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青春的翅膀飞翔——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观后
http://www.cflac.org.cn     2010-08-20     作者:惟一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和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于7月21日至28日在青岛举行。被誉为中国舞蹈艺术专家奖的“荷花奖”旗下设置校园舞蹈大赛,于2008年经中宣部批准开始,现定为两年一次。本次大赛于5月初向各地发出大赛通知后,约有4000余人、近400个作品报名参赛,参赛作品涉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次大赛分设艺术院校组(各专业舞蹈院校、各职业艺术院校)与普通院校组(各普通高校、师范院校)两个组别进行评选,初评于6月13日至14日进行,评委以观看作品光碟的方式,对参评作品进行了严肃、认真、公平的初评选拔,有63个作品突出重围进入在青岛进行的半决赛,其中艺术院校组32个,普通院校组31个。7月21日至22日举行4场半决赛后,共35个作品成功晋级决赛。7月23日至25日又经过3场激烈的决赛角逐,最终决出了两个组别的金、银、铜奖。(获奖名单见4版)

    27日晚,在青岛市人民会堂举行了隆重热烈的闭幕式和颁奖晚会。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廖奔,山东省副省长黄胜,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青岛市政协副主席郄晋生,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舞协名誉主席贾作光,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冯双白,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伟,青岛市副市长王修林,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李甲芹、李淑芬等领导嘉宾出席颁奖晚会并为获奖选手颁奖。廖奔宣布大赛闭幕。

    反思与再现:校园文化的舞蹈言说

    主办方在赛前的评奖标准设定时就明确提倡作品内容健康向上,有时代特征,同时主题突出、创意独特、结构严谨、编舞流畅;更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和富有校园文化特色的作品参评。综观本次大赛,不少作品思想内容和主题立意具有鲜明的主旋律特征,革命历史题材和以历史为表现内容的作品成为这次大赛作品中一条明亮的主线。如青岛大学的《别潮》,江西赣南师范学院的《血沃红土》,河南大学的《誓言》等,或反映大革命时期的艰难革命历程,或表现五四青年寻求革命之路的献身精神。更有站在人性制高点反思战争的作品,如东北师范大学的《南京·亮》。这些作品在本次大赛中成批出现,是对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折射和反映,从中看出他们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对历史更深刻更客观的解读,对人性理解对生活认知的更宽广胸怀。在舞蹈作品中也不乏对当下社会和身边校园生活的表现。湖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创作的《让座》,表现了公共汽车上人们在抢座与让座之间的故事,更有作品把创作的目标和激情投向了那些为人师表、献身农村教育事业的老师。陕西师范大学的《小卓玛的新书包》,表现了玉树地震中舍命保护羌族小学生的老师;太原师范学院的《大山支教》则反映了城市大学毕业生到山区支教,与孩子们相濡以沫的故事。大学时光是最多彩多姿的,北京工商大学的《校园变奏曲》将大学生在校生活从早到晚的一天,以青春跃动的舞姿生动再现,可谓当今校园文化的聚焦和缩影。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的《我们一起走过》表现了青春爱恋中那份淡淡的忧伤;而山东师范大学的《永远在一起》则把年轻时的兄弟情谊表现得感人肺腑。可以说,无论是内在的精神世界,还是外在的生活阅历,这次大赛的作品内容都有所触及,而这个现象证明了当今在校大学生的舞蹈作品已经脱离亦步亦趋地模仿专业舞蹈作品的阶段,开始用属于自己的舞蹈语言讲述自己关注和热衷的事物,以此证明了自我的艺术创造力。《南京·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个取材于电影《南京,南京》的群舞作品,以其思想内容的深刻、结构形式的完整以及情绪饱满的表演,获得了普通院校组的作品金奖。

    素养与激情:舞蹈美的极致

    应该说,在本次大赛中,相对而言,普通院校组的舞蹈作品更多关注现实生活和反映历史内容的题材,不少作品在努力讲述一个有人物的故事或表现一种历史情景。而艺术院校组的舞蹈作品则反映出长期专业训练下舞蹈身体素养方面的优势。无论是古典舞的《梨园一生》、《梦随翎翅飞苍茫》、《武生》、《罗敷行》、《月满春江》、《妙音反弹》,还是民族民间舞《彩云之南》、《牯藏头》、《源》、《梦里寻她千百度》、《嘎达赞》,毫无例外地能看到专业舞蹈院校学生多年练就的对身体的自如运用和对舞种风格整齐划一的精准把握。而这些艺术院校的作品立意更多体现在诗意性抒发而非叙事性表现,其中的佼佼者是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的两个夺得艺术院校组金奖作品,古典舞《龙飞凤舞》和芭蕾舞《秋》。一个是以太极拳动律为元素,以一面单鼓为伴奏乐器的华夏民族魂的张扬,一个是对大自然高贵而优雅的挽歌。无论是舞蹈风格、气质神韵的充沛纯正,高难舞蹈动作的精准到位,舞蹈队形变换的整齐流畅,还是主题意象的清晰、结构的完整,抑或展开过程的跌宕起伏井然有序,其整体实力令人叹服。在《龙飞凤舞》和《秋》的表演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每个演员那份激情和全力投入。北京舞蹈学院的女子独舞《罗敷行》,可谓美轮美奂,把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个千人千面的丽人形象活化了出来,她闲游在桑林中,自在地玩耍着采桑小篮,顿首投足,一招一式,都是那么美不可方物。这些表演者完全化成了作品中的一道色彩和一个音符,共同被那只叫做“创造”的艺术之手操纵着。在几天的决赛里,这些作品都是公认的呼声最高、最为养眼的精品力作。

    定位与追求:研讨内外热门话题

    大赛举办期间,26日下午“全国校园舞蹈理论研讨会”举行。大赛前期已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师生的舞蹈论文50余篇,内容涉及到校园舞蹈编创、高校舞蹈教育、高校舞蹈发展及现存问题等论题。经过认真评选,近30篇收入本届校园舞蹈大赛论文集。近4小时的研讨会上,发言者围绕当前校园舞蹈教学和创作等方面问题进行发言和讨论,而“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自身的准确定位问题更成激烈讨论的热门话题。由于本次校园舞蹈大赛设置了艺术院校组,把专业的艺术院校也纳入了“校园舞蹈大赛”的范畴,引发了一些争议,认为这部分跟已举办多年的“桃李杯”舞蹈比赛有重合之嫌,其设置的必要性受到质疑。对此,冯双白旗帜鲜明地指出,“荷花奖”旗下的“校园舞蹈大赛”宗旨就是要打破宝塔尖式的舞蹈教育培养模式,摆脱锦标主义、功利思想,大力推广舞蹈素质教育,注重校园舞蹈基础文化建设,最大程度最大幅度地让更多在校青年接受到舞蹈美育,享受到舞蹈美感,更多地使他们参与到舞蹈的学习、体验和艺术创造之中,以健康的艺术劳动充实他们的校园生活,提升他们的文化境界,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经历他们的独特创造。

    人的青春年华是自由、浪漫和奔放的,青春的舞蹈更应以开拓性和创新力为最大特征,当青春插上舞蹈的翅膀,将会是多么精彩的一幅画面!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