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组织著名艺术家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慰问采风
http://www.cflac.org.cn     2010-07-30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走天山慰问兵团人 创佳作颂扬兵团魂

——中国文联组织著名艺术家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慰问采风

用优秀文艺作品回报兵团人

夏潮(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这次中国文联组织艺术家来到农十三师慰问采风,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让广大艺术家走进兵团,走进兵团干部群众中间,向兵团干部职工几十年来为边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领土完整、边防巩固做出的不朽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农十三师所在的哈密地区,既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也是我国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汇之地,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兵团成立56年来,兵团干部职工在这块土地上,流汗流泪,本着“热爱祖国、艰苦创业、辛勤奉献、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为兵团的繁荣、新疆的长治久安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和奉献。特别是现在,在兵团党委和师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农十三师兴起了“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活动,正在积极推进新疆的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这样一些活生生的素材是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源泉。希望艺术家们从兵团干部职工身上,从哈密和农十三师这块土地上,提升思想境界、丰富艺术灵感、激发创作热情,能够生产出为兵团干部职工和群众所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来回报兵团人和广大的人民群众。

真诚而去 满载而归

余宁

    带着一路风尘,离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回京了。但临别之际,脚步迟迟,是那样的依依不舍,每位艺术家的目光中都流露出太多的留恋,心底里仍充盈着太多的感动。7月19日至25日,由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和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李培隽带队,申万胜、李树声、张桐胜、张保和、刘洪彪、郑咏、汪荃珍、张铜彦、毛水仙、柴京津、狄少英、霍勇、刘国建、彭子义、蒋巍、傅琰东、魏勇、汪燕飞等来自文学、戏剧、音乐、曲艺、美术、摄影、书法、魔术门类的文艺家为团员的中国文联慰问采风团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进行了慰问采风创作活动。此次慰问采风活动是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展现西部大开发10年来的辉煌成就。慰问采风团在农十三师虽然只有短短数天时间,但正如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给艺术家们的良好祝愿一样:“真诚而去,满载而归”,收获了累累硕果。

    兵团农十三师之行,是一次实地感受兵团精神、努力提升思想境界的过程。慰问采风期间,穿越茫茫戈壁,到达绿洲之上的座座美丽城市,单是这样直接的对比,已令艺术家们对兵团人肃然起敬。而在农十三师党委书记、政委徐志新对兵团历史和兵团精神的深情讲述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一个个平凡却伟大的人物形象,让艺术家们感动地不停擦拭眼角的泪水,令他们心中的崇敬之情愈加深重,为他们此行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在兵团农场场史陈列馆,生产建设的木耙木犁、艰苦岁月穿过的补丁衣……在红星一场、红山农场、淖毛湖农场,一望无垠、生机勃勃的万亩枣园、葡萄园、哈密瓜园,兵团人战天斗地,在荒漠戈壁上开拓出的绿洲乐土,这些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艺术家们对兵团精神的理解分外深刻。几代兵团人像大漠胡杨、戈壁红柳一样扎下根来,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以对祖国、对民族的赤胆忠心和巨大的牺牲精神,忠于职守,履行职责,促进新疆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西北边防、捍卫祖国统一,这些不可磨灭的功绩,让艺术家们赞叹与钦佩,在他们的心中储藏酝酿,化作激情挥洒在他们的表演里、镜头中、笔触上。“屯垦戍边,红星永照”、“铁血映丹心,赤胆铸军魂”、“维稳戍边铸忠诚”等书作,《胡杨万岁——兵团精神礼赞》等画幅,表达了艺术家们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的颂扬。

    兵团农十三师之行,是一次传递党的温暖与关怀、用艺术回报人民群众的过程。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艺术家们来到农十三师慰问采风更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农十三师会务中心礼堂、红山农场、淖毛湖边防连、黄田农场,艺术家们为兵团老战士、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农场干部职工、边防战士以及当地群众奉上一台台精彩的节目。虽然平均每天奔波三四百公里路,有时途中还颠簸异常,但艺术家们没有一丝抱怨,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肩负的责任。人们也从艺术家们精湛的演出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新疆的重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新疆人民的关怀。人们给他们以热烈的掌声和民族尊贵的礼遇。在座无虚席的会务礼堂,人们欢呼着、喝彩着,如同孩子一般笑容灿烂;在红山农场,哈萨克族群众身着节日的盛装,向艺术家们抛洒着糖块,与艺术家们跳起欢快的舞蹈;在淖毛湖边防连,部队战士和兵团民兵排成数百米的两列,以嘹亮的军歌,热情迎接艺术家们的到来;在黄田农场,维吾尔族群众演唱了传承久远的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载歌载舞表达着对艺术家们的美好祝福。艺术家们也深刻感受到被人民群众喜爱的幸福,他们把“百花回报沃土,艺术奉献人民”这个“送欢乐、下基层”公益性惠民文化活动的宗旨贯穿慰问采风的始终。他们还以小分队的形式到田间地头和老军垦战士的家中进行演出或慰问。

    兵团农十三师之行,是一次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的过程。新疆是一块辽阔的土地,这里有着瑰丽奇特的自然风景、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慰问采风的间隙,艺术家们为天山的秀丽景色所吸引,为戈壁胡杨的壮观而赞叹,更为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情况下,这里的人们创造的变荒漠戈壁为绿洲良田的神奇以及对生活的无比热情而感动不已。艺术家们在巴里坤草原哈萨克族群众的毡房中,在黄田农场维吾尔族群众的居所里,还深刻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感受到了民族之间兄弟般的情谊、友好相处的和谐。每到一处少数民族村庄和聚集地,各族群众都会捧出甘甜的奶茶和醇香的美酒迎接远道而来的艺术家。艺术家们或记录、或速写、或拍摄,把自然的神奇造化、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和浓浓的民族感情收集到自己的艺术行囊之中。艺术家们做出这样贴切的比喻,他们好比一只只蜜蜂,在中国文联的引导下,来到这里从火热的生活中汲取养分,以酿出生活的甜蜜。

    慰问采风结束了,但是艺术家们深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脚步不会停歇,收获也将更丰富。就像夏潮说的那样:“相信艺术家们经过这样一个深入生活的过程,通过与几代兵团人的交往,必将创作出反映时代,反映新疆繁荣昌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来回报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回报新疆这片热土上的所有人民。”

采风感言

    李培隽(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此次慰问采风,正值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和以往的活动相比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新疆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时刻,中国文联组织艺术家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来到农十三师,就是要祝愿新疆的明天更美好,为兵团职工群众送上真挚的祝福。艺术家们深入到团场、连队,走到广大群众中间,了解兵团辉煌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感受民族之间友好相处的融洽,大家都在通过心灵感悟这片热土上人们昂扬的精神面貌和伟大的兵团精神。我感觉艺术家们此行收获很大,经过沉淀和酝酿,必将创作出反映军垦精神和民族团结的优秀作品。

    申万胜(中国书协副主席):50多年来,兵团这支特殊的部队、这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精神。这种伟大的兵团精神体现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值得传承和弘扬。在这次采风中,我对兵团精神感受最深的是,兵团人那种遭遇各种艰难险阻都改变不了的坚定信念和屯垦戍边的决心。兵团人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我们要用自己的专业、自己的阵地来做好对兵团的宣传,歌颂兵团精神。我想,可以用书法艺术的形式弘扬兵团精神,在全国举办一个以书写兵团精神为内容的展览,在新疆地区展览结束后,还可以到全国各地进行巡展。我们愿意为歌颂兵团精神、弘扬兵团精神作出自己的努力。

    李树声(《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半个世纪的兵团史是兵团人的奋斗史、创业史、成长史和成功史。兵团人弘扬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发挥着“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的三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新疆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为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兵团精神就是一种共和国的精神,是一种境界的升华,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农十三师广大干部群众的身上体现得更加充分、更加饱满,值得我们学习。艺术家们都有一种共同的心情,就是对奋斗在边疆地区的兵团人有一种感恩之心。内地人之所以能够安心工作、生活和学习,与他们的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

    张桐胜(中国摄协副主席):这次随中国文联慰问采风团来到农十三师,感到十分高兴。中国文联和农十三师在这几年间建立了非同一般的感情。我想,之所以能达成这样的默契,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艺术家对于兵团精神有一种深入的理解。此次活动中,很大的一个收获就是徐志新政委的介绍。从他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兵团精神深深刻在每一个兵团人心中。我们感受到兵团人平凡中的伟大,兵团精神就是一座丰碑,就是一段光荣历史。

    郑咏(全总文工团歌唱家):我是第一次来到兵团农十三师,感觉非常震撼。从北京坐飞机来这里的时候,舷窗外大部分是植被很少的荒漠或者戈壁,而我们的兵团人竟然在戈壁滩上开辟出片片绿洲,把戈壁变成了良田。参观了万亩枣园和葡萄园,感觉到农十三师的干部群众在这里艰苦奋斗、辛勤耕耘了数十年,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所面对的环境很艰苦,但是却非常的乐观。这种精神一直感动着我,震撼着我。我喜爱这片火热的土地,我喜爱这里无私奉献、坚守付出的人们。

    张保和(武警文工团艺术指导、快板表演艺术家):通过实地感受,让我心里产生了一种震撼,对兵团的历史和兵团人的奉献精神有了一种新的理解。尤其是到红星一场的老军垦战士家作客,又参观了万亩枣园、万亩葡萄园以及场史陈列馆,钦佩于兵团人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他们竟然在戈壁滩上建设了一个这么美丽的团场。以前这里落后、贫穷,但是经过一代代兵团人的不懈努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很多政策开始向新疆倾斜,有那么多人的支持,相信兵团人一定会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好。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一定要用艺术的形式反映兵团人火热的生活,弘扬伟大的兵团精神。

    刘洪彪(中国书协理事、草书委员会秘书长):一个文艺工作者不光是在书斋里做功课,要想创作出受群众喜欢和给群众以精神鼓舞的作品,还需要深入生活,贴近时代。这次到兵团来慰问采风,深入到农十三师,感觉收获丰富。首先是对兵团和兵团精神有了深入的了解,被在这片热土上积极向上、辛勤付出的人们所感动。此外,还到了哈萨克族群众和维吾尔族群众的村落里,看到了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当到了那片望不到边的胡杨林,看到胡杨树有倒下的,有再生的,有正枝繁叶茂的,但无论怎样都体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状态,努力挺起身躯,去触摸天空。我想,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是相通的。我会努力用艺术形式颂扬这种精神。

    汪荃珍(河南省豫剧三团团长):这次慰问采风对于艺术家来讲是宝贵的,因为这样的活动能够对当地人文景观和民族文化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丰富阅历、拓宽眼界的同时也为自身的艺术创作搜集了第一手素材。通过采风活动的朝夕相处,原来并不熟悉的艺术家相互之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了解了其他艺术门类的最新情况。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活动,我真正体会到当地的群众与兵团干部职工是多么需要文艺生活。我因为有任务要赶回剧团,只为农十三师的官兵演出了一场,没想到却得到了5次掌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都激动不已,没想到当地有那么多人对豫剧如此热爱。希望中国文联再组织采风时,能够涉及更多艺术门类,让老百姓对中国文联以及所属的各文艺家协会的了解更多一些,把优秀的艺术呈现给更多的群众。

    刘国建、彭子义(二炮文工团相声表演艺术家):回到北京,脑海里还时时想起王震将军的那四句诗:“诞生在井冈山,发展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就是这朴实的四句诗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兵团人。近距离与兵团人接触,他们给予我的震撼,是此行的最大收获。兵团人不是军人,却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默默无闻地屯垦戍边,无怨无悔。兵团人是“永不换岗的钢铁长城”、“永不移动的界碑”,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换,他们却始终守护着最初的那个诺言,一辈子为国家站好岗,这些不穿军装的兵团人延续了我军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国文联在国家经济援疆的大背景下,积极组织文化援疆的活动,真正深入到基层,和基层领导干部,和基层群众、少数民族同胞们打成一片。大家都感情真挚,把自己融入到整个活动中,这也让我极为感动:为兵团人的精神所感动,为艺术家的真诚所感动。

    张铜彦(中国书协理事、中国金融书协主席):此行感受颇多,作诗《13师赞》一首:英雄部队,生在井冈。延安保卫,威震四方。红星称号,美名传扬。一九四九,解放新疆。转战万里,哈密驻防。担负守备,稳定边疆。一九五四,转业换装。戍边屯垦,建设新疆。修渠引水,造园开荒。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林带成网,道路通畅。良田万亩,瓜园溢香。卫生文教,工交建商。各业兴旺,新镇厂房。哈密新貌,红星闪光。牧草丰美,天马故乡。千年不死,伊吾胡杨。雅丹地貌,天山风光。资源独特,旅游做强。加快发展,社会安康。半个世纪,造福新疆。无私奉献,祖国不忘。兵团精神,大力弘扬。开发西部,号角吹响。中流砥柱,铁壁铜墙。牢记使命,强边固防。文化强师,战略眼光。灵魂血脉,精神食粮。以人为本,和谐新疆。任重道远,再创辉煌。

    毛水仙(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我经常到各地写生,也到过很多基层的地方,但是这次非常不一样。因为兵团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现在,伟大的兵团精神还在不断延续,新一代的兵团人正在用现代化的方式,在先辈开辟出的绿洲上进行着跨越式的发展,那一望无际的万亩枣园、葡萄园,让我们看到了兵团美好的未来。兵团人非常了不起,他们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讲,就要弘扬伟大的兵团精神。我在淖毛湖农场看到那大片胡杨林,胡杨的坚韧不拔、顽强的生命力,正是兵团精神的写照,因此,我和柴京津、狄少英创作了《胡杨万岁——兵团精神礼赞》,献给兵团人。

    柴京津(八一书画院副院长):此次慰问采风我感受很深。首先是兵团太重要了。兵团担负着屯垦戍边、推动经济发展、维稳等重要任务,以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为己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兵团成立以来,一代代兵团人发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战胜各种困难,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新疆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徐志新政委的讲述,我们更具体地了解了兵团和兵团人的情况,兵团人身上那种精神太伟大了,感染了每一位艺术家。通过一代代兵团人和新疆各族人民的努力,新疆变得更加美丽,不只是沙漠戈壁,还多了一望无际的绿洲,有万亩枣园、葡萄园、哈密瓜园,把新疆变成了西部的璀璨明珠。

    狄少英(画家):来到农十三师,加深了对兵团的了解。兵团对边疆稳定、大局稳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伟大的兵团精神在一代代兵团人身上传承,他们默默地为祖国稳定繁荣奉献着忠诚。兵团精神对内地的人们来说,是一种激励,每个人都要有奉献精神。正是有了兵团人的无私奉献,才有了国家的稳定,才有了我们和谐的生活,我们不能忘却一代代兵团人的艰苦付出。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还应该利用文艺的形式来弘扬这种奉献精神,把它转化为整个民族的精神财富。

    霍勇(海政文工团歌唱家):参观农十三师的大枣、葡萄等现代化果园,感受到农十三师正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昂首前进,赋予了伟大的兵团精神以时代特征。兵团既担负着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任务,又要推动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兵团的现代化道路是推动新疆经济繁荣的必由之路,也是广大干部职工致富奔小康的阳光大道,给职工带来丰厚的收获,让大家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要用自己的歌声歌唱他们的生活,向兵团人表达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敬意。

    蒋巍(报告文学作家):此次随中国文联慰问采风团来到农十三师,感受到了兵团人屯垦戍边,为维护新疆稳定和长治久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大力宣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历史以及几代兵团人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我初步想创作一篇2万字的作品,反映兵团精神的故事,结合兵团现在的发展,宣传兵团军垦战士的战斗力、凝聚力,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对新疆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这一主题。另外,还计划从文化历史的角度、从维护国家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出一本书,主要写新疆自古到今的历史。

    魏勇(摄影家):采风过程中,当我浏览父辈们留下的珍贵照片时,忍不住热泪盈眶,由衷地感慨那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忘我牺牲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听淖毛湖农场焦新潮副政委讲述红星一牧场创业史和红星石的故事并瞻仰伊吾保卫战纪念馆,向伊吾保卫战烈士敬献了花圈,让我内心充满感动。红星石浓缩了丰富的军垦文化,闪耀着老一辈兵团军垦战士的精神光芒,时时刻刻激励着我拿起相机记录祖国建设的美好瞬间。

    傅琰东、汪燕飞(青年魔术家):我们是这次团里最年轻的演员,这次的经历对我们意义深远,肯定会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艺术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兵团精神的伟大,兵团人的伟大。当参观了万亩枣园、葡萄园后,感受更加直观,兵团人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终于让戈壁沙漠披上了绿衣,一片片绿洲展现在我们面前。兵团人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希望把新疆和兵团的元素融入到创作和演出中,弘扬兵团人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会把这笔精神财富带回北京,与我们的家人和工作团队分享。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