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锐利的触角去感知生活——访第九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执行总监杨乾武
http://www.cflac.org.cn     2010-08-17     作者:秦 勇     来源:中国艺术报

    8月15日,由北京戏剧家协会、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朝阳团区委主办的第九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在京落幕。第九届大学生戏剧节首次将“金刺猬”作为自己的标识。“金刺猬”,是对于大学生戏剧的一项特殊奖励,更是一种诚恳的鼓励——鼓励那些在舞台上的年轻人用自己的锐利触角,触碰这个社会的敏感神经。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学生戏剧节的相关情况,本报记者日前对大学生戏剧节的执行总监——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杨乾武进行了专访。

    记者:2009年的“大戏节”第一次办得更像个节日,涉及到戏剧、音乐、舞蹈、美术、诗歌等众多门类,今年的“大戏节”是不是沿用了去年的模式?

    杨乾武:今年也保持了这种模式。今年有一个中央民族大学的《惊梦》就包含昆曲元素。发现戏曲作品我们会很高兴,因为大学生要做戏曲太困难了,但他们如果能够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运用传统文化资源,运用戏曲艺术的手段和资源的话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记者:我们了解到为了防止“大戏节”功利化,从第四届“大戏节”开始取消了评奖。但是从去年开始又设立了“金刺猬”奖,为什么现在又恢复评奖这种模式呢?

    杨乾武:大学生戏剧节提倡并强调的就是大学生自己的兴趣、理想和热情,而不是它的“功利性”,当初是我反对评奖而把它拿掉的。但是现在不评奖又会影响到人的积极性,失去激励作用。但是我们从去年开始设立的“金刺猬”奖有它的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我们只有这么一个奖,拿到“金刺猬”的剧社肯定是非常骄傲的。

    记者:您可以简单介绍一下“金刺猬”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吗?

    杨乾武:“金”只是一个修饰,听起来很响亮,主要是“刺猬”。年轻人,需要有棱角,需要有思想,带一点刺没关系,用他们的刺去刺痛一些敏感的地带才是年轻人应该做的事情。保守僵化是非常扼杀创造力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促进文化的创造和发展。“金刺猬”的这种寓意渗透到了评奖的过程中,我们就是希望大家去突破,提倡大家关注现实,解放思想。这个主题肯定会一直延续下去。

    记者:您曾针对演出市场的高票价现象提出批评,认为现在老百姓买票看戏是“超钱”消费,“大戏节”的超低票价是不是对这种“超钱”消费的一种抵制?

    杨乾武:我不反对卖票,观众需要尊重劳动,尊重剧场消费,因为完全免费在文化消费当中会导致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蹭”。别人的艺术首先是一种劳动,你不能白吃白蹭别人的劳动吧?我们的赠票活动也破坏文化市场。其实最佳的文化消费市场就是让不同阶层的人都消费得起,没有负担,大家都能买票进剧场,这会创造一个良性循环。我们社会的整个文化消费是“超钱”的,这是社会的弊病,绝大多数中国人现在是低收入,高消费,特别是文化消费。所以“大戏节”采取了超低票价的方式,让更多人前来观剧。

    记者:您曾经提到校园戏剧的主要力量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外省市的戏剧水平仍然还很稚嫩,那么外省市的校园戏剧目前是什么样的水平?

    杨乾武:专业化的戏剧活动,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京、上海,紧随其后的是深圳和广州,其他地方的戏剧活动还是比较弱。但是大学生戏剧早就不局限于这几个城市了,武汉、成都、沈阳甚至贵州、云南等偏僻一些的省份也都发展起来了。虽然外省市的水平相对弱一些,但是我们明显发现,今年大学生戏剧节的展演剧目中,表、导演水平都获得了大幅度提高。我们大学生戏剧节的初衷就是推广戏剧文化,需要照顾边远地区,每次“大戏节”都会有相关的讲座,我们同时还会赠送给各剧社有学习参考价值的戏剧录像(比如北京人艺的一些戏剧录像),这样就有助于各剧社发现自己的不足,从中学习并不断改进。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