吴桥是世界杂技之乡,孙福有是现代杂技之父。所以吴桥之行必先拜访孙福有故居。
孙福有的故乡孙龙村属沟底铺乡,在县城东北20里。一进村就给人异样的感觉,多见房屋少见人,村民多数出外走江湖去了,只把他们的身影留在村里,那就是布满大街小巷墙壁上形形色色的杂技艺术造型。
孙福有故居在村东头路北,一座大院,满园树木,绿荫托起一座灰色小洋楼,与村里其他红砖平房相比,真是羊群里跑出来了一只骆驼。小洋楼是孙福有为他的俄罗斯妻子所建,水泥圆柱,拱门尖窗,门楣雕刻图案,房檐上有瓶形栏杆,三面木制回廊,一派十足的俄式建筑风格。1933年施工时花费14000块大洋,水泥从天津漕运而来,砖瓦石灰当地定做,工料讲究,磨砖对缝,70多年过去依然光彩如初。据说落成那天,来看热闹的人山人海,风传杂技之王为他的俄罗斯妻子盖起了一座小克里姆林宫。这般豪华家宅当然会引起一方眼红,不久便招来一次土匪绑票,孙福有的女儿被打死,母亲被劫走,赎资花了500块大洋。
大院和小楼是孙福有人生的见证。那棵老枣树还记得,孙福有1882年生人,早年丧父,一心想学艺养母,可是没钱拜师,只能自己偷学苦练。练空翻时,爬到树上往下折,多少次摔得鼻青脸肿。随着花开花落,枣青枣红,孙福有练就一身功夫,身轻如燕,气壮如牛。可是因为没有师门,只能给小班当挑夫,拿杂役的工钱,风餐露宿,跑遍了东三省。
一楼后门有面影壁,图案精美,只有半墙高。这是孙福有独出心裁,为了妻子北望家山,也为了他那15年俄罗斯生活。1901年,18岁的孙福有离开小班,只身卖艺,出山海关一路闯荡到莫斯科,在一家杂技班当杂工,卖票、看房子、收拾道具,偷空揣摩俄国杂技艺术。经过两年苦心钻研,已经能够上演“飞刀”、“马叉”、“钻刀门”等十几个节目。他的演技既有浓厚的中国传统特色,又吸收了俄国杂技的精华,在莫斯科红极一时,并与当地女艺人嘎丽结婚。后来又从中国招募演员,增加了“空中飞人”、“跳板”、“大车轮”等十多个大型节目,轰动了整个俄罗斯。1917年“二月革命”后,孙福有率团辗转土耳其、阿富汗、印度,回到阔别的祖国。
爬上17层木楼梯,二楼凉台像个宽阔的广场,出门就能练功。孙福有每次回家都呆不长,总是凭栏南望,他一生的事业在南方,他一生的辉煌在南方。
孙福有从俄国回来,在家乡创办了“中华国术马戏团”,1926年南下港澳和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声誉日高,曾被泰国国王邀请到皇宫演出。这时的孙家班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马戏团,拥有120名演员,6只老虎、9头大象、4头狮子、8只豹子、10只熊、30匹马,经常上演的节目50多个。孙福有身为团长照常登台献艺,拿手好戏是杂拌子,棒子、雪茄、礼帽、文明棍,在他手中飞来飞去,神出鬼没,使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耍飞刀更是一绝,用5把板斧代替飞刀,甩手出去,10来米处,紧擦合作者的头、颈、肩上、腋下,插在身后木板上,让人惊心动魄,毛骨悚然。孙家班每到一处,华侨们便奔走相告,引以为荣。
1933年夏天黄河决口,正在缅甸演出的孙福有接到救灾义演的电报,二话没说率团回国。当时正有一个英国杂技团在上海演出,老板趾高气扬,狂称天下无敌。市民无比愤慨,纷纷登门要求中国杂技与之对垒。孙福有亲自登台,拿出看家本领,全市轰动,场场爆满。英国杂技团门前冷落,老板晚上混进中国杂技团大棚窥视,对孙福有的一身绝技惊讶不已,气恼羞愧,突发脑溢血当场毙命。英国杂技团只得偃旗息鼓,夹着尾巴溜出上海。消息传遍全国,大快人心,孙福有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中华国术马戏团在沪上演两个多月,收入20万大洋悉数上交救灾。此事引起青帮头子黄金荣眼红,千方百计讨好孙福有,挤进来当上前台老板管外交,还自恃势大,准备把节目拍成电影赚大钱。孙福有不同意,他就组织地痞流氓搅闹。孙福有惹不起撤离上海,黄仍不罢手,追到杭州、南京寻事,非置之死地而不快。
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福有率团从江西、湖南、广东到达广西,在空袭间隙演出,给战争恐怖下的桂林带来一丝快乐,李宗仁、白崇禧都成为座上宾。田汉与孙福有交上朋友,提议中华国术马戏团改名为“华侨国术马戏团”,利于各处演出。1943年孙福有率团到达重庆,在校场口支起大盖棚,常年演出。1945年2月17日一代杂技大师在芦席棚中病逝,惊动整个山城,送葬队伍从校场口一直排到嘉陵江边,其中有冯玉祥、田汉、白杨以及重庆市长杨森等。
眼前这座小洋楼已经接待过数十万名参观者,其中包括上千名世界名国杂技界知名人士,大家对这位杂技大师献上了无限的敬意。人们称孙福有为现代杂技之父,不仅因为他超人的技艺和组织才能,还因为他有两项重大发明,对世界杂技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作用。一是他研制的大盖棚,使杂技自古以来撂摊演出走向舞台艺术。二是他发明的保险绳,使杂技艺人由危机四伏进入了文明和人性化时代。大盖棚和保险绳一直沿用至今,在成千上万名杂技艺人眼里它们是孙福有大师的化身,是杂技人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