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生水起北部湾——广西摄影作品晋京展”将于8月18日亮相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http://www.cflac.org.cn     2010-08-17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承载美 记录美 创造美 传递美

“风生水起北部湾——广西摄影作品晋京展”将于8月18日亮相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用镜头展示北部湾壮丽的画卷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是我国沿海与东盟国家进行陆上交往的枢纽,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区位优势、战略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2008年元月16日,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广西经济发展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北京的春风让北部湾掀起开放的热浪,南国的春雷让北部湾展开腾飞的翅膀,海上丝路联结五洲四海,嘹亮的号角换起千年梦想。风声水起北部湾,掀起了一个个经济建设的热浪。这里山青海蓝,风和滩静,风光优美,环境独特,资源丰富;这里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民族风情多姿多彩,世界级的自然山水风光、珍稀可贵的文化资源为北部湾文化建设释放出巨大的效能。如诗如画的北部湾以迷人的风采,展现在南国的土地上。

    为全面宣传北部湾大开放大开发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介绍北部湾美丽的风光优势,独特的地域文化,彰显人们美好生活和昂扬的精神风貌,广西摄影家协会组织广大摄影爱好者深入北部湾,用镜头记录下很多精彩、感人的画面,充分发挥摄影艺术承载美、记录美、创造美、传递美的艺术特点和优势,多视角、多层面、多形式地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幅北部湾壮丽的图画,记载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历史进程。

    纵观这些北部湾摄影艺术作品,无一不是难得的艺术精品。这批摄影作品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构图新颖,技艺精湛,制作精美。所有作品都显现出一种纯真本色的艺术形态。无论拍物还是记事、照人,也无论是小巧景致,还是恢弘场景,都自然灵动,浑然天成,美不胜收。充分体现了摄影艺术家们歌吟生活、赞美生活的火热情怀。我们为摄影艺术家们艰辛创作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表示真诚的祝贺!

    美是大自然创造的,但艺术是艺术家把视线投注在无限之物上,用心灵创作出来的。通过摄影艺术来反映、表现、传达一个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生动场景和人们高扬的精神风貌,表达人们热爱生活的质朴情怀,是一种极好的艺术形式。热情欢迎广大文艺工作者开拓你的胸襟,迈开你的步伐,走进北部湾,积极投身到北部湾开发建设的热潮中去,为把广西建设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中国沿海发展的新一极贡献力量!(潘 琦)

北部湾:生态、景观与心灵

——看“风生水起北部湾——广西摄影作品晋京展”

    1997年,我曾经随中国文联万里采风团在广西走过不少地方,桂林、阳朔、防城港、北海、南宁等。给我的印象是,广西山美、水美,人更美。山美,美在独立而出弧度;水美,美在清平而顺遂;人美,美在天然而匀称。那时的防城港,已经有初具规模的码头;那时的北海,烂尾楼一片片,令人惆怅……一晃13年过去了,再也没去广西。后来,从新闻和照片中知道,广西一直特别注意建设东盟的贸易区,其中东盟十个国家的摄影交流活动也很频繁;广西在前进——南宁市绿树成荫,北海市的空气格外新鲜,北部湾的经济建设如火如荼……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一个整体规划、立足长远、注重生态、统筹城乡、协调陆海的经济区域。这样的一个规划和建设,不但给当地各级政府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而且因其区位功能的明确性,更带来了当地百姓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与广西广大百姓积极参与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一样,广西摄影家正是怀着激越的心情,继承中国摄影家的优良传统,发挥摄影的见证功能,以一双双独特的慧眼,聚焦建设过程,记录着广西历史前进的脚步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从北海港、钦州港、防城港繁忙的现代化码头,到色彩缤纷的农村田园;从稚拙而热烈的花山岩画到海岸边的火山口;从历史上著名的南珠到静谧的海上红树林;从广阔的北海银滩到崭新的南宁风貌;从建设中的防城核电站到科学分区的石油新城;从立体化的城市交通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流中心——从种种现代化的景观,到从远古走来的自然生命;从普通百姓的柴米油盐,到时尚便捷的都市生活……无一不在摄影家的镜头中聚焦、凝冻,构成了一幅北部湾经济区自然、社会和人民和谐发展的精彩画卷。

    自1839年摄影术发明以来,从直接而有效的传播作用看,摄影与社会的关系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资本主义殖民时代,摄影一直伴随着强大的资本主义扩张策略和殖民主义者对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侵略占领,对全球进行图像普查而发展,以欧洲为中心,殖民主义者的脚印逐步扩展到全球各个地方,包括中国,也包括广西。那时我们中国和中国人在欧洲人的目光里,属于一个“异地”和“异族”,一个等待他们开发的区域。也是在这个阶段,人类借助摄影发现了许多自然奇观和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遗存,世界上很多地质公园是借助摄影的传播而设立的。

    第二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后的各个国家,利用摄影进行自我调查并对外宣传,摄影获得了发展的强劲动力。就中国而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摄影在社会文化宣传中的作用一直就很受重视,但一直到1980年后,中国摄影才与国际摄影界实现了话语的接近、交流和形式上的接轨。从那时起以后的30年,中国摄影一直伴随着旅游的开发获得蓬勃发展,摄影家镜头里的世界,成就了一个个风景名胜区,如张家界、哈纳斯、平遥、额济纳、元阳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旅游和摄影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像一对亲密的姊妹花。

    广西一直是摄影人的天堂。自久保田博二在上个世纪80年代航拍桂林,并用大尺度的彩色胶片方式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桂林山水摄影展之后,桂林的自然景观已经牢牢印刻在中国人和许多外国人的脑海里。在桂林之后,又有很多摄影人,在广西拍摄了很多瑰丽的自然风景作品,因此许多景观被开发出来,进入了旅游产业的范畴,改变着当地经济的结构。

    作为一种带有艺术性的媒介形式,摄影在旅游大发展、资讯和交通大提升的态势之下,特别是在2003年数字化和大众化之后,以“独行侠”的方式发挥着摄影的发现奇观的功能,已经不再是难题。摄影对于身边城市、街道和日常生活的发现和记录功能被强化出来。也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广西摄影家同全国其他地区的摄影家一样,热衷于“爬雪山、走大漠”,试图以“人有我也有”的方式与摄影名家并驾齐驱,甚至想以“人无我有”的方式独占鳌头。但在该去的地方都去过、该拍的地方都拍过之后,他们把目光重新投放到本土,于是有了这个影展。在这个影展中,我们所观看的,是摄影家镜头里的东西,属于“第二次的观看”。尽管这里没有老照片的陪衬,仿佛一段史书没有前言,但在我们读者的心里,应该把这些照片、把北部湾放在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的地图中去看,放到中国人民为振兴中华所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中去看。由这些作品延展开来,我们看到的,是一片热土、一股生命热流和一个火红的年代!

    我相信,他们跟踪下去的拍摄,将为广西,也会为中国留下一个地域珍贵的历史发展图像档案。(李树峰)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