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再造新辉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艺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http://www.cflac.org.cn    2010-07-09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丰 收(新疆兵团文联党组书记) 李光武(新疆兵团文联主席)

    “哗啦啦的黄河水,日夜向东流……大开放的号角在新时代吹响……”斗转星移、世纪交替。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88团走向全国的歌唱家王宏伟这曲《西部放歌》唱响大江南北,映证着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幕已经拉开。从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文学艺术事业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开始了再造兵团文艺事业新辉煌的实践。10年磨一剑,回望新世纪前10年兵团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历程,可谓是成绩喜人,成就辉煌。

    西部大开发实施10周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文学艺术工作,是在继承军队文艺工作传统的基础上,随着兵团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如今,兵团文艺已成为兵团各族职工群众屯垦戍边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文艺是兵团精神的火炬和职工群众奋进的号角,它担负着弘扬兵团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塑造兵团形象、鼓舞兵团人士气、提升兵团“软实力”和兵团文化竞争力的重任,在兵团的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兵团文艺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着光荣的军旅文化积淀,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许多文艺作品不仅在全军全国产生影响,不少作品还被介绍到国外。邓普创作的反映驻疆部队参加农业生产获得小麦大丰收的报告文学《一百零八个日日夜夜》,被苏联《真理报》译载,綦水源的短篇小说《种籽》,曾明了的《秀女》《猫事》等一批反映兵团生活的文学作品被译为英、法、匈、日等外文介绍到国外。王刚取材于兵团工一师的长篇小说《英格力士》出版后,很快被翻译成英、法、韩、意等国文字和汉语繁体字文本出版,向国外和港、台及华语地区发行。在兵团的文学作品走出国门的同时,兵团的艺术产品,也在逐步进入国人的文化视野。孟宪治原著,兵团文工团演出的四幕话剧《千秋功罪》,把国民党爱国将领陶峙岳将军在党的政策感召下,率部起义的历史壮举搬上舞台。韩天航的电视连续剧《戈壁母亲》叙述了一个兵团人在中国西部高地上生存与发展的故事。戈壁母亲的身上折射出了人性的崇高和人生的精彩。兵团有7个专业文艺表演团体,都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传播友谊的文化载体。

    兵团成立后,由兵团作者创作的大量反映兵团“铸剑为犁”、“屯垦戍边”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产品问世。进入新时期后,兵团文艺的发展,首先是诗歌的异军突起,出版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诗集;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创作硕果累累;舞台艺术创作、影视剧创作也有很大成就,许多作品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一时期,兵团的美术家、书法家、摄影家们创作的反映兵团生活的作品也广受好评。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兵团文联紧紧围绕“奋起二次创业、再造兵团辉煌”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积极开展文学、影视创作,专题文艺展演,音乐、舞蹈研讨,美术、书法、摄影展览等主题文艺活动;举办了一系列重大节庆文艺活动。举办了首届边塞诗歌节,制订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学艺术创作管理实施办法》,召开了兵团文学艺术创作签约大会。为进一步加大兵团文艺创作力度,推动“双优”实施进程,激发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努力生产更多的表现兵团生活的优秀作品,兵团文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兵团文学艺术创作的通知》,制定了兵团文学艺术创作实施细则。为进一步加大兵团文艺创作力度,推动“双优”实施进程,展示创作成果,鼓励创作更多更好的表现兵团生活的优秀作品,通过召开兵团文艺创作补贴兑现大会,兵团文联拿出30万元对近3年创作、出版的80部文艺作品进行了补贴,极大地调动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兵团文联专门组织全兵团30余名青年作者在北屯召开了兵团青年作家创作会议。还举办了兵团首届戏剧节促进了兵团戏剧艺术的发展。

    各文艺家协会和各师文联工作各具特色、卓有成效,为推动兵团文艺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各文艺家协会通过参与职工艺术节和广场文化节等系列文艺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服务了兵团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先后在北京、上海、青岛、深圳、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举办了大型美术、书法、摄影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兵团文学艺术事业的整体实力,扩大了兵团的影响;音乐、舞蹈、戏剧、杂技等文艺家协会先后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大赛、展演等活动,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大奖;在重大事件期间举办了一系列文艺活动,充分体现了文联在重大事件中有所作为。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发生后,兵、师文联积极行动,为南方灾区捐款;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和今年玉树地震灾害发生后,兵团多次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为灾区捐款捐物,还组织文艺家开展抗震救灾文艺作品创作义展义卖活动,党员文艺工作者主动交纳特别党费,农八师石河子市文联等基层文联纷纷组织书画家走上街头开展义卖活动,兵团作家、诗人以抗震救灾为主题,创作了一大批文学作品歌颂中华民族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和奥运会举办期间,兵团文联又组织各文艺家协会和基层文联开展了一系列迎奥运庆奥运文艺活动。这些活动的成功开展,充分体现了兵团文艺界在重大事件面前积极作为的爱国情怀。

    10年来,兵团文联及各团体会员,紧紧围绕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群众,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每年坚持积极组织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惠民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文艺家深入到师团、垦区、企业、部队和自治区地州、县友好单位,进行戏剧和文艺节目慰问演出。兵团各级文联和文艺家协会先后深入阿克苏、库尔勒、喀什、伊犁等垦区和昌吉、哈密、塔城、吐哈油田等地方进行送欢乐慰问演出。兵团文艺家以不同形式开展文艺下基层活动,组织书画家赴农二师、农六师、农十二师和兵直等几十个团场为职工群众现场赠送书画作品和春联。兵团文联还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挂钩扶贫、慰问贫困职工等活动。兵团文联积极配合中国文联组织的大型文艺慰问演出活动,先后与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联合组织全国及兵团著名书画家深入喀什、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开展现场创作、赠画活动;积极与中国文联、中国杂协配合,组织艺术团赴农十三师慰问演出,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职工群众心中。特别是2010年春节前夕,兵团文联组织各艺术门类艺术家,组成两个慰问团,分别深入十四师47团、二师且末支队、十师181团、武警北屯中队和七师123团、127团、乌苏市石桥乡,为广大职工群众和地方农村群众进行慰问演出和艺术展示,受到各族职工群众的热烈欢迎。

    10年来,兵团文联及各团体会员,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把出人才、出精品作为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兵团历届党委对兵团文学艺术工作给予了厚爱,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兵团党委高度重视兵团文艺人才的培养,加大了兵团文艺事业的投入,在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兵团文联于2005年启动了兵团文艺“双优”计划,从全兵团骨干会员中挑选了25名青年文艺人才,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中培养,将25名“双优”人才送往北京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深造,组织他们深入基层,深入生活,采风创作,通过协调,让有创作实力的同志到基层、企业挂职锻炼,把创作任务以量化指标落实到人。我们在通过各种渠道大力推介兵团作者的作品的同时,努力办好兵团自己的各种文艺刊物,《绿洲》杂志越办越好,多次获新疆优秀期刊奖。

    10年来,兵团文联先后编辑出版了兵团小说、散文、诗歌等选集和美术、书法、摄影、音乐等系列丛书,先后出版、上演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集,进一步展示了兵团文化的无穷魅力。在出人才方面,兵团文联和各团体会员通过召开座谈会、表彰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文艺家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艺德教育,使文艺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业务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通过举办各类艺术人才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文艺人才。通过举办文学创作班、作品研讨会等形式,对一些有影响的作家、艺术家的作品进行研讨,从中发现了一批有较大发展潜质的文艺人才。

    10年来,兵团文联及各团体会员加大文艺队伍建设力度,积极扶持培养文艺人才,坚持一手抓文艺人才的培养,一手抓文艺创作的方针,按照“德艺双馨”的要求,切实加强文艺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学艺术修养。采取“请进来”的策略。邀请中国文联“德艺双馨”代表团来兵团访问,举办了多期文学艺术讲座,先后邀请了高占祥、陈建功、杨牧、蒋子龙、赵本夫、苏叔阳、陆天明、蒋开儒、魏明伦、姚迪雄、易中天等名家来兵团讲学。邀请了澳大利亚、日本、欧洲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文化名人、文艺团体来兵团举办展览、交流演出;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广泛开展文艺对外交流活动。多次选派艺术家参加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组织的赴国外和港澳台地区进行艺术交流活动,组织基层文联及文艺家协会负责人先后到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广州、广西等省区市兄弟文联进行学习、参观和考察,通过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广泛开展,把独具魅力的兵团文化介绍给外界,开阔了文艺家的艺术视野,激发了文艺家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热情,扩大了兵团文化在全国乃至在世界的影响。

    文联是党领导的文艺界的人民团体,在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动文艺事业发展中担负着重大责任。兵团文联切实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为文联履行职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兵团文联坚持文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通过多种学习和教育,为履行文联职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十年来,兵团文联及各团体会员坚持以加强自身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服务意识,取得了“更新发展理念、把握政策方向、解决突出问题、组织重点创作、完善制度建设、统筹日常工作”等多方面的成效。切实加强了兵团文联领导班子建设,兵团文艺队伍的团结进一步加强,文联组织的凝聚力不断提高。切实加强了兵团文联内部管理,完善了兵团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的各项工作制度,我们首先从文联体制机制的创新入手,对兵团音乐舞蹈协会和戏剧杂技家协会进行了分离,成立了兵团民间文艺家协会、边塞民族管弦乐团和京剧票友戏迷协会,完成了各文艺家协会换届和届中调整工作,加强了各协会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对老干部的管理工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医疗等实际问题。出台《兵团文联目标管理实施办法》,对机关部、室和各文艺家协会制定工作目标。使文联工作得到了蓬勃开展,使文联机关的作风得到了明显改进,兵团文联连续多年荣获“兵团机关文明部局”荣誉称号,一个团结、和谐、充满活力的“温馨之家”正在逐步形成。

    纵观新时期以来兵团的文艺作品,随着思想的解放,文艺家主体的自觉和文艺向本体的回归,反映兵团生活的文艺作品,在坚持主流价值体系的同时,逐步摆脱了简单化、概念化和泛政治化的桎梏,重视了对情感的投入、人性的开掘和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解读和诉求。从启迪情智、塑造灵魂入手,提升了兵团文艺的学术品位和艺术境界。

    二、兵团文艺事业发展积累的经验

    其一,兵团文艺事业的发展有着源远流长的原创性。“兵团文艺”是中华民族始自汉代的对辽远的西部疆土实行“屯垦戍边”的一首抒发爱国主义情思的古韵长歌。自公元前101年汉朝在西域设立校尉到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2000多年来,中华儿女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演出过许多侵略与反侵略、占领与反占领、分裂与反分裂的历史活剧。在这一幕幕历史剧中扮演过主角的西部军人们,留下了许多戍边文化的遗产。从大量遗存的始自汉代的历朝历代的奏折、典章、铭文、碑记、诗、词、歌、赋及绘画、建筑中,都可以呼吸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浩然正气。为捍卫祖国疆土而献身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西部戍边文化的主流。特别是盛唐时期曾出现的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以老诗人闻捷、郭小川、贺敬之和新疆诗人洋雨、东虹、李瑜、雷霆、杨眉、李幼容以及80年代后异军突起的杨牧、章德益、周涛、李光武、秦安江、曲近、贺海涛、郁笛等中国西部诗人们所形成的中国“新边塞诗派”的作品中,就搏动着盛唐“边塞诗派”以身许国、积极进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豪放、雄浑、昂奋、刚健的人文血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兵团文艺永远的主题,也是人类普遍共识的价值所在。“兵团文艺”就是对中华民族西部戍边军旅所原创的、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其二,兵团文艺事业的发展有着科学发展的先进性。半个多世纪来,在新疆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兵团文艺,始终坚持了面向现代、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0世纪50年代组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主力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二、六两军,都是久经战争考验的英雄部队,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明之师。随二、六军1949年进疆的有军、师两级所属的7个文艺工作团、队和4个戏剧表演团体。在这支近千人的文艺队伍中,有的是延安鲁艺的学子,有的是聆听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老文艺家。进疆后大都担任了新疆和兵团各级文化部门和艺术表演团体的领导或主创人员。半个多世纪以来,正是这些文化干部和文艺人才,奠定了兵团文艺能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构成了兵团文艺在新疆多民族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主力军作用。1954年标志着从军旅文艺向军垦文艺的转变。兵团的文艺家们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同时他们积极参加军队大生产,创作出一大批反映兵团生活的文艺作品,为推动兵团屯垦戍边事业作出了贡献。

    其三,兵团文艺事业的发展有着多元多彩的包融性。中华民族历朝历代远驻西域的军旅,都是促进中原文化与边疆地区多民族文化互相交流、吐纳和认同的重要载体。今天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包括13个兄弟民族在内的社会群体。250多万军垦战士中,每一个人都负载着各自地域文化的元素和信息,这种多元一体、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构成了兵团文艺坚实厚重的文化根基,奠定了兵团文艺在新疆多民族文化互相交流、吐纳、认同,进而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世纪50年代始,兵团艺术剧院拥有京剧、秦剧、豫剧、越剧、楚剧、评剧等十大剧种的艺术表演团体,在新疆广泛地上演了《北京四十天》《屈原》《谢瑶环》等新编历史剧和《白毛女》《赤叶河》《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革命现代戏,在边疆多民族地区传播、弘扬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开创了新疆戏剧舞台的一片新天地。

    兵团的文艺家们在传播中原文化的同时,还积极学习、吸收与传播了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第一部反映维吾尔族民主革命生活的长篇小说《多浪河边》,由兵团作家周非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新疆第一部反映哈萨克族生活的长篇小说《帕力黛与哈里曼》由兵团作家徐特生创作,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部哈萨克族作家的长篇小说《光明之路》的汉译本,由兵团作家姚承勋翻译,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兵团的剧作家陈艰用维吾尔族民间故事改编的戏剧《西琳与巴尔哈特》在新疆公演之后,由兵团越剧团、楚剧团带往上海、杭州、武汉等12个城市广泛演出。兵团文工团多次把新疆多民族精美的乐舞艺术带进北京等城市及越南等国外演出。上世纪70年代,兵团的美术家黄戈捷策划、设计、组织制作完成的大型“新疆少数民族民俗展”在北京展出后,受到国家民委等部门的重视,并推广到全国各省区,首开了全国重视开展兄弟民族民俗文化交流之先河。在兵团汉族作家创作出版的大批文学作品中,不乏解读和叙述新疆多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吐纳和认同的情节和故事。陈平在他的散文集《走过喀什》(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中说:“从影响了维吾尔民族伦理道德1000多年的《福乐智慧》中,能读出儒家思想的元素。”

    半个多世纪以来,兵团的文艺家们所创作的大量反映兄弟民族生活的文艺作品,推动着新疆兄弟民族之间文化的互相交流和认同,对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

    其四,兵团文艺事业的发展有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辖的176个农牧团场和4300多个工、交、建、商、服等企业,遍布天山南北。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中枢地带,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多源多彩的文化资源、开放包容的文化传统,为兵团文艺提供了一个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新天地。

    其五,兵团文艺“双优计划”是推动兵团文艺事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兵团党委高度重视是实施“双优计划”的关键。兵团党委把建设兵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兵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兵团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对屯垦戍边伟大事业的不断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兵团文艺“双优计划”就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实施开展的。

    精心组织、积极部署是实施“双优计划”的保证。几年来,我们根据兵团实际,对“双优计划”的实施做到完善方案、细化措施、落实人头,把每年的阶段任务和5年的工作目标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具体实施,收到了良好效果。随着文艺形势的发展,蕴藏在基层和各行各业的文艺创作热情不断高涨。我们从实际出发,在作者范围、创作层次上拓展“双优”外延,变小“双优”为大“双优”,广泛培养、扶持更多的文艺作者,不断完善出优秀作品、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使“双优计划”覆盖面更广、更切合实际、更有利于出成效。在兵团实施“双优计划”的同时,农一师阿拉尔市等单位也先后开展了“双优计划”工作。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是实施“双优计划”的根本。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只要牢记使命、深入实际、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屯垦戍边伟大事业、无愧于广大职工群众的精品力作,“双优计划”工作才能真正见成效。

    兵团文艺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半个多世纪来,从王震将军的五言《凯歌进新疆》、张仲瀚的七律《十万大军进天山》生发起来的兵团文艺,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中感时忧国的爱国主义传统,还为其赋予了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时代精神,创作了大量的表现兵团人艰苦奋斗,以博大的情怀为人类崇高的事业而献身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产品。在这些作品中,多宗多源的文化根基,绚丽多彩的西部风情,是兵团文艺飞扬的风采;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英雄主义的胸怀,是支撑兵团文艺风采飞扬的灵魂和骨钙,架构了兵团文艺自己的风骨。而兵团文艺的审美追求,只能从兵团文艺家们所生存的客观世界中去发现、创造和升华。

    生活在兵团的文艺家们,总是把表现新疆自然环境的严峻美、历史文化的凝重美、兵团人社会人性的崇高美、社会人生的悲壮美和兵团人文化心态开放、包容的和谐美,奉为自己的审美追求。《镇边将军张仲瀚》中文韬武略、鞠躬尽瘁、为屯垦戍边埋骨天山的兵团政委张仲瀚,《千秋功罪》中大义凛然深入虎穴,说服主战群顽举旗起义的爱国将领陶峙岳,《军队的女儿》中为开发荒原,身残志不残的军垦战士刘海英,《西疆国界山》中为捍卫国土长眠在巴尔鲁克山下的兵团女战士孙龙珍,《西上天山的女人》中在突击开荒抢时播种时,因劳动量超出生命的极限而发生车祸,血沃荒原的女农机手——上海姑娘韩美珠,《戈壁母亲》中为抢救奥依古丽于危难,葬身雪崩的兵团职工刘玉兰……在他们的身上显示出来的,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身体越疲惫,意志越坚强,环境越严酷,形象越美丽的悖反效应,折射出了兵团人坚韧、刚强、博大、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在大量反映兵团生活的文艺作品里,在揭示兵团人生存的艰难中,升华了兵团人社会人性的崇高与美丽,人生的悲壮与辉煌。兵团人铸剑为犁,艰苦奋斗,用自己的生命托起了人类的尊严与希望。伴随着兵团的伟业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兵团文艺,就是一部人类从战争走向和平的心灵史。

    兵团的文艺源远流长,波澜壮阔,形成了自汉以来历史发展的峰巅。兵团文艺是凝聚人的黏合剂,它生于井冈山,长于南泥湾,在天山南北融合了多民族文化而发扬光大,其艺术形式深受新疆各族人民的喜爱,其思想学说对兵团乃至新疆人民的精神发展具有极大的亲和力。其文化价值,是兵团乃至新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兵团文艺有着辉煌的过去,更会有美好的未来。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里,兵团文艺一定会拥有一个更加辉煌、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