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最大的13岁,最小的7岁——国家大剧院戏剧场的舞台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显然有些庞大,但是京剧的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工他们却并不含糊,整个舞台不仅气韵生动,更别有意趣,连老戏迷也连番叫好。近日,少儿版京剧《赤壁》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登台亮相,千余座位座无虚席。“把小朋友邀请到这样的舞台上演出一部历史大戏,在新中国的京剧历史上,应该是第一次。”该剧导演石宏图说。
量身改编 别有趣味
作为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京剧,《赤壁》此前已有“明星版”与“青春版”两个版本,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此后,“一定要制作一出少儿版《赤壁》”又成为作为该剧主创的国家大剧院与北京京剧院跃跃欲试的想法。
这一想法随着国家大剧院“首届京剧夏令营”的开幕得以提上日程。排演一出少儿版的京剧大戏,决非易事。面向全国招募小演员,初选,再选……在一系列的斟酌与平衡后,最终有111名小演员入围参演,其中仅主角就有21名。为了让这些孩子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戏曲知识,随着排演紧张有序地展开,夏令营还为他们安排了丰富的课程:一对一专业课教学、大师课等等。京剧名家李宏图、黄彦忠、黄柏雪、张建峰、张凯、苏从发、李扬、窦晓璇、杜喆等来到大剧院同小演员一起切磋交流。“不仅让孩子们参与演出,还让他们接受系统的课程,这样的安排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会烙下深深的印象,对国粹也将会有更深的理解。”京剧《赤壁》的作曲朱绍玉说。
一面是招募培养小演员,另一面则是完成《赤壁》从成人版到少儿版的改编。首先是唱腔上的变化,朱绍玉根据少儿的声音特点,对唱腔进行了新的尝试和调整。改编后,少儿版《赤壁》比起成人版唱腔更加过瘾。“一是调整了调门,小孩儿音域高,所以提高了很多唱段的调门;二是掐掉了很多管弦乐的部分,减少难度,突出少儿嗓音的清亮通透。”朱绍玉说。其次,少儿版《赤壁》剧情更加紧凑,截选了铜雀兴兵、舌战群儒、结盟定计、泛舟借箭、备战借风、火烧赤壁6大最具戏剧冲突和故事张力的历史截面,场场有戏。石宏图说:“紧凑的剧情对于孩子们而言,更易集中,但难度也更大,不过这些小演员们很有天赋,表现非常出色,都能恰如其分展示自己的行当。”此外,少儿版《赤壁》从歌剧院移师戏剧场,舞美设计根据舞台进行了适度微缩,舞美设计师高广健说:“少儿版舞美根据戏剧场的舞台和少儿的特点进行设计,追求精致而不失震撼,充分吸引台下小观众的注意力。”为描摹无形的东风,少儿版《赤壁》在旌旗上下足功夫。在“火烧赤壁”一幕中,扎满羽箭、被浓烟火焰包围的连环战船,以极快的速度下沉,逼真得令许多看戏的小观众当场大叫起来。
朝气蓬勃 各具精彩
此番《赤壁》再战,从主演到龙套没有一位成年演员,111名少儿挑大梁,其中不乏“小梅花京剧大赛”金奖获得者和中国京剧小票友邀请赛的“十小票友”,饰演诸葛亮的陶阳、唐达、张纪元和饰演曹操的李泽琳等都是京剧界的“小名角”。尽管如此,联袂演出一场大戏,对他们也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与传统三国作品相比,京剧《赤壁》对人物进行了全新塑造,俊朗潇洒的诸葛亮,不可一世的曹操,英气轩昂的周瑜,大义凛然的小乔,各个性格鲜明。孩子们能将这些历史人物演绎得或从容淡定,或缠绵悱恻,或幽默滑稽,惟妙惟肖,令人意外。”石宏图说,“少儿版《赤壁》的精彩一是小孩儿演大人物,多了一份可爱;二是孩子们天生嗓子好,多了一份韵味;三是孩子们无论主角配角,都十分认真,多了一份专注;四是孩子们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多了一份活力。四者相加,单是那份精神面貌就能感染观众。与此同时,每个孩子也是各有特色,比如3个诸葛亮:首先出场的张纪元,不仅能唱,演技也不错;唐达嗓音醇厚清亮;而最后出场的陶阳,台风十分老成。”令人印象深刻的第四场“泛舟借箭”,操、亮、瑜3人第一次同台亮相,3位英雄各抒胸怀,共论天下,老生、小生、花脸3个行当的3位小演员联弹对唱长达8分钟,紧凑而富有节奏,很见功力。
除了主角精彩外,就连参演龙套的小演员们也表现不俗。在“开场舞”中,20名汉代小侍女迈着袅娜舞步,徐徐鱼贯而出,配合着由暗转明的灯光,将观众带入东汉皇宫。这20名孩子是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小太阳”舞蹈团的团员。她们从8月初接到任务,就开始了紧张的排练。经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李春光介绍,这些孩子以前很少听京剧,刚开始练习时,常常找不到京剧的感觉。于是舞蹈小演员们也跟着京剧小演员一起记调子、练身段、练眼神,最终才在舞台上呈现出理想的效果。
可以想见的是,取得这样的成果,对于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0岁的孩子来说,不仅非下一番苦功不可,且还要有超乎寻常的热爱作为支撑。自5岁就被称为“京剧神童”的陶阳就是最好的例子。8月份以来,陶阳一直全心投入在诸葛亮的角色中。可就在8月15日,陶阳的外公突然在江西老家因病去世。听到噩耗后,正在紧张排练的他只好躲在幕后悄悄抹泪。最终陶阳不负众望,在全剧压轴一段“把酒祭江”中,他唱出长达20余句的大段反二黄,既有豪情万丈,又有对战争的无限感慨,以他小小年纪对情绪的把握、了得的唱工,令所有在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掌声一阵压过一阵。
所有这些努力,只为了在舞台上呈现一出完美的少儿京戏,以“让孩子演给孩子看”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少儿观众走近京剧,让京剧艺术在更多的孩子们心中扎下生长的根须。“少儿版《赤壁》的排演,意义不仅在于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创作,最主要的是给小演员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在大舞台演大戏的机会,给小观众带来了来自同龄人的京剧艺术的感染,这令我更加坚信,戏剧界后继有人。”石宏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