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夺目的唐卡
http://www.cflac.org.cn    2010-07-09    作者:杨世君    来源:中国艺术报

    唐卡是卷轴画的藏语音译。汉语译意为以宗教佛像类题材为主题内容的卷轴画,通常绘制于布帛、丝绸、皮革之上,是西藏及4省藏族聚居区民间绘画的主要形式,也是藏族绘画和工艺美术的代表性艺术品种,历史源远流长,工艺技法独特,艺术水平精湛,深为各界人士喜爱。唐卡及其制作技艺和工艺程序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主要流派及其传承人受到国家的重点保护和扶持。

    唐卡分为两大类别:一类称作“止唐”,以绘画技法为主要形式,主要包括绘画于布、绢、皮革等材质之上的唐卡;另一类称作“规唐”,以丝绣制作为基本形式,主要包括刺绣、缂丝、织锦、堆绣、珍珠镶缀等形式的唐卡。以绘画风格区分,唐卡又分为勉唐、钦孜、噶赤三大画派。近年来,随着工艺水平的创新提高,制作材质与设备的广泛应用,唐卡又新生出多种工艺、材质和形式的品种,如:丝绢或纸张印刷唐卡,皮革烙印压花唐卡,仿景泰蓝嵌丝唐卡,铜版蚀雕唐卡、木或石板雕刻唐卡等等,可大批复制或工业化生产,制作成本低,价格自然低廉,亦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欣赏价值,可满足广大藏族群众信仰张挂的需要。唐卡作为历史上以寺院贡奉宗教艺术品和有身份地位人家的艺术品珍藏迅速进入普通藏族人家,成为在藏族聚居区普及率最高的一种精神文化用品。

    据考证,唐卡应属西藏本土原创艺术。其源头可追溯至2000年前西藏山南雍布拉康(母子宫殿)壁画,其内容和绘画风格技法为后来的卷轴画——唐卡所承袭和演进。在藏文史料中正式记载唐卡雏形的是五世达赖所著《释迦佛像记·水晶宝镜》中的关于法王松赞干布用鼻血绘制的一幅白拉姆女神像,被后世推崇为唐卡的最初形制,由此而被尊崇和继承,演进发展为后来的绘画和丝绣类唐卡。在唐卡的演变发展进程中,早期曾受到印度、尼泊尔宗教艺术和绘画风格的深刻影响,同时也深受中原地区汉族画风和工艺技艺的影响,唐卡艺术的演进过程,是吸收融合中外绘画艺术的漫长历史进程,是不同国度与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近年来,唐卡作为民族特色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艺术形式,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的关注和青睐,旧唐卡早已进入收藏品市场和艺术品拍卖市场,清代甚至民国时期以前的各类唐卡,除了藏族聚居区各大寺院中仍有大量保存外,其余几乎为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和私人收藏,市场或艺术展览上已难得一见。因此,国内外游客和一大批热衷于藏文化艺术的各界人士到西藏旅游观光,把收藏购买唐卡作为旅行的目的之一,唐卡因此而十分畅销、需求日增,由此而带动了唐卡制作成为藏族聚居区一大产业,迅速走向市场并成为西藏乃致藏族5省区文化产业的龙头。西藏拉萨以八廊街为中心的老城商业街区,约有百余家唐卡制作与销售商家,西藏6地、市及各大寺庙也有几十家唐卡专业绘画作坊或销售商铺。唐卡制作已逐步形成产业规模,进入文化艺术品市场,带动了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扩大了城乡居民就业,增加了群众和寺庙的收入,同时也带动了藏族聚居区广大群众的文化消费。

    2002年,当以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为内容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开始酝酿之际,发起并主持这项工程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就把抢救和保护唐卡艺术纳入到工程总体规划之中,并以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藏族聚居区为重点实施范围,进行普查,整理资料、研究出版成果,编纂出版《中国唐卡集成》分省区卷本,随后陆续编印出版《中国唐卡艺术精粹选辑》《中国唐卡艺术神明大全》以及制作电视《中国唐卡艺术大观》等。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的深入推进,随着西藏旅游业迅速发展以及媒体的宣传推动,唐卡——这朵雪域奇葩,如同高山雪莲一般圣洁开放,夺人目光,吸引中外人士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杨世君 西藏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