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走上大舞台 城市广场展风采
http://www.cflac.org.cn    2010-07-30    作者:岳国斌 余桂兵 史惠铭 阿兵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以前都是城里人送文化下乡,现在咱们农村人也能送文化进城了!”这是在近日江苏省丹阳市举办的“时代潮·乡村大舞台”广场系列文化活动颁奖晚会上,该市延陵镇延陵村村民邓国祥的获奖感言。由延陵村90多位农民参与表演的《吴风浩荡·诚信延陵》获得了优秀专场演出中“观众最喜爱专场”奖项。

    由江苏省文联指导,丹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主办的“时代潮·乡村大舞台”活动早在今年4月底就在丹阳市城区的人民广场敲响了开场锣,这是丹阳市今年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重头戏,也是一次文化总动员。此后,每逢周末,一个镇区一个专场,围绕新农村建设、四个文明建设,结合本地的历史、文化、旅游以及“一镇一品”等特色文艺形式,在一个半小时内上演由基层群众自编自演的歌舞、戏曲、小品、器乐、民间绝活等10多个节目。迄今为止,十几场专场演出荟萃了几百个群众文艺节目,演职人员近3000人,观众累计逾5万人次,通过专家评委现场打分和近10万人次的观众网络投票,还评选出了一批优秀活动专场、优秀节目、优秀辅导员和优秀组织奖。

    这一系列活动的举办,获得了各方的热烈响应。每场演出,各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党政机关干部都亲临现场观看,为演员们鼓劲加油。农民的参演热情也超出了主办方的预料。丹阳市文化局副局长韦夕瑾介绍说,尽管没有报酬,但各地农民参与踊跃,有父子一起登台的,有夫妻联袂演出的,有爷孙同台献艺的,新桥镇群楼村一个村就上了3个节目。许多人还因为参加演出耽误了自家买卖,延陵镇的谭召虎夫妇在农村从事红白喜事服务,为了排练、演出戏曲《徐墓挂剑》,夫妻俩在两个多月时间里错失了多笔生意。

    各具地方特色的演出让丹阳城区市民在炎炎夏日尽享文艺大餐。每当有演出时,该市人民广场上总是热闹非凡。有的市民为了占到好位置,下午5点多就来到广场,啃着馒头等演出开始。开发区的一对夫妇,尽管家离人民广场比较远,但两人每场必看,成为“乡村大舞台”的“铁杆粉丝”。台上农民演得有板有眼,台下市民看得如痴如醉。

    参与演出的文艺节目,大部分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通过这次活动,该市各镇区普遍创作了一批新曲目、新节目,挖掘和培养了一批文艺创作、表演等方面的骨干,“一镇一品”的文化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得到初步彰显,皇塘镇的农民书画、吕城镇的农民戏曲、界牌镇的儿童画、延陵镇的马灯、云阳镇的灯谜都成为亮点。

    对此,韦夕瑾感慨不已:“几年前,有的镇连一个上档次的节目都拿不出来,而今却出现了这么多好节目,说明这几年丹阳通过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成效显著。农村文化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

    丹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岳方表示,“时代潮·乡村大舞台”系列活动是文化惠民工程之一,通过送文艺进城,要让城里的市民也感受具有各镇区特色的乡土文化,形成城乡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文化丹阳的建设。

    本次“时代潮·乡村大舞台”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与江苏省文联的倾力指导和支持分不开。据悉,近年来,江苏省文联围绕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开展上下联动的方式,在全省各地相继举办了多场惠民文艺演出,让基层老百姓也能欣赏到艺术名家的风采。同时,省文联还对各地宣传文化部门开展惠民文化活动积极进行指导。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慧芬对丹阳市举办的“时代潮·乡村大舞台”系列活动给予了很高评价,她说:“送文化,农民是被动的。种文化,就是要发挥农民自身主动性,如此,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才有长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