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 民营艺术院团才能花繁叶茂
http://www.cflac.org.cn    2010-07-16    作者:王春梅    来源:中国艺术报

    7月13日,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参加本届展演的23个民营艺术院团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纪念牌和荣誉证书。参加本次展演的每个剧目除免除全部场租和获得60%的票房收入外,还将从文化部获得3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由文化部主办的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自6月23日至7月11日在京举行,共有来自全国23家民营艺术院团的14台优秀剧目相继演出。展演剧目涵盖了豫剧、晋剧、黄梅戏、越剧、吕剧、锡剧、二人转、木偶、皮影、动漫舞台剧、音乐剧、杂技等众多艺术门类。展演期间,还举办了“全国民营艺术院团发展座谈会”,参加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部分院团代表畅谈了本剧团的成功经验,为民营艺术院团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指明了方向。

    民营院团的最大市场是农村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现有民营艺术院团已超过6800家,涵盖了戏剧、歌舞、曲艺、杂技、魔术、木偶等众多艺术门类,在繁荣基层演出市场、丰富城乡文化生活、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相对于国有艺术院团,民营院团面对着市场更加严峻的考验,也经受着更为激烈的竞争,而一些地方的优秀民营艺术院团却成功走出了一条生存与经营之路。民营艺术院团的生存完全依赖于票房,而要获得票房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众群和演出市场。在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嫦娥看来,农村是戏曲艺术的最大市场,农民则是戏曲院团的衣食父母。5年来,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立足基层、面向农村,共演出6000多场次,足迹遍及晋、冀、蒙、陕、豫5个省、自治区的几十个县、近千个村落。“只要是羊群能上去的地方,我们剧团的戏就能上去。”胡嫦娥说。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王红丽也表示,民营剧团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基层群众这片土壤,“服务基层农民、走平民化道路是我们的宗旨”。小皇后豫剧团平均每年演出400多场,其中有90%的演出在农村在基层。“能得到老百姓长久的支持,赢得市场是早晚的事情。”王红丽说。

    由于很多民营剧团的团员都是来自于基层,有些演员本身就是农民,因此他们与农民群众有着特殊的情感。一些剧团下农村演出,经常是自己打着铺盖卷和行李,带着锅碗瓢盆,有时还会睡地铺、睡麦秸,然而他们却乐观地表示:“只要老百姓喜欢,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在农村演出时,剧团还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票价。“有的农村还不是很富裕,我们不计较价格高低,只要群众想看戏,少给点钱也演,有时甚至不给钱也演,我们每年还会组织公益演出”,王红丽说。本着“还戏于民”的宗旨,吉林省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在连续5年坚持送戏下乡的基础上,还在全省范围内先后建起10个“欢乐庄稼院示范点”,为示范点购买设备和乐器,培养农民文艺骨干和乡村文化干部,并为农民工、家庭困难的居民、残障人士提供免费观看演出的机会,赢得了观众的好评。“要让更多的人主动花钱买票看戏,就要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影响。民营文艺企业谈社会效益不是在作秀,而是在经营。”吉林省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团长李云杰表示。

    节目质量高才能赢得观众

    有些人对于民营艺术院团的印象就是“草台班子”,节目质量不高,实际上却不然。很多民营艺术院团的节目都很优秀,有些还获得了全国大奖,如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的《铡刀下的红梅》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龙兴晋阳》的主演胡嫦娥、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状元未了情》的主演萧雅等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代表们认为,现在演出市场上对地方戏曲的需求量很大,有些团的演出供不应求,有些却乏人问津,这并不是因为戏曲市场萎缩,而是有的剧团剧目质量跟不上要求,“要成为艺术舞台上的常青树,节目质量是关键,粗俗的、缺少艺术含量的表演最后一定会被淘汰”。山东淄博鲁艺吕剧团团长路晓荣表示,民营剧团在剧目质量上要“向高标准看齐”,只有不断推出新的优秀剧目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合格的节目绝对不可以演出,不称职的演员绝对不要让他上台。”李云杰也如是说。

    北京松雷国际文化创意产业集团副总裁李盾认为,要提高节目的质量,就要在努力学习继承优秀传统剧目、借鉴其他艺术门类优长的基础上,创新思维,发挥创意。他们作为国内第一家音乐剧领域的民营企业,创排的《蝶》在不久前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了“文华大奖特别奖”。李盾表示,由于音乐剧更多面向的是城市的群众,甚至更多面向的是城市里青年一代的观众,因此创意、创新尤为重要。《蝶》由我国传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创意编排而成,用音乐剧的形式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梁祝”,其奇妙的构思、精彩的表现手法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获得了成功。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红兵也表示,剧团要以市场为依托,要创排适合现代人口味的新节目,因而要勇于创新,力争排出的每部戏都让观众爱看。

    政策扶持才能获得更大发展

    一些代表认为,虽然民营院团生存状况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观,但由于完全走市场,收入全部要靠演出票房,民营院团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瓶颈”,其中最大的无疑还是资金问题。创排新戏、添置道具、培养人才等都需要大量投入,而民营院团的“资力”毕竟有限。北京华明伟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曹华表示,现在大多数民营艺术院团都存在着经费短缺的问题,加之现在国内企业绝大多数对文化建设投资意识还很薄弱,使得民营院团出现“求钱”无门的情况,他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像扶持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那样支持民营院团的建设。李云杰建议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在重大文艺评奖中对民营院团政策上的扶持和倾斜,使更多优秀民营院团的艺术精品脱颖而出。胡嫦娥则认为,现在民营剧团发展比较快,民营剧团多了以后亟需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政策来进行规范,否则不利于剧团的持续发展。她举例说,现在人才的流动问题就很大,签订的劳动合同履行起来困难,这些都需要规范。

    回想起剧团曾经走过的路,安徽芜湖县黄梅戏剧团团长曹帮萍至今还有些感慨。10年前,因为演出市场不景气,看戏的观众很少,剧团停办了一年多,她还开起服装店,做起了生意。后来,在戏迷的强烈要求下,曹帮萍重新出山,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尝试了股份制等新型的经营与管理机制,终于使剧团从困境中走了出来。目前剧团已拥有固定资产120万元,2009年收入上百万元,团员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她表示,只要演出的戏观众喜欢、适应市场需求,经营方式科学,民营剧团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