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的藏戏
http://www.cflac.org.cn    2010-07-09    作者:藏 艺    来源:中国艺术报

    藏戏艺术,作为我国藏文化的精粹和代表,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藏戏的发展、保护工作得到了加强,进一步引发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对它的喜爱,从而在藏族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自党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藏戏事业加快了发展速度,比如2007年8月拉萨市雪顿节举办了市属民间藏戏队传统藏戏汇演比赛,2008年中国拉萨雪顿节组委会组织了“世邦杯”藏戏展演,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自治区藏剧团创演了许多有影响的藏戏作品,如2001年藏戏综艺晚会《吉祥——阿吉拉姆》在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祝大会献礼演出获得成功。同年新编大型历史藏戏《文成公主》,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4年自治区藏剧团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改编大型传统藏戏《卓娃桑姆》荣获4项大奖: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导演奖、文华音乐创作奖和文华演员表演奖。2005年由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和中国京剧院联合创演了藏戏京剧《文成公主》,在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活动中首演,后来又在北京和其他城市演出,2007年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5年又创演了大型现代藏戏《朵雄的春天》,2007年大型现代藏戏《朵雄的春天》荣获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随着我国对于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藏戏遗产的保护工作也逐步开展。如先后编纂出版《中国戏曲志·西藏卷》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西藏卷》,1999年出版大型精装图书《中国藏戏艺术》,2000年出版《藏戏与藏俗》,2009年出版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藏戏史》等。2003年迥巴藏戏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十大试点之一。2006年拉萨觉木隆、日喀则昂仁县迥巴、日喀则南木林县香巴、日喀则仁布县江嘎尔、山南琼结县宾顿巴、山南乃东县雅隆扎西雪巴6种藏戏被列入国家级和西藏自治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拉萨觉木隆的旦达和次旦多吉、日喀则昂仁县迥巴的朗杰次仁、日喀则南木林县香巴的次多、日喀则仁布县江嘎尔的次仁、山南琼结县宾顿巴嘎玛次仁和白海、山南乃东县雅隆扎西雪巴的尼玛次仁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第一批和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2007年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改建成为“藏戏艺术中心”。2009年藏戏被列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随着专业藏戏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对民间藏戏的扶持、保护力度的加强,广大群众对藏戏越来越关注和喜爱,在藏族群众生活中影响深远。早在1980年5月西藏自治区举办了首届业余藏戏会演,会演推动了各地民间藏戏的恢复和发展。如山南地区群艺馆对古老的白面具藏戏扎西雪巴进行了抢救,组织尚健在的老艺人向年轻演员传授表演技巧,并排演了《诺桑法王》,在山南地区各县巡回演出。昂仁县迥巴藏戏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请老艺人带徒弟,培养了一批年轻演员,恢复上演了迥巴藏戏剧目《顿月顿珠》,在拉孜、谢通门、日喀则、定日、萨嘎、聂拉木等县区巡回演出。在边境县、乡村、牧场的演出影响尤其大,曾有两位万元户包场演出,一时传为佳话。仁布县江嘎尔藏戏队参加扎什伦布寺“什莫钦波”节演出,受到班禅大师的接见和奖励。拉萨市河对岸的直巴,堆龙德庆县的东嘎,山南的乃东、泽当,贡嘎县的朗杰雪,浪卡子县的琼果孜,日喀则南木林的空玛,定日县的雪嘎,昌都江达县的岗托等各藏戏团,也都在频繁地开展演出活动。仅日喀则地区,藏戏团队已从1980年的17个发展到1982年的36个。进入新世纪以后,许多民间藏戏班走“以文养文,以戏养戏”的路子,一方面到外地去巡回演出,也参加各种集会节庆演出;另一方面与旅游企业签订演出合同,既为旅客服务,又增加了藏戏团队的收入,扩大了藏戏的影响。如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藏戏队、堆龙德庆县乃琼乡那日藏戏队、拉萨城关区雪巴藏戏队等。

    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近年来西藏的民间藏戏队伍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包括各种季节性、业余的民间藏戏团队已达500余支。每年的雪顿节,拉萨和各个地市城镇都要举行各种形式的藏戏汇演和展演,农牧民和城镇群众踊跃观摩和参与;各个地市以至县乡村镇,进行各种集会庆典、艺术节庆、物资交流会等,都有藏戏团队演出,各地群众不仅热情观看,有的还组织家属或亲朋好友进行藏戏片断的演出,过一把“藏戏瘾”,藏戏观演活动真正成为了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