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发展的西部戏剧十年——访云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乔嘉瑞
http://www.cflac.org.cn    2010-07-09    作者:张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记者:今年是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10周年,10年来西部地区从经济到文化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您觉得对于戏剧领域来说,这10年具有怎样的意义?

    乔嘉瑞:今年是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具有重要意义,最近中央又重申要继续西部大开发,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这一工作。西部大开发是全面的开发,不仅是经济开发,也是文化开发,不仅是智力开发,也是人文领域的大开发,对于我们来讲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党中央提出现在是“两大一兴”,“两大”就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兴”就是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在“两大一兴”政策的鼓舞下,结合西部大开发的10年,就戏剧而言,这10年无疑是快速发展的10年,整个西部戏剧创作取得长足的进步,戏剧生态环境得到了积极的改善。

    记者:以您的观察和了解,您觉得这10年里西部地区有力量、有分量的戏剧创作有多少?

    乔嘉瑞:我认为不少。比如重庆的川剧《金子》,再比如我们云南的京剧《凤氏彝兰》、滇剧《瘦马御史》,贵州的京剧《巾帼红玉》,陕西的秦腔《大树西迁》,甘肃的陇剧《官鹅情歌》,还有四川对魏明伦一些作品的复排也都很不错。我觉得,西部戏剧以四川、陕西为龙头,奋起的是重庆、甘肃和云南,其他的省也在继续努力。

    记者:创作的繁荣一方面源于创作群体本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应当也源于这10年来整个西部戏剧环境是被激活的。

    乔嘉瑞:西部大开发以来,整个西部10多个省区的戏剧迎来大发展,首先要感谢的是戏剧活动多,活动的档次水平高,促进了戏剧的发展和腾飞。西南地区曾经召开过若干次西南地区戏剧理论研讨会,也召开过两届中国花灯艺术论坛,一届在四川秀山,一届在贵州独山,这次借西部大开发的纪念活动,我们还要继续把第三届中国花灯艺术论坛做好。

    2001年,中国剧协在广西举办第七届中国戏剧节;2003年,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在陕西西安举办;2011年,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又将在西南重镇重庆举行。这些活动都是应西部大开发之运而花落西部的,无疑都从整体上积极推进了戏剧的发展,也提高了我们西部戏剧的全面创新和繁荣。创新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最好的继承和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我们的文学艺术,就没有戏剧的繁荣,这几届戏剧节中西部推出了很多创新剧目,比如川剧《金子》就是创新的典型。陕西创作的《大树西迁》也是关注现实的优秀作品,把上世纪50年代交通大学从上海移师西迁,在大西北桥头堡西安组建新交通大学的一段故事,赋予了西部大开发的崭新意义,具有十分强烈的鼓舞作用,这也是戏剧艺术性地反映西部大开发的成功作品。我觉的这正是西部大开发为整个西部戏剧艺术带来发展繁荣的生动体现。

    记者:如果以南北来划分西部戏剧的生态环境,您觉得西南和西北的发展状况是否均衡?

    乔嘉瑞:西部大开发是全面的开发,就戏剧而言,西部的各省区都积极响应,为满足和实现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服务,要把我们的戏剧作品进一步创作好。西部有十多个省区,不可能齐头并进。西南的四川和重庆,西北的甘肃和陕西,这些西南和西北的重镇,就算放在全国范围内来讲,也是很有分量的。当然,有的省区戏剧传统底蕴深厚,发展上就比较具有优势,但相比之下有的省区可能就相对弱一些。但我觉得基本上还是均衡的。

    最近,我读到一篇重要的消息,就是甘肃要以繁荣戏剧创作为中心和龙头,推动甘肃实现全面的文艺繁荣,这是根据甘肃省的实际出发而做出的决策。如果能以戏剧为龙头发展文化大省,带动文学艺术的全面发展和繁荣,那么从发展方略上来讲,甘肃在整个西部文化发展的大格局中都称得上是先走一步的生动事例。当然,除了甘肃,十多个省区都在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比如说,云南是个多民族的地方,有多民族的民族剧,严格意义上有正式编制的专业剧团,云南省有4个:傣剧、白剧、彝剧、云南壮剧。云南壮剧可以说是广西壮剧的一个分支,也有其独立性。在西部大开发的这一号召下,云南省在打造民族剧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曾经成功地举办过两届云南地方剧(滇剧和花灯)的艺术周,推进了云南地方剧的发展。云南省剧协也曾和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国剧协相结合举办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研讨活动。这一些活动都是各省从实际出发,继承传统,发扬创新,为繁荣西部戏剧事业所制定的一些措施,取得的一些成绩。

    记者:总结西部戏剧这10年来的发展,您觉得有哪些问题是需要业界和相关主管部门在今后加强关注和进一步努力的?

    乔嘉瑞:西部地区各地有各地的局限性,还应该趁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使各省区的戏剧艺术再迈上新的台阶,达到新的层次。比如说云南,胡锦涛总书记曾经作出“使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重要指示。从戏剧方面来说,我们要在桥头堡上做文章,要把具有我们民族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文学艺术底蕴贯通融汇在我们新创作的剧目之中,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道路,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戏剧作品,逐步完成和实现胡书记提出的文化桥头堡的战略任务。同时,我们还要把整个西部戏剧作为整体考虑,希望党中央和有关文化部门能够加强对口支持西部,尤其是支持边疆落后地区。我多次在戏剧会议上都曾经提出过,希望相关部门要对西部的戏剧发展采取一些倾斜或优惠政策,要多举办一些培训班、学习班。虽然我们的西部戏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艺术目前不是朝阳艺术,不过还可以变为朝阳艺术,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专业人才的努力。同时,我们应深刻地看到,一些年轻人对戏剧艺术的兴趣不大,比如,全国戏剧界都存在编剧后继乏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西部也尤为严重。从培养编剧人才入手,为西部戏剧做好智力开发,使我们的戏剧能够有接班人。我们说戏剧要面向现代化,人是最宝贵的因素,在戏剧的整个发展体系中,编剧的现代意识或者说现代化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着他们对题材的把握和对社会生活的感悟,也直接关乎戏剧作品的成败。所以,还希望中央进一步在智力开发上对西部戏剧多给予支持。