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名著到大型舞剧——舞剧版《铁道游击队》观后
http://www.cflac.org.cn     2010-08-20     作者:祝嘉怡     来源:中国艺术报

    7月30日至8月3日,大型舞剧《铁道游击队》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献礼建军83周年而创作出的一部充满红色记忆的革命题材舞剧作品。舞剧由著名艺术家彭丽媛任艺术总监,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任音乐总监,编剧赵大鸣,总编导杨笑阳,作曲赵麟,舞美总设计沈庆平。

    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家喻户晓,舞剧《铁道游击队》取材于同名长篇小说。从真实的英雄故事到多重叙事的抗日小说,再到诗意抒写的大型舞剧,每一次都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深刻解读和精彩升华。

    在舞剧《铁道游击队》中,“舞台火车”的大型装置制造了剧场观舞的视觉冲击,也由此创造了许多画面感与造型感极强的精彩舞段,游击队员们在“行驶”的火车上飞身起舞,瞬间制造了铁道游击队威武神勇的鲜明形象。

    熟悉的情节、熟悉的人物,唤醒了我们对抗战生活的集体记忆,更呈现了舞蹈艺术创作思路的纯粹与巧妙。一幕中的开炭厂,二幕中的打洋行、飞车夺枪,三幕中的微山湖畔,这些“再现”的场景与事件首次以舞蹈为载体,二者相融,却有了形式上的新意。在此基础上,三幕中,庆祝胜利的男子群舞,更是传达了典型人物形象与典型舞蹈样式之间的默契:“手握钢枪决心抗战的游击队战士们”与“山东鼓子秧歌”融为一体。其默契来自于地域民间舞蹈形态能够准确反映同一地域劳动民众的性格特点。其中鼓子秧歌的力度、幅度能够准确体现战斗英雄威武豪迈的精神气质,鼓子秧歌的“沉”和“稳”能够生动塑造战斗英雄坚韧的性格特征,鼓子秧歌中举“伞”而舞的动作形态能够符合战斗英雄持枪而舞的形象特征……看似简单、纯粹的男子群舞,恰好实践了对经典人物形象的独特审美表达。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