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我国西南云贵高原的一颗明珠,这里山高路隘,峰叠关雄,河湍溪秀,东邻四川,西接云南,是史上兵家必争之地。65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贵州,在著名的遵义城、娄山关、赤水河都留下了足迹,这些红军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成为有名的历史纪念地,也正是这些纪念地,使得贵州这颗高原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7月,我参加了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组织的赴革命纪念地遵义采风团,在遵义、仁怀、凯里等地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走过的路进行了为期10天的采风活动,在遵义城、娄山关、赤水河等著名革命纪念地,亲眼目睹了这些曾在中国历史和著名诗篇上记载和描绘的壮丽山河,有了更多的感受与体验,睹物思今,更引发对历史的感思与追忆。
在遵义城,我们凭吊了位于城内凤凰山的红军烈士陵园,向长眠在这里的红军烈士敬献了花圈,表达了我们对革命烈士的追悼与哀思。在城里有一条红军街,这里有著名的遵义会议会址,还有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重要印记的场所。在这里陈列着大量红军长征时期的图片与文物,从中我们对于红军长征的史实有了更详细的了解,我更是惊喜地发现了数十位长征中女战士的群体图片,这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资料,如今在这里如愿了。更令人感动的是,这里有群众歌咏红军长征的歌,嘹亮的声音在此时此地此景下,便更觉亲切感人了。此外,遵义城给我印象很深的一点是,保护工作做得很好。作为重要革命历史发生地,光是文字记载是不够的,能够及时收集整理散落在民间的文物,建成纪念馆、陈列室,让后人睹物思史,有史料可以查证,让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可谓千秋之业啊。
从遵义城出发,到达娄山关已是近黄昏时分了。娄山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北拒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要道,千峰万仞,峭壁绝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沿着山道行到关口,娄山关3个大字跃然石壁之上,举目关下,一条陡峭山路蜿蜒而过,如此关隘,易守难攻。当年红军两次攻关,那是多么一场惨烈的撕杀,1935年2月25日红军攻下娄山关。毛泽东主席在关前写下了历史名篇《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篇佳作把当年红军在关上的殊死之战用声、色描绘出巨幅长卷,定格在历史长河的永恒空间。这首词被用朱笔镌刻在娄山关的巨大石壁上,让后人吟诵。
心中默念毛主席的词句,沿着石阶而上,直到娄山关的顶峰,灰色的暮蔼中群峰与掩映在生动绚丽飞云中的山松融为一体,山云一色,不知那是峰,还是云。苍茫之中,山峰云海在天宇间无边无际、若隐若现,这是无法用文字与画笔来形容与描绘的天成之作。
将群峰尽收眼底,试想当年红军走过的是哪座峰,行的是哪条路,我们不得而知,但又觉得那座座山峰、条条山路不都是红军走过的吗?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漫漫征路,红军的脚步遍及逶迤的山峰,遍及祖国的万水千山。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播下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之种,已植根在祖国的千山万水之中,历经沧桑,郁郁葱葱,生生不息。而此时我们的心中浮现出一幅巨幅画卷:“苍山如海,残阳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