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要力量,一定要做好讲话精神与文联、文艺工作的结合文章,把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进一步深化对加快文化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的认识,在当前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符合文联和文艺家协会特点、规律的一系列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深入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
(一)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要选择好用来结合指导文联工作和文艺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并使之做到具体化、生动化,切实成为带动文联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总抓手”。
要结合讲话精神,进一步明晰对当前文联工作和文艺工作的正确研判。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已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的功能定位,不同于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它有自己的特点、特色和优势:它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文艺团体,必须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公益性等若干特点。文联和各协会是广大文艺家的温馨和谐之家。近年来,我们向这个目标迈进的步子很大、走得很踏实,中央领导肯定、文艺界好评,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说,当前我们的文联工作面临着好势头,已经具备深厚的发展潜力。像“送欢乐、下基层”品牌活动已经深入人心,文联在社会重大事件面前都能够主动作为、有所作为,这就使得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在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目中影响进一步增强。所有这些,构成了在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文联和各协会取得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的充分、重要条件。
要具体深入地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特别要注重对公益文化品牌的锻造。讲话指出,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在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上有先天优势。我们手中的各类文化活动品牌,兼具公益性和惠民性的双重特征,所以把这些文化品牌做强做大,无疑是对构建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贡献。对于已经有的著名文艺品牌,要进一步深化巩固;对于探索中的、带有鲜明惠民和公益特点的,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扶植力度。近年来,中国音协着力打造若干音乐文化品牌就体现了这一思路。像中国音乐“金钟奖”已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音乐类奖项之一,它涵盖门类广泛、评审公平公正、活动组织成熟,让广大音乐工作者“心向往之”,在社会上众多音乐赛事活动走向浮躁、功利的今天,成为有吸引力有凝聚力的活动,成为卓有成效的音乐惠民品牌。
要深刻领会讲话对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立足文联及协会的优势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这几年音协在文联党组领导下,正确研判形势、注重发现榜样,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对那些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敢探索、路子对、干劲足的新鲜事物的扶植。像民乐资源优势突出的江苏,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中国音协立足这一优势,集结多方力量成立刘天华、阿炳民族音乐基金会,联合江苏文化部门,与江苏演艺集团携手,在扬州、南京两地圆满举办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取得良好社会评价。近年来,中国音协为一些地方和院团一方面是帮助它们拓展演出空间,一方面也是为它们提供高层次的展示平台,收到良好效果。我们还应认识到,文联和各协会组织的相关活动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像中国音协组织的音乐考级,单古筝、钢琴两项,就在客观上拉动了两个乐器制造业的繁荣,创造经济效益大丰收,蔚为可观。
要把讲话中提及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的认识落实为具体行动,要通过行之有效的举措,反“三俗”、树新风,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这一课题的关键,就是要求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采取有效手段促进文艺工作的发展繁荣。好的文艺作品可以引导人,可以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得以显现的最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处处繁荣景象,可谓“大地无处不飞歌”。怎么来谱写这些“歌”?怎么做才能积累素材、汲取灵感创作出这些“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都应该站出来。发出倡议也罢,形成公约也好,目的就是要号召文艺工作者遵守道德底线、坚守我们的艺德,去唤醒、发掘他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摒弃糟粕的东西、追求并且表现美的东西、正面的东西,从而创作出优秀文艺作品去感召人、引领人、鼓舞人。
文艺工作者要抒写新时期以来繁荣的社会景象,勾勒出人们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富足与幸福,不但要有历史眼光、学识积淀,还要有人文关怀。我从事音乐创作多年,每一部作品,都在探索民族传统人文精神和时代人文精神的结合,都是力图准确把握时代精神和高扬时代主旋律,都在努力去反映人们的时代幸福感。但怎么做到这些,就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音乐语言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我想这是艺术作品产生的必由之路。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才能自觉抵制住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才能自觉杜绝粗制滥造。前不久,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共同组织“深入革命纪念地”采风创作活动无疑就是对当前文艺作品生产“粗制滥造风气”的“拨乱反正”,是一个引导创作的标杆性、方向性活动,所以它得到中央领导肯定、艺术家欢迎也就不是偶然的事情。
(二)
我们还要按照讲话精神,系统地梳理我们过去一个时期以来,在促进文联工作科学发展、促进文艺事业进一步繁荣中的好的方法思路和好的经验做法,通过科学的遴选、巩固,力促形成一个科学性、可操作性的长效工作机制。
首先,是要强化与地方政府的联动机制,在关涉导向性、公益性的重大活动上实现“强强联手”。音协工作离开地方政府的支持,什么也做不成。这也是我们组织实施各种活动的一个理念。评奖办节是文联开展工作的重要优势和特色。纵观各个艺术界别,中国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所主办的奖项评选活动,都是具有较高权威性和较大影响力的艺术盛事。细细分析,这里面政府的扶植与支持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这种现象不止在国内,即便在西方,也很少有像艺术节等盛事活动没有政府的投入和支持的。也就是说,公司形式独立运作,政府大力支持,社会积极参与,形成相对固定的运行模式,有了政府支持这就使其许多艺术活动成为了很好的演艺产业品牌。2009年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共同举办的第七届“金钟奖”合唱比赛,涉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支合唱队伍,动辄几千人的吃住行都不是小问题。单靠我们自身,显然没有这样的能量去举办这样一个规模的合唱比赛。但我们争取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重庆可谓是全城出动,分部门细化接待方案,为比赛提供便利支持,最终促成合唱比赛的圆满进行。合唱比赛配合重庆市的“传、讲、诵、读”活动,为广大市民提振精神,鼓舞斗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其次,要强化自身的定位建设。音协离开了艺术家,什么也不是。我们联络、掌握的文艺资源,是带有权威性、导向性的,这一点是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的固有优势,也是其他团体和其他部门不能比拟的,必须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就像我们在评奖活动中的包括奖项设置、评审办法甚至评委专家的遴选,都可以视作强化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由中国音协主办的各项比赛活动均赢得很高的社会评价。这里面可以称道的地方很多,但有一点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评审是恪守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我们邀请的重量级的专家评委们不囿门户、流派之见,给出了业内信服、家长欢迎、社会承认的评审。我觉得这就是强化我们人民团体自身建设的一个很具体的方面,而且由此广而化之,可以总结出许多好的途径和办法来。
再次,是要特别重视文艺工作的社会功用,要充分发挥文艺在塑造和培育精神上的巨大作用,充分发挥文艺作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文艺的社会功用无需赘言。我在这里想重点讲的是,我们组织、或者参与组织的一些文艺活动,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是直接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如果我们文联和文艺家协会主动去发现、主动去组织,是大有作为的。江西、重庆的“唱红歌”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反响。它倡导重温革命精神,老百姓争做唱红歌、促和谐的明星,效果非常好。看得出我们的文艺事业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对于宣传和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是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微观着眼,可以将社会矛盾小而化之;宏观着眼,则可以树新风,真正促进家庭乃至社会的和谐。
最后,要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进一步提高鉴别是非的能力。当前市场环境下,随着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的地位抬升、作用增强,一些带有短视性和功利性的商业策划也在钻我们的空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要保持头脑清醒,要提高法律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杜绝社会上一些带有明显商业功利色彩的活动的诱惑。眼下,中国音协正在这方面积极筹划,通过采取严格联办活动的审批管理、强化所属二级学会管理、充分发挥协会法律顾问作用以及拓宽举报联络途径等等,保证协会各项活动的公益性、纯洁性。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文联工作和文艺工作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拓宽了发展的空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形势,但总体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在这个问题上站得高、有举措、做得好,就会让我们的文联工作和文艺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和发展。我们相信,在中央的科学规划部署下,在文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系统认真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把握重点、开拓思想、积极作为,就一定能打开文联工作和文艺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