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电影——读《什么是好电影》感言
http://www.cflac.org.cn    2010-08-03    作者:杨弋枢    来源:中国艺术报

    贾磊磊将他的多篇电影评论汇成集,并命名为《什么是好电影——从语言形式到文化价值的多元阐释》,这让我联想到巴赞影响深远的《电影是什么》,巴赞没有学院派的、逻辑严密的、体系式的阐述电影到底是什么,而是在一篇篇独立成篇的影评里灌注了全部的理论主张。在某种意义上,“什么是好电影”是一个类似于“电影是什么”的追问,是摆在每一代人、每一个电影研究者和电影制作者面前的问题。《什么是好电影》同样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理论专著,它不许诺给读者以唯一答案,但作者的理论立场却很鲜明,他的理论见解和审美观念贯穿于每一篇评论。

    在年龄上,贾磊磊和大陆第五代导演相当,在《吴子牛的电影世界》中他写道:“作为一位出生在50年代的人,历史在吴子牛的心里投下了惨痛的阴影。他刚刚懂事就遇到了‘反右’斗争,自己身边突然出现了‘右派’。接下来的便是‘四清’、‘文革’,家人受冲击,自己去插队……”这段话其实颇有自述的味道,一位貌似客观研究他者的学者,常常在作着隐秘的自我论述,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他对自己的同辈导演倾注了那么多关切。他们在同一时期成长,他们经历了同样的历史变幻,他们能分享彼此的感受,了解彼此的处境,承担着同样的困境。对同代人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一次自我剖析。《什么是好电影》上篇论及的导演包括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徐克、谢晋、吴子牛、何平、李安、吴宇森、黄建新,除了谢晋导演,其余都是同代人。同代人意味着,他们经历了“反右”、“文革”、“插队”,他们还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思想启蒙运动,90年代的意识形态之争,新世纪以来的文化产业化进程,他们同时面对过电影体制的改革,同样经历过“好莱坞来了”的产业局面。同代人的选择与路向当然是多元的,更能说明问题的也许是,以谁为认同对象并投射自己的理想。在书中,我们显然可以看到他所推崇的——陈凯歌电影体现出的人文情怀、冯小刚用商业元素改写主流电影的积极意义、张艺谋的极致追求……书中还有大量篇幅涉及武侠电影,徐克的视觉奇观研究、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研究……贾磊磊曾用两部专著和一部系列电视专题片来研究武侠电影,他对武侠片的历史演进、美学特征、武侠精神、作者风格都有独到的见解,武侠电影也实在是他志趣所在的一种类型电影。我们大抵可以说,贾磊磊最关注的,一是第五代导演,一是武侠电影。

    但,作者并非就电影论电影,并非只是专注于研究导演或电影类型,他的论述都指向电影之外的现实语境,他旗帜鲜明地主张电影的道德价值和文化建构功能,认为电影应该综合文化、政治和艺术的功能,在一个价值体系坍塌的世界里,电影仍然应当承担社会道德价值建立的责任,给人以精神力量,给人以慰藉和启示。《什么是好电影》里,有一个词常常出现,即“核心价值观”,这个关键词标志了贾磊磊电影理论的分界点,或者说转向,可依此把他的电影研究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电影本体阶段和电影文化研究阶段,在前一阶段,贾磊磊更关注电影美学、电影本体、电影作者研究等,而后一阶段,他更多的将电影与民族文化建构、主流价值走向、国家意识形态等等联系起来。所以电影《集结号》的出现,带给他惊喜,他在文中一再阐述这部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兼备的作品之于中国电影的意义:“我们的电影在为观众提供了娱乐和教育的同时,是否可能还为我们的文化建设提供一种可以转化的‘精神能源’?……我们终于看到了主流电影在经济、社会、文化三个向度上的有机整合,中国主流电影不仅具有了经济上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也具有了一般的艺术作品并不具有的文化影响力和心理凝聚力。”“《集结号》作为一个标志性作品使中国主流电影进入到一个非同以往的历史阶段,我们的主流电影也具有了一般影片所不具有的普世价值与人文关怀……”在贾磊磊看来,《梅兰芳》《集结号》《5颗子弹……》《超强台风》等影片都体现了这种核心价值观。如果说主流电影提供的文本尚不足以支撑核心价值观的整体建构,那么贾磊磊的另一个理论资源则凸现出来,他向武侠电影、并转向中国博大的传统文化寻求思想资源。《卧虎藏龙》里的道德节制、信守承诺,《5颗子弹……》的仁者美学,《七剑》的武侠精神都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多面参照。

    反之,对那些颠覆核心价值观的电影,贾磊磊严加批判。可以理解,为什么《英雄》和《色戒》让贾磊磊发出了“3000万美元厚葬了中国古代的侠士与刺客的精神:对知己的承诺可以放弃,对暴政的天下可以屈从”、“不是我们错了,就是李安错了,两者必居其一”的愤慨之言。贾磊磊是理想主义的,他对电影有寄托,有期望,有责任感,他说:“我想,我们还是应当拍出更好的电影来,用艺术的力量来证实:凡是正义的、美好的事业一定是能够被人类普遍认同、共同拥戴的,而且它一定是符合人性的,不论它的代价是个人情感还是生命,我们应当坚信这个历史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