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部经济大开发的深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更加重视,不同程度地对文化设施增加了投入,为建设文化广西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广西文联各个协会抓住有利时机,利用各自的优势,大力开展各种活动,创建品牌,以品牌立足,以品牌树形象,以品牌促发展。因此,在10年间,广西各艺术门类人才辈出,精品迭出,呈现出了春色满园、果实累累,百舸争流、潮起潮涌的大好局面。
“文学桂军”领风骚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西文学创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4年4月,广西提出把“人才小高地”建设作为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载体。经过近10年的创新发展,以文学桂军崛起为目标,以青年作家签约创作、建设文学创作基地等创新机制为手段的广西文学人才培养工程,已进入更高层次、更可持续的战略发展时期。从文学桂军的领军人物东西、鬼子、黄佩华、凡一平等,到近年来频频在全国著名文学期刊和出版社发表出版作品的杨映川、光盘、伍道扬、李约热、锦璐、朱山坡、纪尘、潘莹宇、黄土路等新锐签约作家,广西作家正以其不俗的才华和创作实绩,为广西文坛造就了一个人才辈出的时期。
10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涌动春潮,面对着西部大开发的火热场面,广西的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一直都没有缺位,他们以满腔的热忱,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西部大开发的建设热潮,书写时代的壮丽画卷。2003年始,广西投资20亿元开展东(兰)巴(马)凤(山)基础设施大会战的重大工程。广西作家协会与广西文学杂志社组织策划报告文学作家麦展穗深入东巴凤采访和体验生活数月,创作出15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走进东巴凤》,该书出版后受到广泛关注,并荣获第五届广西人民政府文艺创作“铜鼓奖”。2007年3月,参与组织了大型的“唱响北部湾——百名文艺家采风”活动,作家们创作出一大批反映北部湾经济区火热生活的诗歌、散文作品,出版了《碧海长风》(诗歌卷和散文卷)。2008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内容。广西作协和广西文学杂志社随即组织策划龙鸣、邓咏两位作家深入北部湾地区体验生活和采访,写出了24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云水激荡:2008广西北部湾》;2008年,《广西文学》以第12期整期的篇幅刊登该作,2010年初该书出版,受到自治区政府领导的高度好评,北部湾沿海各市县干部和群众争相传阅。这些作品既是时代风云的聚焦写照和广西新形象的及时报告,也是文学融入改革大潮和作家坚持“三贴近”原则的重要体现。
民族音乐谱新曲
近10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文联的领导下,广西的民族音乐发展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音乐家们围绕着“出作品、出人才”的宗旨,努力打造民族音乐的品牌,以广西特色立足于乐坛。
2001年8月,在百色召开广西民族音乐舞蹈研讨会后,广西作曲家明确了广西的民族音乐创新必须要立足于广西民族音乐发展的历史、传统和特点;同时,也要善于汲取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文化,在优化的选择整合中创新,并且还必须要审视这种创新是否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标准,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在此创作理念指导下,广西音乐家们大力挖掘、推广壮族民歌,长期深入到具有浓郁山歌特色地区体验生活,了解大量的少数民族民风民情,采录了大量的原始民歌素材,推出了那坡“尼的呀”民歌、马山“多声部民歌”、平果“嘹歌”、龙州“天琴”等,打造了广西民族音乐品牌。并先后组织了“共产党员正气歌”、“唱广西”、“廉政歌曲征集”、“北部湾歌曲征集”等一系列歌曲创作活动,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原创作品,继歌曲《老王》《乡村社戏》之后,又有《挑着好日子山过山》《感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三月三,九月九》《瑶山青》等获中国音乐金钟奖;《摆呀摆》《山歌年年唱春光》《山歌牵出月亮来》《壮族大歌》《壮乡有座清风楼》《瓦西里》等一批作品相继获全国性音乐奖。由广西本土词曲作家创作的音乐剧《桂花雨》受到好评,获第13届文华大奖特别奖。
出精品首先要出人才。文艺家签约创作制度,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为了发现和培养中青年文艺创作人才、建立骨干创作队伍、加快推进广西文艺事业发展繁荣的战略举措。2002年5月22日,傅磬、唐力、林海东、蓝启金、梁绍武、麦展穗、胡红一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文联聘为广西首届签约词曲作家。至今已举办了三届的广西词曲作家签约活动,先后聘任了26人(次)为广西签约词曲作家。此外,还通过选拔,把有潜质的歌手推荐到北京、上海音乐院校进修学习;群策群力,组织专家为参加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全国音乐金钟奖等全国性大型声乐比赛的选手量身打造参赛歌曲以及培训、指导每一位歌手的演唱、形象包装等,促进了一批活跃在广西音乐舞台上的青年歌手的成长。通过人才培养,广西民族音乐结出了累累果实。在“孔雀杯”全国少数民族声乐大赛中,李卫红、陈春燕分别获金奖和银奖;在“中华民歌大赛”中,黄春艳、陈春燕先后获得演唱二等奖,韦丽萍获“最佳土风奖”;在“文华奖”全国声乐比赛中,危瑛获声乐表演三等奖,并获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表演优秀奖;广西艺术学院合唱团获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铜奖、第二届“海峡两岸合唱节”银奖。
“八桂书风”翰墨香
“八桂书风”形成,是广西文化艺术发展伴随经济振兴而繁荣的必然结果。
不可否认,书法艺术的发展,自古以来便带有很强的地域特性。历史的积淀,使地域书风呈现丰富多彩的特色。思想活跃,眼界开阔,以一种新的认识来观照书法——这是“八桂书风”形成的关键原因。广西几代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创新意识,也形成了非常明确的创新理念或完整的理论,创作上立异标新,形貌多变,显现出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
“八桂书风”这一艺术品牌的生成、生长和发展,既有老一代书法家的殷切期望和身体力行,也有近年来广西一批中青年书法家不屈不挠的努力探索。“八桂书风”发端于改革开放初期。在新时期“书法运动”之初,广西是最早掀起书法学习和创作热潮的地区之一,对中国书法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首任广西书协主席莫乃群与上海书界同仁一道,发起组织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广西群众性书法活动热潮持续了10多年,也造就了谢云、李骆公、李雁、伍纯道、陈政等多位在全国乃至国际书坛形成广泛影响的“八桂书风”早期代表书家。
而近年来,由于实施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广西文联党组制定的文化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使广西书法艺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广西文联主席潘琦首先积极倡导“八桂书风”,并亲自撰写专题论文,对“八桂书风”的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和审美特征、文化内涵,进行全面阐述,为打造“八桂书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广西书协以振兴广西书法为己任,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力组织打造“八桂书风”,通过举办一系列的书法展览、学术研讨、创作培训活动,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具有潜能的中青年作者,形成了几个极富竞争力的核心团体,开创了广西书坛充满活力的繁荣局面。陈国斌、张羽翔、冯华春等青年书法家承前启后,以不俗的姿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2007年的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上,石锋的楷书获得了三等奖,实现了广西作者在国展获奖上零的突破,杨世全的楷书也获得了提名奖;2008年,冯文东的楷书作品又在第六届中国书坛新人展上获得了一等奖。几位广西作者的楷书,既各有特点,又有许多共通之处,均可以“帖学为质,碑学为用”来概括。
进入21世纪,书法转向多元化发展。“八桂书风”因为有了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把传统帖学的经典进行解构分析,对其构成关系及构成要素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整体上把握住帖学的本质特征,再融入民间书风或碑的元素,以帖为质,以碑为用,独出机杼,拓宽了创作思路和创新手法。尤其是在楷书创作的方面,广西作者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漓江画派”旌旗扬
进入新世纪,广西美术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广西文艺发展战略第五战役——打造和培育漓江画派全面实施,这是广西美术事业在新世纪遇上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漓江画派的提出及培育,是广西美术创作事业发展50多年来的一个新的高峰和起点,是几代艺术家和广大美术工作者努力的结果。它标志着广西美术创作将以全新的发展姿态走向新的辉煌!漓江画派是广西美术创作的一面旗帜,它的树立,是广西美术事业发展的历史性的转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漓江画派旗帜的树立,给广西美术创作确立了一个发展目标,就是在“回归自然,回归精神家园”中走出一条有鲜明广西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的自我发展道路。这也是新世纪广西美术创作的发展方向。
漓江画派是中国第一个由多画种组成,由地方党委、政府打造、培育的画派。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和扶持漓江画派,首次把美术列入“建设具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的文化”和“实施精品战略”中;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漓江画派培育的高度重视,使广西美术事业的发展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充分肯定了打造和培育漓江画派的重要意义及影响,他说:“广西美术事业和创作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漓江画派的提出和打造,到最后形成,将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增添新的光彩的一页。它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我们中国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枝非常秀丽的奇葩。”
以阳太阳、黄独峰、涂克等老一辈艺术家为代表,以黄格胜、刘绍昆等中青年画家为骨干的漓江画派,以鲜明的地域面貌,在中国美术百花园里异彩芬芳。
漓江画派开拓者、旗手和领军人物阳太阳先生荣获中国文联颁发的 “2006年中国造型艺术成就奖”殊荣,使漓江画派的培育在全国有了学术影响。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阳太阳先生“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更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培育漓江画派的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10年以来,广西美术创作共有326件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其中获金奖3件、一等奖2件,银奖4件、铜奖17件、优秀奖76件。由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主办的“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魅力广西美术精品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是培育漓江画派成果第一次全面地向全国展示;“漓江画派·2007巴黎─广西油画精品展”应巴黎市政府移民议会艺术委员会的邀请在巴黎第五区展出,漓江画派第一次走进了欧洲。这表明,漓江画派的旗帜已飘扬在中国美术界的上空。我们坚信,广西美术事业在新世纪的发展,漓江画派的深入培育,将对广西的文化建设、中国美术事业和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缤纷色彩写华章
如果说,广西的文学、美术、书法、音乐等门类以集团冲锋的形式,以强劲的势头,占据了各自的高地,获得了鲜花和掌声,那么,其他的艺术门类,也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合成了时代的强音。
20世纪末广西提出建立戏剧强省的规划以来,戏剧家们奋发努力,在舞台艺术上连推大戏,日益繁荣,再造辉煌。新世纪伊始,广西于2001年承办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在这个全国戏剧界群英聚会的大舞台上,广西以壮剧《瓦氏夫人》、民族音乐剧《白莲》、桂剧《烈火南关》《漓江燕》《梦里听竹》、粤剧《紫金锤》等优秀剧目参加了戏剧节的演出,广受好评,其中《瓦氏夫人》和《白莲》荣获戏剧节最高奖——“中国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等多个奖项。接着,广西又频传捷报,在2004年至2006年里,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八桂大歌》《妈勒访天边》《大儒还乡》连续3年入选全国十大舞台艺术精品,首部壮族歌剧《壮锦》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奖·剧目奖”,青年歌手韦艺获得“中国戏剧奖·优秀表演奖”,显示了广西戏剧家的实力和戏剧艺术的骄人业绩。
新世纪以来,广西的舞蹈创作经过了探索、转型的历程之后,创作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迎来了重要的繁荣时期。舞蹈诗《咕哩美》、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壮族双人舞《担》、壮族单人舞《姑娘不穿鞋》、民族歌舞《漓江诗情》、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壮族群舞《壮族大歌》、古典舞群舞《埋伏》、壮族群舞《山娃仔》、舞剧《碧海丝路》等一批优秀作品,连续在国家级的文艺评奖和舞蹈比赛(“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荷花奖、全国舞蹈比赛、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孔雀奖、桃李杯、CCTV舞蹈大赛)中获大奖与摘金夺银,被舞蹈界誉为“广西舞蹈现象”。
进入新世纪,广西杂技在全国杂技新形势下从单项突破走向全面成熟。节目创作上更贴近市场需求,先后创作出了大型主题杂技晚会《赶太阳》、童话杂技剧《小雪猫与独耳鼠》以及《双扛竿》《壮乡大跳板》《牌技》等优秀杂技剧目与节目;《壮乡大跳板》2000年获中南区杂技赛金奖,获全国杂技赛银奖,魔术节目《牌技》2000年、2001年获第二届、第三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比赛银奖,2001年7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举行的美国国际魔术师第73届年会比赛中获银奖;杂技理论异军突起,由罗征撰写的两篇杂技论文获第3届、第4届中国杂技理论金菊奖·理论作品一等奖。10年来,广西杂协不断加强文艺家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每年坚持组织一台到两台杂技专场节目赴基层慰问演出,演出现场经常响起热烈的掌声和赞叹的叫好声。
摄影艺术不断繁荣发展,10年来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举办了“中国西部风光风情摄影作品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摄影展”、“中国名岛——涠洲岛国际摄影大赛”、“中国东盟摄影艺术作品交流展”等30多个展览和大赛,编辑出版了相关展览作品集和理论研讨论文集。特别是为了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自2003年起自治区政府连续举办了三届“美丽神奇的广西”摄影大赛和展览。“美丽神奇的广西”全景式、多侧面、立体地展示广西美丽、神奇的自然、人文风光,对树立广西新形象,包装广西、宣传广西、推销广西,让广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具有深远的意义。摄影作品《山水透墨香》获第十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铜奖,《同心协力》获第二十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铜奖,《全家福》《抢修》获第二十二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铜奖。
民间艺术发展势头迅猛。自1999年至2008年,广西开发的民间艺术节目有《瑶族花伞舞》《板鞋抢亲》《贺州鼓神》《南丹瑶族铜鼓舞》等12项在全国比赛中获奖。
广西曲协适时转变观念,把工作的重点转向发展广西少数民族曲艺。壮族天琴弹唱、壮族师公锣鼓、瑶族铃鼓、京族独弦琴弹唱、苗族呢呐哩等多个少数民族曲种得到挖掘整理,一批形式优美、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曲艺节目在全国性曲艺比赛和评奖中屡获殊荣,如瑶族铃鼓《蝴蝶歌飞》获“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壮族天琴弹唱《漓水谣》、京族独弦琴弹唱《白鹭缘》、瑶族铃鼓《一张泥巴照》分别在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中获得一等奖,壮族师公锣鼓《壮歌飞扬》也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中获得最佳作品奖和节目二等奖。《漓水谣》和《白鹭缘》被中国曲协确定为“中国曲艺精品节目”。广西曲艺的整体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以繁荣广西文艺事业为己任,坚持开展文艺理论与批评活动,推出精品佳作,推介优秀文艺人才,解读文艺现象,参与文化建设,极大地发挥了专业优势。如主持研究广西文联重点研究课题《世纪的跨越——广西文学艺术十三年现象研究》《广西文学艺术六十年》,参与广西区域文化的考察与研究活动,出版了《广西民族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发展》等文化研究专著,并在《南方论丛》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论著,会员出版的专著、专集、译著等达100多部。连续主持七届“广西文联文艺评论奖”评奖,共评出优秀评论文章70多篇。由于组织工作出色,2005年广西理协被中国文联授予组织工作奖。
2000年之后,广西电影成绩骄人。2000年,广西推出的电影《幸福时光》获得2000—2001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提名,女主角获“华表奖”新人奖,该片还获得西班牙巴利亚朵利德国际电影周评委会大奖银奖和最佳女主角奖。2002年广西参与创作和摄制的电影《天上的恋人》《真情三人行》分别获东京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和埃及电影节开罗铜奖,全国优秀儿童故事片“童牛”奖。2006年,广西电视台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合拍的《圆明园》再现历史,展现中华文化,浓缩深刻思考,获得成功。广西电影制片厂2008年当年决策、当年拍摄、当年放映的展现2008年初全国人民抗击南方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电影《冰雪同行》是向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献礼影片,其思想性艺术性俱佳,被中宣部确定为2009年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首批十大电影佳作,于2009年5月投放市场。
电视艺术方面,新世纪以来,广西独立和合作拍摄电视剧1000多集,题材、风格多样,包括革命历史题材剧,如《红岸——邓小平在1929》《张思德》《英雄虎胆》《寒秋》等,军事题材剧如《我心飞翔》《中华之剑》等,情感剧如《故乡的云》《女人背后的女人》等,悬疑情节剧《暗算》等,轻喜剧如《向阳照相馆》《江湖俏佳人》《影楼麻辣烫》等,古装剧如《大宋提刑官》《大清后宫》《正德演义》等,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产品。短篇电视剧的代表作《苦楝树开花的季节》囊括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金鹰奖、飞天奖、骏马奖四个电视剧大奖,显示出广西电视剧已经具有了全国先进水平。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剧《红岸——邓小平在1929》获得了第19届金鹰奖中篇电视剧最佳作品奖。军事题材电视剧《我心飞翔》则开创了广西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先河,并获全军“金星”二等奖。2009年,20集电视连续剧《没有语言的生活》获中宣部第11届“五个一工程”奖。
今年是中国西部大开发10周年。10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周期。在回顾历史和总结经验的同时,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广西文艺工作者将以更饱满的热情,踏上新征程,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续不懈地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