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一台由著名舞蹈家黄素嘉编导的“和谐江苏——江苏民间舞集锦专场晚会”在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晚会共有13个舞蹈作品,全部由黄素嘉舞蹈学校的学生表演。这台晚会,是在江苏社会经济各方面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黄素嘉积极响应江苏省委省政府的传承保护江苏省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号召,在南京军区、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各级教育部门、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和文工团及江苏省舞蹈家协会的通力合作和大力支持下,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排演推出的。
富饶秀丽的江苏,物产丰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独具江南风韵的民间舞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生成、传衍。在江苏生活了63年的黄素嘉自称“我所有的作品都姓‘苏’”。简捷的话语道出了她对江苏毫无保留的爱。从艺61个春秋的黄素嘉更是在她的每个时期的作品中都融入了这份浓烈的感情。这台晚会的《碧波红菱》、《茉莉飘香》、《太湖美》、《丹顶鹤的家乡》、《桃花溪》、《金色大地》、《春江花月夜》等作品中,无论是采红菱,还是茉莉香;无论是桃花溪中的绣娘,还是丰收歌中的女生产队员;无论是春江畔的婀娜娉婷,还是天空中的行行飞鹤,都让人目睹了江苏的青山绿水,花好月圆,欣赏到江南女子柔美和勤劳的身影。黄素嘉的大多数作品都有着鲜明的主题动作,而这些动作又皆来自于基层人民的生活和劳动,黄素嘉尊重人民天生的质朴作风,又准确地加以艺术提炼而不失其真实和根脉。这在《地滚莲湘》、《花香鼓舞》中尤见其举重若轻的艺术手法。可以说,这台舞蹈晚会称得上是江苏新时代的舞蹈群像,同时在其作品中也具有一以贯之的美学特征,那就是——优美的舞风,和谐的情绪。这种特质非常鲜明突出,这不仅缘于和风细雨的江南人文地理,更取决于黄素嘉本人的审美气质所赋予舞蹈作品的艺术底色。这种美学特征和气质不仅与江苏地域性文化气质相吻合,更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重要文化气质之一,那就是温润、和谐、明朗,在黄素嘉的作品中,人与自然、人与劳动,像春夜江华般美好,如阳光下麦田般绚烂。
6月21日“江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江苏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刘仲宝的主持下召开。来自北京和江苏省的20余位代表出席。会上总政宣传部副部长顾小英盛赞黄素嘉为江南文化和军旅舞蹈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认为她的作品阳光健康、积极向上,表现出艺术家本人独特的风骨和个人魅力;中国舞蹈家协会理论研究部主任林力平认真点评了“和谐江苏——江苏民间舞集锦专场晚会”中的作品,从审美角度和文化内涵上点评了黄素嘉舞蹈作品的艺术特色;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教授田露从创作民间舞的角度感佩黄素嘉将江苏民间舞的素材化为自己舞蹈创作的语言,使她的创作具有鲜明的舞蹈语感和气质感;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刘青弋认为黄素嘉对江南题材、江南民间舞语言的运用体现了一个艺术家对文化责任的担当;此外发言的还有《舞蹈》杂志社社长赵士军、《中国艺术报·中国舞蹈》专刊执行主编茅慧及江苏省的代表。大家除了对黄素嘉独具风格的江南特色民间舞创作给予高度评价,更是被黄素嘉虽已过古稀之年、仍在舞蹈事业上勤奋耕耘、冲锋在前的拼搏精神所深深感动,是什么力量使这位应该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老舞蹈家依然在编导的第一线呕心沥血?功成名就的将军级舞蹈家仍躬身为孙子辈的孩子们编舞?——还是那份爱,那份终身不舍的对江苏的民间舞蹈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