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对儿童有着怎样的影响、电视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儿童电视节目应如何把关等一系列关乎儿童健康成长的问题,这是日前主题为“儿童电视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首届国际儿童电视高峰论坛关注的焦点。论坛由中国文联支持,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视协主办,宋庆龄基金会文化艺术中心、中国视协儿童电视委员会、北京卡酷动画卫视承办。来自国内30多家儿童专业频道及动画卫视的代表以及电视领域专家、心理学专家参与讨论。
儿童电视节目问题多
“人有一个基本的能力就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即心理学中的观察学习理论。尤其是儿童、青少年,非常容易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电视中的各种节目,去模仿各种行为,包括攻击性行为,从这个理论出发,当今电视节目对儿童的影响令人担忧。”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徐凯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电视对儿童的影响。与会人士亦纷纷指出,现在很多电视节目不适合儿童观看,即便是一些儿童电视节目,质量也差强人意。
“我每天陪小外孙看一个小时儿童节目,发现儿童节目需要大大的提高艺术水平,现在看到的电视画面上的少年儿童,无论他们的装扮、言谈话语、举手投足,还是故事情节,都大量被成人化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说。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总监盛亦来认为,儿童电视节目的动画片所占比例太大,央视少儿频道播出动画片的量,也基本上占了其总播出量的60%。许多动画片都是虚构的,我觉得孩子们看多了有利也有弊,因为儿童的判断能力很弱,如果完全陷入这些虚构的故事里,不容易真正的去适应现实的社会,现实的生活。”
对于儿童电视艺术种种不良症状下隐藏的深层问题,北京卡酷动画卫视栏目总监张翼认为,今天的少儿频道要靠广告收入支撑,广告收入又取决于收视率,而收视率要靠节目去吸引孩子,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如果我们在吸引孩子这个环节上把握不好,节目就会朝着低俗、庸俗的方向去做。”
承担起电视人的责任
对于如何应对儿童在观看电视节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是电视业界从业人员又是为人家长的与会代表,在双重社会角色中都有着各自的经验。
盛亦来认为,少儿频道还是要两手抓,一手抓精品动画,另一只手应该把一些有儿童参与的节目做好,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去接触,去真正地熟悉如何融入社会,如何和别人交往,如何团结友爱。“我们这些做儿童电视的人,要有一个警觉,不能为了广告、收视率去坑害我们的孩子,我们要肩负起责任,为了我们的孩子,同时也为了我们的明天去共同努力。”
上海电视台哈哈少儿频道的副总监叶超说,儿童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应该有一个制度化的标准,用以规范儿童电视从业人员,规范所有的电视从业者,让他们在整个节目的创意、制作、编播过程中,保证播出的内容是健康的,能够让孩子们看了以后,得到良好的教育。天津卫视少儿频道副总监王玮据此谈了自己的经验,“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天津卫视少儿频道3档自制节目,目的就是帮助父母们走进儿童的真实世界,了解科学育儿与和谐沟通的方法。同时天津卫视少儿频道也非常注重对外购节目的选择。不论是自制节目还是外购节目,我们均侧重正面影响,像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这样的美德,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团结友爱等这样的观念都能很好地在节目中展现出来。”
在曾庆瑞眼中,儿童电视节目水平的提高,对于电视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来讲是一个综合工程,儿童电视节目从业人员,都要本着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和艺术良知,给广大的儿童提供电视艺术精神食粮的同时,更应该为儿童电视节目的健康发展和繁荣培育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儿童电视艺术,一方面要反对和抵制‘三俗’;另一方面,一定要努力创作出精品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对电视节目和电视剧的需要”,曾庆瑞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