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多民族、多语种地区。多语种文学翻译是新疆文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汉文文学作品翻译成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吉尔吉斯)、锡伯等民族语言文字,将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文学作品翻译成汉文,是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新疆的文学翻译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繁荣。上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新疆形成了“汉译民”和“民译汉”的一支阵势庞大的多民族文学翻译队伍。这支队伍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翻译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作品,极大地了丰富了新疆各民族文学艺术创作园地。为新疆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纯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加之文学翻译人员年老体弱或去世,造成文学翻译人员青黄不接,从事“民译汉”文学翻译的人员寥寥无几,有些文学翻译刊物由于经费和人员得不到落实而停刊,使文学翻译事业出现滑坡。进入21世纪后,在老一辈翻译家们的呼吁和倡议下,借西部大开发东风,为加强对文学翻译工作的指导、协调,自治区文联于2007年9月5日成立了新疆作家协会文学翻译家分会。在翻译家分会的积极努力下,组织形成了由一批老中青翻译人员组成的“民译汉”文学翻译队伍,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从2000年至2009年底的10年期间,经有关部门组织和协作,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了专门由翻译作品编辑而成的《羊皮鼓丛书》。2001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张宏超翻译的维吾尔古典诗歌选集《纳瓦依格则勒诗选》,这是进入21世纪后出版的第一部较有分量的“维译汉”诗集。
新疆作家协会文学翻译分会成立以后,先后组织近50名各族青年举办了两期文学翻译培训班。同时,从2008年至2009年,挑选数十名各族青年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作家参加高级研讨班学习。《民族文学》《西部》等文学刊物,为他们的文学翻译创作提供了发表的园地。近10年来,仅在《民族文学》《西部》《阿克苏文艺》等文学刊物上,组织翻译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各种体裁的少数民族作品就达200多万字。
这期间不但出版了老翻译家张宏超翻译的长篇小说《毛拉翟丁——阿凡提》(赫维尔·铁木尔著)、《高昌的传说》《伊吾木卡姆》等作品(2009年出版),同时也出现了一批翻译新秀,他们的不少翻译新作在《西部》《民族文学》刊物上相继问世,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从10年来文学翻译的作品和新疆“民译汉”队伍的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民译汉”文学队伍;展示了较高的翻译水平;这一时期翻译出版的长篇小说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