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合唱展现民歌之美——访中央民族乐团合唱团指挥阎伯政
http://www.cflac.org.cn     2010-09-07     作者:高峰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李白的《子夜吴歌》、欧阳炯的《春光好》、曹雪芹的《葬花吟》连同山西民歌《蓝花花》、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一起以合唱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或古韵悠长,或新鲜明亮,令人回味。近日,由中央民族乐团合唱团演绎的《茉莉花》合唱音乐会让人们感受到独具民族风味的合唱艺术。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合唱团指挥阎伯政。

    记者:一直以来,中央民族乐团合唱团以发扬中国民族声乐为己任,民歌合唱有怎样独特的感染力?

    阎伯政:民歌合唱体现着中国人的美学观,这些旋律早已融入在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合唱的声音一出来,观众就会获得共鸣。它以深厚的民族文化为根基,带给观众的审美感受,绝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而是包括了形体、服装、演唱形式、舞台背景等各方面因素。特别是女演员以典雅的坐唱形式出现,更体现了一种古典淑女的美学感觉。

    记者:合唱团是怎样呈现民族声乐的呢?

    阎伯政:合唱团精心策划,从三大方面积累曲目、打造精品。第一个方面就是中国古典民族声乐。包括我们演唱的李白、欧阳炯、姜夔等古代诗人的诗词作品,在保留古典韵律的同时借鉴西方音乐手段,将这些古曲改编为合唱,在伴奏上则选用古琴、箫等民族乐器,有时还伴以吟诵,呈现出浓郁的古典韵味。第二方面是民族民间声乐。我们团一直有深入采风,学习整理民族民间音乐的传统,积累了一大批曲目,这使得我们在表现民族民间音乐时风格多样、得心应手。第三方面则是现代声乐作品。《葬花吟》《枉凝眉》《聪明累》等电视剧《红楼梦》的插曲都被我们改编为各种合唱形式,这些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味。

    记者:民族声乐改编为合唱,需要做哪些改变?如何借鉴西方声乐演唱方法?

    阎伯政:演唱都要用气息支撑,而中国民歌比之西方声乐,发声的“点”靠前,形成一定的明亮度。民族声乐也好,西方声乐也好,合唱首先是“合”,在这一点上,美声唱法具有很好的基础。中国民歌合唱正是遵从了这样一个艺术根本,把声音统一到了一个相同的亮度上。但西方的东西再好,也要本土化,声音是为作品服务的。何况,早在800多年前我们就已经有了多声部的侗族大歌。所以,我们绝不能简单地用西方的方法演绎中国的作品。在合的基础上,民歌的色彩和特性就要做足。为此,旋律要更加热情,民族元素要在旋律上充分体现出来。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